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田園生活2016-4聽音樂 當
2016/03/02 00:00:00瀏覽69|回應0|推薦5

2016/1/11 05:39AM(一)(雨)(室溫19度)

  雨天,雨又集中在苗栗靠海離家近的的這一塊黃色區域。

  幸好昨天又去清一次消水道。每一次天雨就清一次水路,再多幾次雨,地面就會成為傾斜的一個地面了。

2016/1/12 09:37AM (二)(陰)(室溫18度)

  沒有雨的菜園是適合散步的地方,即使是昨天下雨我還是撐著傘穿著雨鞋、冒著冷風、踩進泥水里,去了田裡兩次,上了二樓三樓陽台數次,只為了看看我的菜園。

  照顧過小孩、毛小孩、動物們,但他們都是無法具體回收的付出。所以植物們就是我的寶貝,因為只要有付出就有收穫,今天要試著在寶特瓶裡種植蔬菜苗。希望結果令人滿意。我買了許多不曾種過的蔬菜,之前混在一起撒播,發芽後的今天,已經傻傻分不清誰是誰,雖然以後等他們慢慢長大我就知道它們小苗的模樣,但我怕等他們長大,就忘了他們小時候的樣子。

  曾想要買台數位相機拍拍他們的樣子,紀錄蔬菜成長史,但沒耐心的我,還是作罷!還有許多的蔬菜種子,所以打算養在寶特瓶裡,註記蔬菜名稱,這樣它們一發芽就知道谁是誰了。網路上有許多的蔬菜有他們的成長史照片,也記錄著每個照顧者的心情日記,很喜歡每個園丁的付出和分享。

  我在田園實驗室裡當一個傻瓜,沒有計畫的想到哪做到哪。或許多年後,我就能摸索出一套自己種菜的SOP.

  星期日已經開始收穫蔬菜,經過四十多天的時間,有些蔬菜已經長大可以採收食用,進入市場販售階段。真是令人興奮的時刻。

  這些天的雨並沒有造成太多傷害,有些對蔬菜的傷害是我在施肥實驗下造成的,不過蔬菜還小,他們自己會找到療愈的方法。

  

2016/1/12 13:18AM

  蔬菜可以採收,當然就是自己種自己先品嚐。每一種蔬菜,從小苗吃到長大,送到市場賣完,剩下的根黃掉的葉子作為堆肥為止。我並不想要自己生產種子,市場已經成熟量大的種子還是上種苗行採購就好,品質穩定。

2016/1/12 19:35PM

  更新window10後,更多新的應用程式,好好玩,也很實用。確實方便許多,但有些習慣還是很難更改,例如天氣預報,還是喜歡上官網看氣象。當然它也不支援某些過時的應用程式,以後要更新應先考慮一下 ,就像是買工具,用的順手就好,新的工具雖好還得時間適應,有時候順手就好。

  有些使用中的應用程式因為更新了window10後就變樣了,讓人哭笑不得。唉!新的!免費的!不一定就好。不過更新後倒是沒有出現突然關機的現象。

2016/1/13 11:28AM (三)(陰)(室溫17度)

  最近玩水彩玩得很開心,尤其在下雨的日子,更是打發時間的最佳遊戲。

  用電腦作畫和用紙筆作畫的感受完全不一樣。但一樣開心。

  

2016/1/13 11:32AM

  希望自己的田再大一點,這樣才能再種更多的蔬菜水果。開始想要去四百公尺外的荒廢田地開墾,但是風大缺水雜草多的情況下,我猶豫不決。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銷售問題,種多之後的蔬菜何去何從?像我這樣一個不擅面對人群的人,勉免強強待在市場上多年,也只是面對後場整理訂單貨物的經驗,對於人,我依然害怕。

2016/1/14 06:12AM (四)(陰)(室溫15度)

  我希望自己有寬廣的心接納各種理念的人,希望自己能夠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批評和指教,但希望歸希望,畢竟歸回園就是想迴避各種吵雜的聲音,避免自己的脾氣一來上法院爭個你死我活。有理走遍天下?還是有「禮」走遍天下?還是有「禮物」走遍天下?

  總會懷疑人?到底是什麼?不信任的指數一直往上飆,沒有下降的趨勢。要我這樣個性的人面對人?唉!我大概會天天飆三字經。直到失聲(今早夢見自己做了這樣的事,聲嘶力竭,氣憤填膺,依然故我,目中無人,直指公平正義何在?)。

  希望自己也能夠繼續成長,蔬菜的成長史,前面的等待很漫長,但經過某些階段後就會迅速抽長長大。年紀漸長,生理機能早已停止生長,但希望自己的心理素質能夠繼續提升。

2016/1/14 06:49AM

  今天12/29灑播第一批種植的菠菜將完全採收完畢。目前已經有四種蔬菜進入市場販售,每一種蔬菜都只有少量,到過年的時候將會有十種蔬菜可供應初一到初六的市場供貨休市時間。媽媽的顧客群和家裡也能每天提供新鮮菜色。

  到今天為止,在菜園裡總共有四批菠菜,分散在四個區域,但是每一個區域的蔬菜都長得不一樣,依著灑播時間和天氣、日照、遮陰、種子撒播技巧、種子數量等而產生不同的變化,而我的實驗依舊在進行著。

  


背景音樂:動力火車 當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ooool&aid=4298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