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覽伯恩噴泉與大教堂
2024/08/16 23:55:32瀏覽426|回應0|推薦18

伯恩噴泉(Brunnen in Bern),其歷史可追溯到中世紀,一開始被用來給城市供水和救火,直到19世紀下半葉為家家戶戶提供自來水;伯恩老城區設有上百座公共噴泉,有「噴泉之城(Brunnenstadt)」的美譽,噴泉更將實用性與美學性結合,灰色的石板路和砂岩街屋有了噴泉的彩色人物和柱軸妝點,市容顯得生動活潑;噴泉還作為聚會場所,人們在噴泉邊聊天、交換訊息、討論政治話題或談判協議,因而具有社會性功能。伯恩噴泉當中有11座具有特殊意義的歷史人物噴泉極具代表性,其中的8座由雕塑家漢斯·吉恩(Hans Gieng)所創作,其設計和表現的人物是當時資產階級繁榮的象徵,為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宏偉典範。

二度來到伯恩老城區,主要就是進行噴泉巡禮,至旅遊服務中心可索取伯恩噴泉分布圖(地圖引自https://reurl.cc.BerNen)

風笛噴泉(Pfeiferbrunnen),位於醫院街(Spitalgasse),漢斯·吉恩(Hans Gieng)於1545~46年建造,屬於最早原始創作的噴泉之一。這座噴泉可供飲用,有定期檢查水質。

原本這個角色很可能是一位吹奏風笛的旅行音樂家,形象以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阿爾布雷希特·杜勒 (Albrecht Dürer)於1514 年銅版畫《風笛手》作為噴泉人物的模型。

樂師快樂的吹奏風笛,孩童和金鵝在樂曲伴奏下歡舞。

手舞足蹈的人物反映了慶祝音樂、遊戲、舞蹈和美食的歡樂生活。

給動物飲用的噴水池。

雷夫利噴泉(Ryfflibrunnen),位於阿爾貝格街(Aarbergergasse),建於1545 年,漢斯·吉恩(Hans Gieng)工作團隊製作,人物是伯恩歷史上14世紀的傳奇神射手雷夫利(Ryffli),他在勞彭戰役後用精準的射擊殺死了騎士喬丹三世(Jordan III)。這座噴泉可供飲用,有定期檢查水質。

神射手雷夫利(Ryffli)的雕像裝飾有各種戰爭元素:身穿船長的服裝,肩上扛著十字弓,背上有箭袋,武器上還掛著一根螺栓,身邊有一隻武裝小熊。

梅雷奧本海姆噴泉(Meret-Oppenheim-Brunnen),位於懷森豪斯廣場(Waisenhausplatz)上一座由混凝土和鋁製成的螺旋柱,是藝術家梅雷特·奧本海姆(Meret Oppenheim)創作的噴泉,1983年落成。奧本海姆被列為瑞士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以其豐富的超現實主義作品而聞名。

噴泉具有成長和生命的象徵意義,經過多年以來,水流和礦物質形成了奇怪的凝灰岩結構,上面長出了植物、苔蘚和地衣等。伯恩居民對這個造型奇特的噴泉的看法不一:有些人抱怨它的醜陋和昂貴的維護費用,而有些人則欽佩其創造能力。

荷蘭塔(Holländerturm)諾因加斯噴泉(Neuengassbrunnen),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非具象噴泉,建於1842~43年,由烏爾斯·巴格齊 (Urs Bargetzi) 建造,由一個長方形整體水池組成,前面附有半圓形側面噴泉。

巴倫廣場噴泉(Bärenplatzbrunnen),初建於1840年,原位於巴倫廣場西北角,自1901年以來遷立於廣場中央。噴泉可供飲用,有定期檢查水質。

噴泉柱上方為一個帶著熊的稻米跑者的雕像,由沃爾特·林克 (Walter Linck)於1935 年所創作,取代舊有的噴泉造型。

安娜賽勒噴泉(Anna-Seiler-Brunnen),位在市場街(Marktgasse)的監獄塔(Käfigturm)前,建於1545~46年,漢斯·吉恩(Hans Gieng)工作團隊建造。這座噴泉是為了紀念安娜·塞勒 (Anna Seiler),她於 1354 年在伯恩市建立了一家Inselspital醫院。這座噴泉可供飲用,有定期檢查水質。

女性雕像一手拿著碗,另一手從水壺裡倒水,代表了節制的象徵,亦可能是青春女神Hebe的化身。市場街噴泉上這尊是複製品,原件於1967年修復後現陳列於歷史博物館。

拍攝噴泉時,要當心往來街上的路面電車。

旗幟少尉噴泉(Schützenbrunnen),位於市場街(Marktgasse),建於 1543 年,漢斯·吉恩 (Hans Gieng)創作。這座噴泉可供飲用,有定期檢查水質。

為一位身披盔甲的少尉人物,右手持圖案有兩支交叉的金色燧發槍,伴隨著三道金色火焰的紅旗,屬於射擊協會的旗幟,左手拿著一把劍。在他的雙腿之間蹲踞一隻拿著步槍的小熊,噴泉原來的位置,這隻熊是瞄準了前射擊俱樂部的入口。

