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2/02 02:57:39瀏覽3018|回應0|推薦34 | |
歐洛慕奇(Olomouc),或譯:奧洛穆茨,位於捷克摩拉維亞中部,摩拉瓦河(Morava)河畔,為捷克第六大城市,是捷克王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由於其位置、古老的大學以及其精神與文化傳統使這座城市成為莫拉維亞地區中心。在捷克共和國,歐洛慕奇歷史中心文物古跡保護區僅次於布拉格,其舊城區的聖三柱為中歐同類型紀念碑中最大也最華麗的一座,於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有「中歐巴洛克藝術高峰時期最優秀例子之一」之美譽;舊城區還保留了六座巴洛克風格的羅馬主題噴泉,也是當地獨特的景觀,是歐洛慕奇旅遊的重點。 為了欣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聖三柱,從庫特納霍拉塞德萊茨藏骨堂(人骨教堂)離開,便驅車一路駛往歐洛慕奇(Olomouc),實際車程行駛超過二個半小時。 行駛在捷克的E 442公路,二旁的田園風光。 導航直接設定歐洛慕奇的聖三柱(即:三位一體紀念柱Holy Trinity Column),來到歐洛慕奇舊城區附近找到停車位,再徒步走到舊城區中心的上城廣場(Upper Square),聖三柱所在處。 歐洛慕奇散策路線。 歐洛慕奇整個市區都被指定為歷史保存區,多數的景點集中在上、下城二個廣場附近。 上城廣場有歐洛慕奇最著名的地標: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聖三柱,其後紅頂建築是市政廳。 市政廳(Town Hall),市政廳始建於1378年,原為哥德式建築,目前所見為17世紀初改建後的模樣。去的當時正在整修,市政廳、天文鐘和城區銅鑄模型皆被包入鷹架、圍籬與罩布內。 天文鐘(Astronomical Clock),位於市政廳北側,這是捷克唯二的天文鐘其中一座,原建於1419年~1422年,根據一些研究,第一個書面記錄是在1519年,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體現日心說(heliocentric)的天文鐘之一。二次世界大戰中原鐘被毀壞,共產時期重修時將聖像全改成勞工朋友,成為一項特色。每日中午時分便如魔法般甦醒,隨著鐘聲響起,一系列的機械人像在眼前動了起來。 小人像下方有好幾座鐘面,不僅能顯示時間,還有週數、月份以及月相,甚至還有一面星圖。其下左右兩幅大型馬賽克人物拼貼,分別位於左右,描繪著科學家和機械工,兩者的中央則是一個有紅白刻度標示的大型綠環;其中的紅色線條代表共產黨日曆的重要日期,像是重要共產黨領袖的生日(去的時候天文鐘正在整修,整個罩起來,↑圖引自維基百科,photo by Michal Maňas) 聖三柱(三位一體紀念柱 The Holy Trinity Column)。 歐洲自14世紀起曾多次爆發鼠疫(黑死病)大流行。現捷克境內許多城市廣場常見的瘟疫紀念碑便是17、18世紀瘟疫終結後用來感謝神的恩典並紀念受難者的建築。歐洛慕奇這座建於1716~1754年間,高度有34公尺,當時歐洛慕奇市民們在建造聖三柱時想要打造一座無可匹敵的規模,具富麗和美感的瘟疫紀念碑,這座紀念碑為歐洛慕奇幾位藝術家和手工藝大師的作品的頂峰,1754年聖三柱建成後,令歐洛慕奇人感到非常自豪,因為參與創建該紀念碑的所有人都是本地的公民。 這座高大雄偉、富麗堂皇的聖三柱,是中歐地區無支撐的最大巴洛克式雕塑,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聖三位一體雕像,柱身有雕琢得活靈活現的聖徒石像,全歸功於當時城內最佳的工匠和藝術家,將巴洛克式細緻的雕塑技藝發揮得淋漓盡致,因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所以在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聖三柱由文澤爾·雷德(Wenzel Render)設計,其設計結構是基於天堂等級的象徵,圖像基礎在於聖經啟示錄(the Book of Revelation):柱頂的三位一體鍍金雕像:主要由鍍金的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與聖靈)銅雕塑伴隨著大天使加百列在頂部(左圖),其下為聖母升天場景。