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歐洛慕奇之教堂與堡壘
2022/02/16 22:55:36瀏覽2167|回應0|推薦25

歐洛慕奇(Olomouc)由於其位置、古老的大學以及其精神與文化傳統,使這座城市成為莫拉維亞地區中心,於1063年成為教區,至1777年升為總教區,為捷克的兩個總教區之一(另一處設在布拉格,1344年便已升格)。幾座特色教堂是歐洛慕奇獨特的地標建築群,漫步在舊城區就可以欣賞到其紀念性,讓歐洛慕奇充滿濃厚的宗教文化氣息

歐洛慕奇散策路線,依循路線進行教堂介紹。

從市政廳後方小路前往聖邁克爾教堂(Church of Saint Michael)。

聖邁克爾教堂(Church of Saint Michael),最初屬於多明我會,建於13世紀,1676年至1703年由建築師喬瓦尼·彼得羅·坦卡拉(Giovanni Pietro Tencalla)重建為現在的巴洛克形式。該教堂在1707年5月9日祝聖,但在1709年7月,因大火受損。火災後,內部以巴洛克風格重新裝飾。在 1892 年至 1898 年期間,教堂進行了新巴洛克風格的重建。

教堂內所有的圓頂底部均覆蓋着精緻的壁畫。內部的壁畫裝飾是巴爾塔扎爾·豐塔納(Baltazar Fontana)的作品。

可惜去地當時正殿整修中。

製於1706年的管風琴,製作者是布爾諾管風琴師大衞·錫伯(David Sieber)。

管風琴美麗的雕刻裝飾。

帶有側禮拜堂的單中殿結構具有豐富的雕塑和繪畫裝飾,是針對教堂觀眾感官的巴洛克魅力的一個例子。

聖邁克爾教堂木製模型。此教堂最顯著的特徵是它象徵三位一體的三個大圓頂,高低不一。

聖弗洛里安(St. Floriana)雕像。聖弗洛里安(Saint Florian;250–約304年),是基督教聖人,也是奧地利林茨的守護神,以及掃煙囪人、肥皂製造者和消防員的守護神。

聖約翰薩坎德禮拜堂(Chapel of St. Jan Sarkander)建築後部。

新教徒指控神父約翰·薩坎德幫助安排波蘭天主教國王的軍隊入侵摩拉維亞,導致他被審訊並折磨致死。這座18世紀初興建的圓形小禮拜堂即是為紀念1620年殉教的約翰·薩坎德,教堂原址便是他受難的牢獄所在,20世紀初重修為新巴洛克風格。

聖約翰薩坎德禮拜堂正門前有座「聖約翰薩坎德活水之泉」,於 2007 年建造,以紀念教皇約翰保羅二世1995 年 5 月 21 日來到歐洛慕奇,將約翰薩坎德封聖。

聖約翰薩坎德活水之泉為雕塑家奧特馬爾·奧利瓦 (Otmar Oliva)之作,以紀念這位聖人生命的最後時刻。約翰·薩坎德(John Sarkander)在囚禁中遭受折磨,最後一個月在城市監獄的地牢中痛苦地死去,在那裡他只能透過監獄的窗戶看到星星。因此,藝術家在頂端上加了一顆星星。底座為一塊紅色花崗岩切成兩個貝殼形狀。

禮拜堂內部。中間,有一個通向地下室的圓形開口,那裡放置了薩坎德時代的酷刑架。去的當時正在整修,圓形開口封起來了。牆上裝飾著金色拉丁文銘文:祝福約翰通過祈求耶穌、瑪麗和安妮克服了身體的疼痛。壁畫上的天使象徵著約翰的美德:作為一個牧師——他相信——什麼也沒說——受苦。

途經一棟建築物,仔細一看外牆上壁畫:國王手上竟然拿著自拍棒,頗有趣味性。

雪地聖母教堂(Church of Our Lady of the Snows),原為殿堂式的修道院教堂,712年,耶穌會開始修建這座教堂,地點為前方濟會修道院教堂遺址。1719年,教堂建築落成。1773年,約瑟夫二世取締耶穌會,這座教堂一度成為大學教堂。1778年,曾改為駐軍教堂,直到1952年,這座教堂成為一個本堂區聖堂。飾精美的五軸立面和雙塔,是城市天際線景觀的重要元素。

