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15 00:33:03瀏覽1746|回應1|推薦35 | |
【殘頹佛塔亦莊嚴】 柴迪隆寺(Wat Chedi Luang),位於清邁古城的中央,泰文的原意為「大佛塔」,建於西元十四世紀末,是清邁最大的磚造舍利塔,因此這座寺廟又名「大塔寺」,又譯作隆聖骨寺。這座佛塔是14 世紀的 Saeng Muang Ma 國王為了存放他父王的骨灰所建造的,但歷經十年的時間仍無法完成整座佛塔興建,後來一直到國王Tilokaraj (1442 - 1487) 時整個佛塔的興建才順利完成,1447年曾於此寺舉行著名的第8屆世界佛教會議。 在波麗士大人的開路下,嘟嘟車載著我們到達柴迪隆寺(大塔寺)。 逆光下的大佛塔散發著恢宏莊嚴的氣勢。大佛塔旁高聳參天的樹木是寺中三棵神木之一,據說是此寺的精神樹,會保佑這個城市直到它倒下為止。 大佛塔混合印度、錫蘭式的風格,佛塔原本高98公尺,是泰北最高的建築,但因經歷了大地震、泰緬戰爭炮擊及雷擊,現今只剩下42公尺高的塔基和首層,然而幾百年來,它仍舊是清邁古城最高的建築,泰國鼎鼎有名的玉佛就曾在此塔東面的佛龕裏供放了八十餘載。 1468 年,佛塔的東面原來供奉一尊翡翠玉佛,這尊玉佛在 1552 年後落入寮國的國王手裡,歷經寮國的Setthathirath和Chao Phraya Chakri 國王拉瑪一世,這尊翠綠色的佛像存在於永珍,而到了 1784 年才被移到曼谷,也就是鼎鼎大名的玉佛寺。後來在大佛塔600周年的時複製了這尊 Phra Yok 黑玉佛像,並供奉在佛塔的東面。 大佛塔前的銅鐘。 大佛塔基座的斜坡前入口處都有一對五頭型式的蛇神那伽(Naga)作為守護神。 午後的陽光彷佛替大佛塔鎏金,即使佛塔滿是自然風蝕的斑駁痕跡,仍透露著質樸渾厚的莊嚴氣勢。 佛塔上除了東面之外,其他三個面向的拱門裡面都供奉著一尊金色坐佛。 佛塔基座的四面都有連接到地面的坡道,但只有面東處是階梯,其他的三面都是水泥斜坡,在每條坡道下方都有五個頭的那伽(Naga)守護神。 信徒虔誠地以鮮花禮佛。 南面佛塔的牆上可以看到有 6頭水泥大象雕像,只有最右方這座沒有耳朵的大象是最原始的灰泥古蹟。 另外 5 頭都是修復過的比較完整的大象雕像。 柴迪隆寺主殿是棟現代化富麗堂皇的泰式廟宇建築,一旁白塔是鐘樓,見有僧侶在上頭。 鐘樓裡,小師父正在敲鐘,晚課時間到了。 大塔寺主殿後方牆上的精緻繁複的雕工裝飾,金碧輝煌的華貴風格可見一斑。 小師父走過大塔寺主殿,紅色僧服與金色和尚袋,正好與整個背景建築色調相當協調。 在柴迪隆寺後方這座佛寺是1345年的「菩辛寺」,集合了蘭納建築藝術精華。 逆光中菩辛寺的簷角與風鈴形成有趣的排列。 菩辛寺簷角圖案與銅製風鈴特寫。 大佛塔一旁也有廊殿下的佛像供人膜拜。 這尊泰式紅衣的彌勒佛最讓人印象深刻。 廊殿下的坐佛像。 廊殿下的臥佛像。 在大佛塔旁格局較小的寺廟。 一位僧侶正坐在廟前椅上若有所思,呈現安詳的氛圍。 華麗與古樸的映照。繁華褪盡之後的大佛塔縱使因天災人禍而滄桑殘缺,反而回歸到原初質樸、慈悲的面貌,在悠悠歲月中,見證紅塵俗世變化萬千的悲歡離合、嗔癡愛怨。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