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7/16 14:21:28瀏覽330|回應0|推薦0 | |
十二年國教課綱上路1周年,近日有媒體對此做了系列報導,檢視這1年來新課綱的實施狀況,也提出不少問題和質疑,例如高中多元選修的亂象、「素養」一詞被過度神話、學習歷程新制讓補習班大發恐懼財、部分教師觀望或逃避新課綱等,而最多的批判,也是最讓人無奈的,還是國中階段的升學壓力,似乎仍成為這波教改的斷層。 綜觀這些問題,其實並不讓人意外,多數在新課綱上路前就已被預測和警示。因為從30年來的教改挫折中,不難看出許多問題的癥結依舊存在,那就是多數家長和老師的觀念仍難扭轉,面對升學績效的競爭和少子化的壓力,政策的理想總敗給需求的現實。 雖然新課綱實施不如預期順利,但也無需在此時就急著判定其成敗,畢竟,教育的沉痾已久,不能只求醫頭醫腳的特效藥,需要從根本調理體質,才有助於減輕病痛,而體質的調理,更非短期能見效。 其實,從這幾年的辦學經驗以及實驗教育興盛的現象來看,家長對教育鬆綁活化的渴望從未減少,想要擺脫傳統應試教育,放手讓孩子自我探索,不那麼在意升學排名的家長也越來越多。以往這類的家長,若經濟條件許可,多半會把孩子往國外送,如今新課綱實施,確實為更多家長帶來憧憬,感覺理想的教育環境不再那麼遙遠。 至於目前存在的問題或亂象,是改變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就像唐三藏西天取經會遇到各種困難挑戰,需要堅定的意志和高明的手段來化解。而這趟路程才剛起步,必要時得藉助些強制力量,避免因短視的利誘而走偏了方向,更別期待能一步登天,立即就要看到改變後的淨土。 撰文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文章出處:中國時報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