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08 13:45:39瀏覽961|回應0|推薦4 | |
碩士求學階段時,我曾經修過兒童戲劇專題的課。印象中,第一堂課授課老師便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這些攻讀戲劇研究所的學生:
「如果你們將來從事兒童戲劇的創作或展演時,千千萬萬一定要記住:不可以把兒童觀眾當白痴……」
老師的提點,一點兒都沒錯。
回到人類認知語言能力的建構,事實上,即使兒童受限於人生經驗的不足,對於某些生活中的修辭,難以找到精確地描述,向大人陳述表達;但是他們的心靈感知能力,卻能夠(甚至超越)成年人的心思觀想,敏覺接收生活客觀事件當下,種種悲歡離合的情感承載。這樣的情感承載,就算受到語言修辭的表達限制,卻未必能夠抹滅孩童心中對於這件事物,當下所領受到的明確感受。
我常常對我的學生說:儘管「感受」是一種看不到也摸不到的東西,但是若就形而上的存在意義,它就是清清楚楚地存在。也正因為它清清楚楚地存在,當事人才能夠對於某個事件,反應出他的情緒與想法。因此,即或感受看不見摸不著,我們仍舊要尊重「感受的存在」;不論是成年人的感受如此,兒童的感受更是要體恤與尊重。
不要把兒童當白痴,就算他們的修辭能力,受到生命經驗的限制,導致讓他們的表達能力,連帶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但請成年人們不要忘了:孩子們對於週遭環境所帶給他們的心思意念,自有一套在他們心靈如何消化運作的機制。尤其當戲劇的靈感來自於生活,並且以再現日常生活,做為戲劇存在的首要任務時;生活對於兒童的生命領受,自有它的意義與價值。況且兒童也是有血有淚的生命有機體,不要因為他們無法精確駕馭修辭表達感受,就當他們不懂事,甚至把他們當白痴…….;會有這種想法的大人,其實是很糟糕的,不是嗎?
本文出處: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