參孫噴泉(Simsonbrunnen),原名沙爾噴泉(Schaal Fountain),位於雜貨街(Kramgasse)上,建於 1527 年,並於 1544 年擴建,由漢斯·吉恩(Hans Gieng)創作的人物雕像立在一支色彩鮮明的晚期哥德式柱軸上。這座噴泉可供飲用,有定期檢查水質。

聖經中英雄人物參孫象徵著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德之一:力量。參孫徒手抓住獅子的嘴,想要將其撕碎;他的腰帶上掛著武器和屠夫餐具,後一個配件顯示噴泉是由屠夫行會捐贈,所以自1687 年起這座噴泉也被稱為「Metzgernbrunnen」,直到 1827 年才改稱現在的名稱。此為複製品,原件現陳列於歷史博物館。

十字泉(Kreuzgassbrunnen),位於雜貨街(Kramgasse)十字路口而得名,屬於伯恩在18、19 世紀豎立的非象徵性噴泉之一。這座噴泉可供飲用,有定期檢查水質。

這座十字泉建於 1778 年,是同一地點的第4座噴泉建物,造型被認為是伯恩方尖碑噴泉的原始形式,方尖碑的異形軸上兩個花環形相互纏繞的月桂枝貼花。

底座簷口的分段突出物上有兩隻交織在一起的青銅海豚,嘴裡銜著兩對徑向延伸的出水管;正面的模板上有公羊頭和葉子吊墜。

維納噴泉(Vennerbrunnen),位於市政廳廣場(Rathausplatz),建於1542年,最初是立在施米登廣場(Schwendplatz),多年來經過多次翻修,直到 1913 年遷至現址。

雕像為一位身穿盔甲的伯恩旗手維納(Venner)站在科林斯柱上,一隻小熊扒站在其腳後方。「Venner」一詞代表了一個古老的軍事頭銜,被認為是最高和最強大的職位之一。此為複製品,原件收藏於歷史博物館。

維納噴泉水池上有附近店家裝置的杯酒,形成絕佳廣告。這座噴泉可供飲用,有定期檢查水質。

正義噴泉(Gerechtigkeitsbrunnen),位於正義街(Gerechtigkeitsgasse),由漢斯·吉恩 (Hans Gieng)於 1543 年建造,也是唯一一座至今保持初始設計元素的噴泉,被譽為伯恩最美麗的噴泉之一,其藝術價值上超過了所有其他伯恩噴泉,成為之後上百年來噴泉設計者的範本。這座噴泉可供飲用,有定期檢查水質。

古羅馬正義與司法女神朱斯提提亞(Justitia)身穿藍袍、頭戴王冠,美麗而優雅的立於基座上;她的右手握著舉起法官之劍,左手則懸掛著裝有金碗的天平。正義女神的腳下有教皇、皇帝、國王和蘇丹,這些世間的統治者們閉著眼睛,表現出對正義的敬畏。

女神腳邊代表教宗、皇帝、蘇丹和自治市鎮官這4個人物,象徵著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總結的四種統治形式:神權制、君主制、獨裁制與共和制。

食童噴泉(Kindlifresserbrunnen),位於糧倉廣場(Kornhausplatz),由漢斯·吉恩(Hans Gieng)於1545年建造。這座噴泉可供飲用,有定期檢查水質。

噴泉雕塑帶有殘酷驚悚的造型:一個坐著的食人魔正在吞食一個裸體的孩子,一些無助的、半裸的孩子被困在他旁邊的麻袋裡,有的想爬出去逃離。關於這個噴泉的含義有多種理論,最常見的說法是:這個可怕的人物是為了嚇唬孩子,類似台灣民間故事中虎姑婆的效力。

噴泉雕塑矗立在一根裝飾有花環、羊頭和天使頭的科林斯柱上。

立柱下方有穿著防禦服裝的熊組成遊行隊伍,熊熊的身上攜帶步槍、頭盔、劍、旗幟、酒壺、子彈袋和帶有瑞士十字架的彈帶。

哲林根噴泉(Zähringerbrunnen),位於雜貨街(Kramgasse)上,時間塔(Zytglogge)之前,由漢斯·希爾特普(Hans Hiltprand )於 1535 年建造,為了紀念這座城市的創始人哲林根 (Zähringen) 公爵貝希托爾德五世 (Duke Berchtold V )。 

噴泉雕像是一隻戴著頭盔站立的大熊,象徵體型、力量和權力。其腰帶上插著兩把劍,右爪握著旗幟,左爪握著盾牌;紅色旗幟和盾牌上有一隻金色獅子,是哲林根人使用的盾徽變體圖案;大熊的兩腿之間坐著一隻正在吃葡萄的小熊。

兩面鍍金銘牌提供了有關這座城市成立的雙語資訊(圖為其一)。

哲林根噴泉(Zähringerbrunnen)的鑄鐵出水管。

跑步噴泉(Läuferbrunnen),漢斯·吉恩 (Hans Gieng)工作團隊建於1545年,最初立於他處,於 1827 年搬到了跑者廣場(Laufenplatz)現在的位置,矗立在參天大樹下。這座噴泉可供飲用,有定期檢查水質。

