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09 21:35:47瀏覽2489|回應1|推薦21 | |
引用文章加勒(Galle)~古城風光 【金湯堡壘護古城】 西元1505年,葡萄牙人開始定居於錫蘭島,1507年他們在加勒建立起交易站,並建造了聖克羅伊的小型城堡。16世紀末,葡萄牙人暫時遷到可倫坡,其後不久,又返回到加勒老城,在半島的北端,地峽的一側,建立了城牆壁壘。 1625年,由於島嶼受到了荷蘭人的威脅,城堡上又增建了三個壁壘。荷蘭軍隊佔領了葡萄牙人的軍事要塞,使其成為強有力的堡壘。此外,他們環繞著島嶼,修築了城牆,並用一段雙層的城牆封鎖半島靠近地峽的一側。 加勒港由於戰略位置的重要,所以歷來都是殖民者屯兵駐民的要地,所以相關的軍事碉堡或是統領機關特別多,至今也成為斯里蘭卡境內最具異國風情的景點。而也因此在斯里蘭卡這個佛教國度中,成為天主教與基督教人口比例最多的城鎮。 城牆的最前沿是加勒燈塔,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似乎不夠雄偉,但別小看這個燈塔喔!這可是當時海上絲路東西航道的最南點,也是最重要的一座指標,只要看到這座燈塔,無論由東往西或由西往東的帆船,就必須折返向北,由此可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8世紀,加勒老城享受了一段沒有任何外來侵害的寧靜祥和的時期,英國、法國、丹麥以及西班牙等帝國對這座處於印度洋邊緣的荷蘭壁壘垂涎已久。1796年,在英國的統治之下,加勒老城最初的行政地位維持不變,隨後,於1802年受到了法國亞眠城的摧殘,半島淪落成為英國的殖民地,這種地位一直延續到1948年。 加勒古城另一個建築特點即是完備的防禦系統,除城堡外,沿海岸還建有防禦牆,以防備來自海上的襲擊,至今,在加勒城外的海濱還保留有當年荷蘭人建造的古炮臺。 荷蘭城的整體結構仍然相當完整,除了城牆外,還有非常廣闊的視野,可以對這個當初的濱海軍事要塞,進行一趟懷古之行,沿著城牆上的通道步行一周大約需要九十分鐘。 城牆上的瞭望台。 瞭望台內部。 從瞭望台望向印度洋。 根據記載,加勒於西元545年開始,就已經發展成商業港口,歷經葡萄牙、荷蘭、英國的統治,始終活躍,明朝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時來到錫蘭,也是從此上岸。修築了城牆堡壘之後,不僅確保軍事上的地位,也保護了城內發展的商業活動。 在帆船時代的海上絲路而言,加勒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西方從歐洲、埃及、阿拉伯而來的船隊在此歇腳補給;東方從中國、馬來西亞的貨輪也在此地停靠,因此這裏坐落著壯觀的碼頭,吸引了無數遊艇前來泊靠渡假。 海面上散落不知名的機具,推測是否在南亞海嘯中受損而擱淺至今? 布滿繡斑的殘破機具,自是一番滄桑。 城牆上傾圮的圓形堡壘,有著同心圓的內外結構。 從堡壘缺口望向城牆與海面。 自堡壘門洞望向城區民宅。 城牆一處很像祭壇的結構,當中有根繫船纜的石柱,不知這是有什麼意義或作用? 當地居民靠在城牆陰涼處活動。 城牆堡壘建築材料為就地取材,因為靠海,加上附近海域的大量珊瑚礁,所以在堡壘主結構上,就理所當然以珊瑚礁岩為主。 城牆附近有遼闊的大草坪,許多青少年無視日頭高高掛,在大太陽地下進行各種活動。 即使歷經海嘯,但城牆仍然發揮它護城的功能,使得加勒在這樣的世紀大災難中得以迅速恢復原有的古城面貌。 海嘯之後此地受到重創,不過在短短的半年之內,許多五星級渡假飯店又已經陸續重新開張,雖然人事已非,但是相關的觀光活動正在逐漸恢復之中。 浩劫餘生後,古城再顯蓬勃生氣。 城牆對面的建築,斑剝的牆面襯托歇業中的馬車,別有一番風情。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