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7/29 10:03:22瀏覽340|回應0|推薦0 | |
自從政府為了因應疫情對景氣的影響,提出各種振興經濟消費券的政策,一直到民眾實際申請、發放和使用,消費市場上出現各種優惠措施,網路上也有各種比較或教學,想讓大家有效運用這筆意外之財。或許受到消費券的刺激,也可能因疫情悶久了,這陣子看到各旅遊景點和百貨商圈聚集的人潮與車潮,的確讓人感覺到久違的消費熱潮。 然而,在眾多對消費券的討論話題中,也會出現一些負面的批評,甚至有教導民眾在「不用消費」的情況下,讓自己和商家都能換取現金的作法。當看到這樣的資訊流傳時,總不禁感嘆,如果大家都用這種自以為聰明的投機,看似賺了一點個人的小利,卻對整體消費市場沒有刺激,不僅政府美意被打了折,最後承擔經濟疲弱的還是社會大眾。到頭來,民眾又要責怪政府的政策不夠周延。 政策或法規制定都難以周全涵蓋所有面向,也無法滿足每個層面的需求,這時民眾的價值觀與配合態度,往往是政策成敗的重要因素。就如每次教育改革提出減輕升學壓力的政策,方向多半是對的,但因民眾觀念無法立即改變,還是用傳統升學主義的價值觀去看待,用舊有的遊戲規則去檢視,制度的漏洞就容易被放大凸顯,自然就難以推行。 盡可能制定周延的政策,並取得民眾的信任,毋庸置疑是政府的責任,不過民眾不能只當旁觀者,而要扮演讓政策成功的重要角色。有時候須忍受一點個人的不便,改變自己的行為,才能成就整體的進步。就像多數人願意配合交通號誌通行停等,大家才會有更安全的道路環境。 撰文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文章出處:中國時報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