均由鍍金青銅鑄成,不但表情傳神,連衣服的褶皺都自然生動。 可以看到聖母像斜上方有個金色圓球,這是歐洛慕奇在1758年遭到普魯士軍隊圍城砲轟時,有一顆未爆彈卡在柱身上,捷克人不但沒有將砲彈拆卸下來,反而用金漆將它突顯出來,作為對強權侵略的回應! 柱子的底部分為三層,周圍環繞著 18 多座聖人石雕和 14 座精心雕刻的浮雕。在最上面的階段是與耶穌在地上生活有關的聖徒——他母親的父母聖安妮和聖約阿希姆、他的養父聖約瑟夫和正在準備他到來的施洗約翰——他們由聖. 勞倫斯和聖傑羅姆,歐洛慕奇市政廳的小教堂是獻給他們的。三個浮雕代表三種神學美德:信仰、希望和愛。 第二層為致力於摩拉維亞的聖人:聖西瑞爾、聖美多迪烏斯、聖布萊斯、聖阿達伯特和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這個聖人名單中最後一個失蹤的是聖約翰薩坎德他的雕像(拿著一朵百合作為純潔的象徵)。 在最低層,可以看到聖莫里斯、聖瓦茨拉夫、聖弗洛里安、Capistrano的聖約翰,帕多瓦的聖安東尼、聖阿洛伊修斯。 聖三柱內還設有一個小禮拜堂,可以進去參觀。 聖三柱內的小禮拜堂,牆面飾有多立克柱式,上方有浮雕,描繪了該隱從他的莊稼中獻祭、亞伯獻上他羊群中的頭生、諾亞在洪水後的第一個燔祭、亞伯拉罕獻上以撒和一隻羊羔,以及耶穌的死。在最後提到的浮雕的背景中可以看到耶路撒冷和歐洛慕奇市。 聖三柱內小禮拜堂的圓頂與部分壁畫。 另一個歐洛慕奇遊覽的特色,就是位於廣場各個角落別具風貌的各式噴泉。17~18世紀,在摩拉維亞這一帶的許多城鎮,為了飲水方便建造了許多兼具實用與美學的噴泉。當大部分歐洲城市於敷設自來水管後就將噴泉拆除,歐洛慕奇市議會決定將它保留為防火的消防池,形成今日當地很自豪擁有6座巴洛克式噴泉的景觀;2002年,當時為了修復廣場並使六座噴泉的神話人物完整,在上城廣場又建造一個現代形式的噴泉,增添城市景觀。 上城廣場南方的亞利安噴泉(Arion Fountain),這座建於2002年新式噴泉,是根據希臘神話描述被海豚拯救的琴手亞利安的故事而建造,以青銅雕像組成群像,由歐洛慕奇雕塑家 Ivan Theimer 與托斯卡納建築師 Angela Chiantelli 合作完成。這座噴泉因為可供親水的性質而很受遊客,尤其小朋友的歡迎和喜愛。 內容是敘述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吟唱詩人亞利安(Arion),去西西里島及義大利參加音樂演奏,以他創作詩詞與歌藝的才華賺了不少錢;當他要搭船返返回家鄉科林斯(Corinth)的航行中,遇上了貪婪且忌妒他的水手,將他推下了大海並搶走了他的財物;掉下大海的亞利安被一群海豚齊力頂出了海面因而獲救。原來這群海豚在亞利安在海岸邊練習吟詩歌唱時,常常迴游在附近聆聽他美妙的歌聲,因此才在亞利安需要幫忙的時候適時地出現幫他脫困。最後亞利安當然順利地回到他的故鄉,貪婪的水手也被關入大牢,亞利安也追回他被搶走的財富(資料參考網路)。這個故事代表著不義之行不能得逞、毀滅之際終可得救、輝煌歷史終將重返。 噴泉細部:其上布滿海草、魚類等水生動植物。噴水口是一排魚嘴,也滿有趣滴! 噴泉局部。擁抱海豚的人物(↑左圖)應該就是亞利安。 亞利安噴泉旁一座水龍頭,上面有青銅的海豚、海龜等雕像,柱身有黃色大理石線雕古希臘畫風的12星座圖案,極具藝術感,CJ個人相當欣賞。 水龍頭的局部特寫。 海克力斯噴泉(Hercules Fountain), 建於1687年 ,作者是邁克爾·曼迪克(Michael Mandík)。 雕像表現大力神海克力斯右手拿著一根棍子,左手握著一隻鷹,這是城鎮的象徵,腳踩九頭水蛇(Lernaean Hydra),象徵著他保護奧城,斬殺攻擊歐洛慕奇城市的妖魔。作者將他的簽名「Mandík」放在九頭蛇上。這座噴泉是曼迪克最成功的藝術作品之一。 凱撒噴泉(Caesar Fountain),建於1725年,巴洛克噴泉中最著名、最大、技術最精湛的噴泉,由文澤爾·雷德(Wenzel Render)設計、約翰·喬治·肖伯格(Johann Georg Schauberge)雕塑。相傳歐洛慕奇是由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所建城,所以樹立了此尊雕像。 噴泉雕塑由一匹騎馬的騎手雕塑和兩個斜倚的男性人物組成。前面男性形像是摩拉瓦河和多瑙河的化身。下方有一隻狗,象徵歐洛慕奇城市對皇帝的忠誠。騎在駿馬上的凱撒大帝,背對著市政廳,以自信的姿態望向邁克爾山的方向,根據傳說,羅馬士兵的營地曾經駐紮在那裡。 上城廣場除了聖三柱與噴泉外,四周還可以欣賞許多其豐富多樣的建築,各有特色。 