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幸福的建築: 101 ( 新跋)
2008/05/28 23:42:44瀏覽348|回應0|推薦12
跋:
有一陣子在看Allain de Botton 的書:幸福的建築
當時也在生活著週遭開始以老潘( Panasonic LC-5) 那台老機器趴趴拍. 一方面也是認識台北這個城市, 或是一些去游歷的地方. 也很多時候不過是為一個美好的陽光午後或是久雨後的日光所造成的衝動, 或是, 不過只是出乎一種打發時間或是尋找生活樂趣以及某一種讓自己專注安定的力量與慰藉( 甚至是某種的逃避的處所!)

圖與文, 的某一種結合的鋪陳. 說是特別為了照片所寫出來的文字, 倒也不盡然是為文而文. 不過就是以所抓進來的照片帶出某一些生活的感想, 想法, 或是意念.

大概當時有點受到Alain de botton 的書影響吧. (發想- 思索- 連結- 與整合) 那時挺愛觀察人與建築物的關係, 和生活以及歷史的關係, 更是關察地找出在各個區域環境裡頭存在的人們的樂趣與意義. 然後想把他們紀錄下來.

去過很多地方許多遍, 不過到現在有點像是馬拉松, 跑多了會遇到一些撞牆現象, 開始遇到一些瓶頸, 或是靈感或是美感的頓化, 也可能是再思索的開始: 進化, 不過是一種抗拒退化與僵化的力量驅動. 現在不會再寫這樣烙烙長或是不長不短的詩化風格的文字了.

影象作為一種生活的紀錄, 紀錄的不止是當時的行蹤, ( 影象檔的日期,大小, 與時間), 也包括被抓在照片裡頭的當地的天氣, 光影與人事物, ( 很多就只在那一刻發生). 這樣的文字與圖象的結合在一起, 比較平鋪直敘了一些想法, 心境(情), 不過也通常是在照片拍完後的某一天的感應, 這倒是比純圖文拼貼的解說紀錄式的圖加文更深沉了一點, 然而, 現在已經沒有那心境寫這樣的文字了.更不說是觀光導覽似的游記了: 是懶了吧.. 懶得在太吵的世界裡增添一些贅言贅語.

這要說是退化, 僵化, 或是進化, 都可以吧. 但, 甚麼才是用一張圖象來說千言萬語的境界呢. ( 那些不過就是一些人家所說的阿撒不魯的照片呢! ) 除了心- 象之外, 那裡才是讓人聽懂了而非是喃喃自語的媒介. 想起Jean Mohr 說的, another way of telling, 照片也許本來就是讓觀看者自己介入( involve) 的一個媒介, 那過程, 不過也只是他們自己心- 象與拍的人的心-象的交溶後的物理化學變化吧.

如果跟許多人說你在攝影, 大概也引來的少許的側目, 不解, 與暗地的言山笑吧. ( 大多數的情況下). 這年頭, 思索太多都不太是件好(受) 的事.

=====================
幸福的建築: 101

101. 像一座巨大的尖方碑, 戰勝鄉愁的某一個紀念物, 因為, 自每天起床拉開窗簾起, 在唰的一聲中, 總不免望它一下以確定自己的存在. 偶爾, 它會沐在金色的陽光中, 如果運氣好的話, 而我早起但卻不一定清醒的話, 天清也剛好氣朗的話; 那通常是在春末夏初之際或是秋天的才會有的某一種禮物.

很難不以它為題拍攝當手中握有相機時, 它一如科隆大教堂的哥德式尖塔目比目尼全城和俯瞰萊茵河, 雖然高高在上, 但卻以某一種最低下而深藏在的形式在某一個人的心裡頭形成一個方向的指標. 對於一朵一心想對抗全球化的漂泊的浮萍來說, 目光見它是欣喜雀躍的, 但它卻也是某一個全球化的漩渦黑洞, 不斷地吸進了外來的植物, 動物或是礦物. 只有那賣兒童氣球與飛盤的婦人, 在廣場中, 因初夏全球暖化氣候異常所格外烈的陽光所蒸發出來的地氣中, 不免因為生意清淡而昏睡起來了. 那婦人也被某人給傳播了出去, 到一個太平洋幾十萬哩外的某一個方盒子中 (Server) 中.

總之, 對那婦人而言, 這不知是一個或不是一個幸福的建築物, 她的幸福又建築在哪兒呢?












( 國父紀念館, 2007/ May)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nkonman2&aid=191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