雕塑的主角為一名中世紀信使,徒步為伯恩政府將重要文件從該市傳遞到其他城市,被稱為「跑步者」;由於這些文件非常重要,因此跑步者配備了長矛和短劍,文件盒掛在背面;陪伴他的是一隻手持匕首的伯恩小熊。這座雕像是 1953 年的複製品,原件收藏於歷史博物館。

大教堂廣場(Münsterplatz),音譯:明斯特廣場,是伯恩老城區中世紀市中心的廣場之一,廣場因有伯恩大教堂而得名。

摩西噴泉(Mosesbrunnen),位於大教堂廣場(Münsterplatz)上,建於1791年,雕像由尼可拉斯·斯波雷爾(Nikolaus Sporrer)所創作。這座噴泉可供飲用,有定期檢查水質。

身穿藍色和金色長袍的摩西,他左手拿著法碑上寫著象徵十誡羅馬數字,右手指向第二誡:「不可為自己製造任何形像或任何類似物」。

摩西噴泉水槽和柱子可能是由尼克勞斯·施普倫利(Niklaus Sprüngli)設計。

大教堂廣場(Münsterplatz)較為矚目的建築:伯恩大教堂和修道院建築(Stiftsgebäude)。

現今所見的修道院建築(Stiftsgebäude)為阿爾布雷希特·施圖勒 (Albrecht Stürler) 設計,建於1745 ~ 1755 年,目前是州經濟、能源和環境局的總部。

伯恩大教堂(Berner Münster),位於大教堂廣場北側,是一座沒有耳堂的三殿大教堂,1421年奠基,1575年完工,大部分是用當地的砂岩建造,是瑞士最大的中世紀晚期教堂,瑞士最重要的晚期哥德式藝術代表。

尖塔於1588年建到55公尺高時,因經費問題停工,直到 1893 年才完成,為新哥德式風格,高度有100.6公尺。

主門上方由建築大師埃爾哈特·孔(Erhart Küng) 設計了這座由砂岩製成的建築作品,上面描繪了總共 294 個人物,表現了《最後的審判》雕塑群像,為16世紀宗教改革後唯一保留的雕塑,也是歐洲最完整的晚期哥德式雕塑收藏之一。

鼓室上方的拱頂,有聖靈、天使、福音書標誌及7個星球象徵等浮雕群組合。

整個鼓室代表最後審判中的天堂和地獄:鼓室中央是大天使米迦勒站在平台上,該平台從其他人物中向前突出。尖拱門有三排雕像,最上排是耶穌、聖母與其門徒共15位立身雕像;中間那排是舊約聖經中的8位先知,最下面那排是5位天使。

先知、吹號角的天使、作為世界審判者的基督、殉道者和被詛咒的人物的雕塑,以動人的方式向信徒傳達了生者與死者之間將如何做出決定。

正門中央原為聖母瑪利亞,1575年宗教改革後,由丹尼爾·海因茨(Daniel Heintz the Elder)所創作的這尊正義女神(Justitia)所取代。正義與天使下方是紀念 1421 年奠定教堂基石的捲軸。

舉著劍的大天使米迦勒,前方有衡量善惡的天平。

表現善人往金色大門升天的場景。

表現惡人入地獄受酷刑的場景。

代表智慧童貞女的人物。

代表愚昧童貞女的人物。

童貞女下方半身像人物,左側:示巴皇后(Queen of Sheba)、所羅門王(King Solomon)。

童貞女下方半身像人物,右側為兩位先知:西番雅(Zephaniah)、以賽亞(Isaiah)。

教堂內部中殿之一,新歌德式拱頂描繪花草紋飾。

在大師級工匠丹尼爾·海因茨 (Daniel Heintz)的主持下,於1573 年增加了中央教堂中殿的網狀拱頂,作為最後的中世紀建築設施。

教堂中央中殿(圖引https://reurl.cc.BeMuer)。在 1528 年新教改革期間,所有 43 個側祭壇都被拆除,形成了三個中殿規格,自此,大教堂的內部一直相對空曠和簡樸,空蕩蕩的教堂裡擺滿了木製長椅。

在西入口上方的管風琴陽台和屏風後,管風琴由弗里德里希·格羅爾 (Friedrich Groll) 於 1903~04 年建造,內部則於1930年完全重建。

位於南側中殿唱詩班附近的「死亡之舞」彩繪玻璃窗(圖引維基百科,photo by Tobyc75)內容令人印象深刻,模仿了舊窗戶的構造,但其強烈的色彩和所描繪的人物的高度現實主義與中世紀的窗戶明顯不同。

完成伯恩老城區巡禮,再回到市場街(Marktgasse),欣賞「Lauben」的拱廊商店街綿延,紅色調旗海飛揚。

行返醫院街(Spitalgasse)。

再回到伯恩中央車站,結束伯恩老城區行旅。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8091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