從上城廣場(Upper Square)行往下城廣場(Lower Square)的街道。二側均是古典建築的街道上方懸有孩童頂球雕現代雕塑,極為突出。 雕塑作品特寫。 下城廣場(Lower Square) 在望。 海神噴泉(Neptune Fountain),於 1683 年完工,是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噴泉,邁克爾·曼迪克(Michael Mandík)創建了以海神尼普頓為中心人物的雕塑群。 雕塑表現了羅馬的海神尼普頓與他的父親克洛諾斯(時間)戰鬥:尼普頓手持三叉戟向下指向水域並保護歐洛慕奇。海尼普頓手握三叉戟,健壯的身影站在由四隻海馬馱著的岩石上,海馬還充當噴水口。雕塑家將他的簽名「MAN/DIK/FE」放在海神下方的岩石上。 下城廣場(Lower Square),這裡的地標是聖母柱(Marian Column)。 歐洛慕奇聖母柱(Olomouc Marian Column),是一座巴洛克式的黑死病紀念柱,文澤爾·雷德(Wenzel Render) 於1715年-1723年建造,歐洛慕奇市民經歷了1714年到1716年的黑死病襲擊,以此表達感恩。柱頂為頭戴皇冠的聖母抱子像,柱的底部是8位聖人雕像。 柱頂聖母雕像特寫。 上排雕像:聖帕夫林娜 -歐洛慕奇城的主保聖人、利馬的羅撒(聖羅茜利馬)、亞歷山大的加大肋納和尼高美底的芭芭拉(聖女白芭蕾)。 下排雕像:聖羅格、聖嘉祿·鮑榮茂、聖方濟各·沙勿略和聖塞巴斯蒂安。聖塞巴斯蒂安雕像是在 1758 年普魯士人對城市的轟炸中受損後,在修復柱子時創建 下城廣場是個狹長形的廣場,四周有大量由當時富有的市民和貴族建造的歷史建築和宮殿。 朱比特噴泉(Jupiter Fountain),1735 年,雕塑家菲利普·薩特勒(Philip Sattler)按照歐洛慕奇巴洛克式噴泉的風格建造這尊雕像,取代原先立於此處的聖弗洛里安雕像。 朱比特為至高無上的羅馬神,是古代諸神與凡人的最高統治者,他右手握著閃電象徵在噴泉上與城市的敵人作戰。 天使報喜教堂(The Church of the Annuncia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建於 1655~1661年,是瑞典佔領歐洛慕奇 (1642-1650) 後該市最早的宗教建築之一。教堂的佈局屬於矯飾主義時期典型的嘉布遣會建築,主要由西北歐的嘉布遣會建造。教堂簡潔流暢的主立面搭配高高的三角形山牆,正面裝飾著入口上方的馬賽克,描繪了天使報喜的場景。石頭入口門上刻有教堂開始建造的日期 :1655 年。 下城廣場附近有些中世紀的古老小巷子,繁花襯彩屋,非常有情調。 悠閒漫步人煙稀少的巷弄,欣賞各式各樣有趣的屋舍。 穿越帶扶拱垛的小巷,尋幽訪勝。 歐洛慕奇美術館 (Muzeum umění Olomouc),為一座現代藝術博物館,1915 年至 1930 年間進行了大規模整修,建築是晚期古典主義的風格。建築的新面貌是當地建築師 Jaroslav Kovář Sr. 和慕尼黑雕塑家 Moritz Lau 的作品。特別是在街道立面上進行了更改,它現在代表了維也納起源的後藝術新古典主義的綜合,並反映了布拉格立體主義的靈感。詳見官網:https://www.muo.cz/en/about-museum/ 美術館外牆有趣的雕像作品。 歐洛慕奇舊城區只有石板路,時窄時寬,因為倚山坡而建,道路起伏,建築因此錯落。偶有路面電車駛過,發出咣噹聲。民宅涵蓋不同歷史時期,從哥德式、巴洛克式到文藝復興式,仿佛建築博物館。 崔坦噴泉(Triton Fountain),位於共和國廣場,是文澤爾·雷德(Wenzel Render) 的作品。雕塑群由一對海人——海衛一——和高舉著一個貝殼的海豚組成,上面有一個男孩。男孩雕像用鍊子拴著一對水犬。作者從意大利模型中汲取了噴泉雕塑裝飾的靈感,特別是羅馬巴貝里尼廣場上的海衛一噴泉,在那裡他將垂直組織分為兩層,以及海豚舉著貝殼的主題。 崔坦噴泉旁的歐洛慕奇圖書館。 壁面帶有新藝術風格的裝飾很吸睛。 大主教宮(Archbishop’s Palace),始建於16世紀,17世紀改建為巴洛克模樣,19世紀大幅改裝後,1904年部分失火又再重新裝修,屬於摩拉維亞最重要的早期巴洛克式建築。因時間關係沒進去看。 就在大主教宮外的園區逛逛,只見綠植修剪得很整齊,帶有制式的規律。 後記:補張漏去的墨丘利噴泉(Mercury Fountain),以墨丘利仰頭注視手持蛇杖為造型,這座噴泉中被認為最有藝術性質的一座(圖引https://reurl.cc/44bb6Y)。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