教堂起伏的立面是一個顯著特徵是有扭曲柱子的巨大門戶,帶有欄杆的陽台和刻有 IHS 耶穌會標誌銘文的漩渦花飾。

教堂正殿,兩側有8個小禮拜堂,全然巴洛克華麗風格。正殿天花板上的壁畫描繪了聖母瑪利亞的神奇形象幫助避免了羅馬瘟疫流行的傳說。

主祭壇,是一座巨大的雕塑組,由兩層組成。下層由六根科林斯柱支撐的簷口形成,其中外柱是扭曲的。柱子腳下是四尊鍍金聖徒雕像;上層,真人大小的有翼天使坐在柱子上方。中間是一個巨大的耶穌會會徽,上面寫著 IHS 字母,周圍環繞著白色的雲朵,天使從中散發出金色的光芒。在它下面安裝在一個灰泥框架中,一幅橢圓形的畫作,描繪了 JJ Schmidm 描繪的羅馬雪中聖母的幻影,讓人想起羅馬聖瑪麗亞馬焦雷教堂建立的傳說。祭壇上有一幅罕見的哥德式聖母瑪利亞雕像的複製品,由菩提木製成,該雕像是從原始的 Minorite 教堂中保存下來的。原件收藏于大主教管區博物館。

天花板是對聖母瑪利亞的慶祝,周圍環繞著聖徒和使徒;壁畫上的拉丁銘文代表了復活節瑪麗安對經的引述。

巴洛克風格的管風琴由來自克拉利克的約翰·戈特弗里德·哈爾比奇(Jan B, Halbich)於 18 世紀上半葉製作;豐富的雕塑和雕刻裝飾描繪了天使和聖經人物組成的天堂樂隊,雕像的作者是揚·斯圖默 (Jan Sturmer)。

可以登上二樓俯瞰教堂之美。

二樓近距離欣賞管風琴之美。

正好現場有管風琴演奏,駐足聆聽雄渾有力的音色迴盪在富麗堂皇的教堂裡。

紅色花崗岩與金色雕像組成貴氣十足的講壇。

教堂內部隨處盡是精緻華美的雕塑裝飾。

連告解室都裝飾得很富麗。

雪地聖母教堂對面就是歷史博物館(黃色建築),看到一大隊戲水人群經過,頗為有趣。

聖瓦茨拉夫大教堂(St. Wenceslas Cathedral)‎,為歐洛慕奇的主教座堂,得名於波西米亞大公瓦茨拉夫一世,是一座新哥德式主教教堂,原址最初是12世紀的羅馬式教堂,初建於1311年,13世紀改建為哥德式建築後,後因大火毀壞,歷史上又數度增建、改建,於1883-1892年間重新以新哥德式風貌面見世人。後面的第三座:南塔高100.65公尺,是摩拉維亞最高的教堂塔樓,也是捷克共和國第二高的教堂塔樓。

正殿,三殿堂的哥德式柱子起源於13世紀。

主祭壇,造型典雅細緻,宛若白金黃冠。

管風琴與講壇。主教座堂的管風琴是捷克共和國最好的浪漫時期樂器之一。 

精雕細琢的拜龕與圖紋古典的彩繪玻璃。

教堂的南側有一個通往風格主義聖斯坦尼斯勞斯教堂的入口。

亦有多座巴洛克風格的小禮拜堂。

優雅的天使雕像。

主教座堂木製模型。

可由兩側樓梯進入主教座堂地下室的展覽室。

展出宗教法器、聖袍等。

緊鄰著聖瓦茨拉夫主座教堂的聖安妮教堂(Church of St Anne)及茨基克宮殿(Zdíks Palace)。

茨基克宮殿(Zdíks Palace),過去作為歐洛慕奇主教的領地,是中歐地區唯一保留完整的羅馬式宮殿。12 世紀按照 金德里奇·兹迪克(Jindřich Zdík)主教的命令建造,由強大的普日布萊姆貴族家庭建造的堅固城堡,現改為大主教博物館。

