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共譜愛與希望的生命故事:《派特的幸福劇本》影觀
2013/06/12 10:16:22瀏覽3178|回應0|推薦10
 
 
 
 
 
 
 

 

本文收錄在2013年6月號 

愛家雜誌親子電影院 專欄

 

 

 

 

 

 

 

 

「我是瘋的,謝謝妳也用瘋的方式接受我。」

這句令人動容的電影台詞,不僅是派特與蒂芬妮相處的真實告白,同時也道盡了天下幸福夫妻生活的縮影……

 

 

 

 

 

 

 

 

【作者】資深影評人 侯剛本

 

 

 

 

 

新婚,雖然是甜蜜的,但所有經歷過婚姻的人都知道,從緊鑼密鼓地忙婚期、婚禮、蜜月旅行的吵吵鬧鬧,到金錢分配的不同、價值觀念的天差地遠、新婚生活的瑣事磨合,甚至孩子出生那幾年的手忙腳亂……;有些過不了新婚磨合難關的愛侶,最終從當初的鶼鰈情深,無奈地走向勞燕分飛的遺憾結局。

 

 

 

 

 

 

 

追尋幸福的一線曙光

 

 

 

《派特的幸福劇本》是近年來好萊塢商業電影中,難得以貼近人心的生活小品,採取獨立製作而小兵立大功的作品。故事敘述男主角派特在目睹新婚妻子妮奇外遇後陷入瘋狂,因痛毆第三者而被抓進精神病院關了八個月。出院之後,派特因為禁制令的緣故不得接近他的妻子,病情因而加重更顯躁鬱,行徑荒謬異常,卻又不免引人同情。

原本一廂情願打算和妻子破鏡重圓的派特,後來結識好友的小姨子蒂芬妮──因為丈夫過世而用性濫交發洩痛苦的女子,兩位同在婚姻中跌倒的天涯淪落人,在派特的諮商師無意牽線之下,成為了報考舞蹈比賽的舞伴,透過持之以恆共同練習舞蹈,一同經歷生命的改變,從有些顛狂失序回歸正常的生活。

 

 

 

 

 

 

 

愛累積於生活點滴

 

 

 

全劇除了躁鬱的男主角、野性的女主角,還有男主角嗜賭成性的怪異老爸、逆來順受的老媽、從精神病院逃出來的損友……,一群人串起瘋言瘋語、笑點不斷的喜劇情節,因此本劇推出後不但贏得各界的青睞,女主角珍妮佛.勞倫斯更榮獲2013年奧斯卡金像獎影后的殊榮。

坦白說,這世上並沒有所謂「一見鐘情」、「天造地設」、「天生一對」、「你完全了解我」的愛侶。因此,若從配偶日常生活的互動行為檢視、觀察,那些真正能夠做到令人欽羨的老夫老妻,哪一對不是在婚姻中時刻懷抱著高度的同理心,經常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幸福的夫妻並不會恣意任性地消磨著另一半在愛裡的包容與忍讓。因此許多婚姻專家都不斷地呼籲:「夫妻關係是在生活中彼此存款」。所存的每一筆款項,無非就是生活細瑣幽微之處──你為對方真心付出點點滴滴的愛與關懷。

 

 

 

 

 

 

 

 

 

常保婚姻的熱度

 

 

 

沒有人知道後來電影完戲後的派特和蒂芬妮,最後是否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也不曉得兩個這麼瘋狂的絕配,在婚後的磨合期究竟磨了多長、多久?但可以確信的是,任何一對選擇步入婚姻的愛侶,婚後的生活勢必要學著更多地放下自己,不時為對方著想,而非總是以本位主義的自我態勢,隨意支取、揮霍本就得來不易的愛情與幸福。

要知道在婚姻生活的經營中,必須時常進行愛情的存款,才能常保婚姻生活的美滿與甜蜜。若雙方情感的銀行時常入不敷出,就算原本是多麼天雷勾動地火、乾柴烈火,存款總會有用完的一天,屆時愛火熄滅,燃燒掉的愛情終將化為往日不再的灰燼。

 

 

 

 

 

 

 

 

 

【討論】親子動動腦:

【問題對焦】

1.派特和妮奇的婚姻出了哪些問題?這段婚姻的結局是什麼?

2.初次見面時,蒂芬妮與派特對彼此的看法是什麼?後來兩人的關係有何改變?

 

【經驗擴充】(針對對焦的問題,進一步回想自己生活的經驗)

 

1.你對「離婚」的印象是什麼?就你所知,夫妻在離婚之後關係通常是好是壞?

2.你曾有過用「第一印象」或「感覺」來判斷一個人的經驗嗎?請舉例說明。

 

【思考連結】

(透過經驗的反思,決定對事情的看法以及未來的處理方式)

 

1.你認為一段婚姻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離婚」?為什麼?

2.單靠「第一印象」或「感覺」來做判斷,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

 

【精心發現】

(從整部電影中,找到印象深刻、以及具有啟發性的重點)

 

1.你認為成功的婚姻需要具備哪些要素?

2.你對影片中的哪句台詞印象最深刻?為什麼?

 

 

 

 

 

 

 

 

 

【影片資訊】

 

影片資料:《派特的幸福劇本》;

導演/大衛.歐.羅素

演員/布萊德利.庫柏、珍妮佛.勞倫斯、勞勃.狄.尼洛、克里斯.塔克

片長/122分鐘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phou&aid=775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