自茨基克宮殿的庭園望向聖瓦茨拉夫主教座堂。

庭園中的聖母抱子像。

聖穆理思教堂(Church of Saint Maurice),是摩拉維亞地區晚期哥德式風格最珍貴的建築之一,不對稱的兩座鐘樓為其特色。至少從 1257 年起就屹立在歐洛慕奇,是該市原本的教區教堂,不過現在所見的建築是 14 世紀所建,風格多元薈萃,涵蓋哥德、新哥德、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風,1995年,該教堂被政府指定為國家文化地標。去地當時外部正在整修,網路借圖一張(圖引維基百科,Photo by Jan Jeništa)。

外部正在整修聖穆理思教堂,雙塔包得緊緊滴!

教堂正殿。新哥德式祭壇由橡木製成,總高度達 20公尺,由維也納雕塑家安德魯·赫爾比格(Andreas Helbig)於 1861 年製作,他是雕刻和整體概念的作者。維也納學院教授弗朗茨·多比亞紹夫斯基(Franz Dobyaschofsky)在祭壇畫的移動二側上繪製了耶穌基督生平的八個場景。講壇上裝飾華麗的新哥德式雕刻,可追溯到 1860 年,也是安德魯·赫爾比格(Andreas Helbig)的作品。

管風琴為邁克爾·恩格勒大師於 1745 年製作,由雕塑家菲利普·薩特勒和木雕家揚·吉日·哈克裝飾。最初的三鍵盤巴洛克樂器在 20 世紀 60 年代進行了翻新。原先巴洛克式帶有三個鍵盤的機器於20世紀60年代在重修後變為五個鍵盤的機器。管風琴現在有一共135個音栓和10 400根發音管。是中歐最大的管風琴,歐洲第8大管風琴,每年9 月歐洛慕奇國際管風琴音樂節 (International Organ Festival)在此舉行。

聖穆理思教堂木製模型。

模型的這個角度清楚看到聖穆理思教堂完全不同造型的雙塔。

歐洛慕奇曾是摩拉維亞的首府,在中世紀時已經履行了摩拉維亞要塞中心的重要功能。直到今天,因不具防禦需求,僅保留了中世紀防禦工事的零碎片段。一些堡壘登記在捷克共和國文化古跡中央名錄(ÚSKP) 中,該名錄由國家古跡研究所 (NPÚ) 維護。一些堡壘在 1989 年之後成為私有財產,並被愛好者(例如 Fortový wreath 公民協會)重新振興。

沿著舊城牆下修建的貝茲魯奇公園(Bezručovy sady),公園步道旁,有類似碉堡的建築物,沿途隨時可找到出入口。

貝茲魯奇公園有一組4座巴洛克風格人物雕塑「大力神雕像(Sochy Herkulů)」,雕像可追溯到 1757 年,這些雕像原址位於前 Hejčín 糖廠的廠房內,於 1965 年被轉移到此處安置。

大力神雕像(Sochy Herkulů),真人大小的尺寸,4尊大力神扛著大甕瓶的姿勢各異。

貝茲魯奇公園親水區一隅。

皇冠堡壘帶門的冠牆,為外部防禦工事。

皇冠堡壘(Korunní pevnůstka),是歐洛慕奇防禦工事的一部分,建造於1754 年。歐洛慕奇要塞被廢除後,該地區仍由軍隊控制,於1945 年最終對公眾關閉,當時它被軍隊用作儲存設施,作為大型火砲庫。

20世紀末,軍隊將建築群免費移交給市政府,為了重建和振興歐洛慕奇皇冠堡壘的區域,2008年出售給歐洛慕奇皇冠堡壘博物館公民協會。

近年來,皇冠堡壘逐漸打造成市民的休閒區。歐洛慕奇皇冠堡壘歷史博物館(右棟)、圓形劇場或科學普及互動中心知識要塞(左棟),舉辦了許多文化活動,成了民眾休閒娛樂的場所,頗受當地居民的喜愛。

皇冠堡壘外有摩拉瓦河(Morava)河的支流,綠水潺潺、光影斑斑,入眼盡是清新舒暢。

離開皇冠堡壘後,沿著古老的舊磚牆返回歐洛慕奇舊城區中心。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7170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