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沙新城區之快閃掠影
2021/10/24 22:30:09瀏覽1526|回應0|推薦24

華沙新城區(New Town),又稱為「諾為密亞斯托(Nowe Miasto)」,是華沙的一個街區,歷史可以追溯到15世紀,位於華沙老城以北,通過弗萊塔街 (Freta Street)連。與華沙老城一樣,新城區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戰火,於戰後重建;華沙在二戰後浴火重生,不論城市景觀或內在精神的表現,呈現出新與舊、現代與古老的融合,以快速重建證明其民族性的生命力和韌性,成了復國不屈精神的代表,涅槃重生鑄就輝煌榮光。

這天早上要離開華沙之前,本來決定車遊新城區的知名景點,然後就經羅茲(Lodz)再一路往南駛向克拉科夫(Krakow),後來還是忍不住停車下來,隨手拍幾張掠影。 

車子從位在老城區地住宿處駛往新城區,行至弗萊塔街 (Freta Street),這裡在店家開始營業就成了徒步街,但早上未開店時就可行車通過,順路來到聖海耶辛教堂(St. Hyacinth Basilica)

弗萊塔街 (Freta Street)上有多間藝廊和餐廳,圖為餐廳外牆壁畫。

熟悉的建築有多人等在門口,這棟就是位於弗萊塔街的「瑪麗·居里博物館」。

瑪麗·居里博物館(Muzeum Marii Skłodowskiej-Curie),原是Kamienica Łyszkiewicza公寓,因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禮曾居住於此而成立其博物館,展出其生平與影像資料。

克拉辛斯基廣場(Krasiński Square),廣場的地標包括:華沙起義紀念碑、波蘭最高法院大樓、克拉辛斯基宮和波蘭軍隊主教座堂。將車子停在克拉辛斯基廣場附近,步行來到華沙起義紀念碑。

華沙起義紀念碑(Monument to the Warsaw uprising)。二戰末期,蘇聯軍隊迫使德軍節節敗退,很快迫近華沙。當時的華沙市民組織「家鄉軍(Armia Krajowa)」地下軍團, 於1944年8月1日實行起義,抗擊德軍。起義的初期曾使市中心一度得以解放,但蘇軍由於政治軍事上諸多原因,軍隊暫停駐在維斯瓦河對岸就不再前進。起義由於失去援軍而節節敗退,持續時間只有63天,1944年10月2日華沙起義宣告失敗,1.8萬抵抗戰士和25萬波蘭平民在戰鬥中喪生,30多萬人被送進集中營。之後,希特勒命令德軍摧毀華沙,經過狂轟猛炸的華沙城區近乎全毀。華沙起義的意義在戰後被淡化多年,直到 1988 年 4 月 12 日波蘭共產黨政府最終於批准建造這座紀念碑,於 1989 年 8 月 1 日起義 45 週年紀念日揭幕,獻給為華沙戰鬥不懈的家鄉軍(資料參考網路)。

華沙起義紀念碑為青銅製成,高約10公尺,是波蘭雕塑家文岑蒂·庫奇馬 (Wincenty Kućma) 和建築師傑克·布迪 (Jacek Budyn) 合作設計完成。紀念碑由二組人物群像構成:較少的人物群組名為「出埃及記(Exodus)」,內容是地下軍人員正在進到下水道口,一旁的牧師正憂心忡忡的注視著。呈現起義期間,家鄉軍使用華沙的下水道系統,穿越德國控制的領土之情境。

較多人物的大群組名為「叛亂分子(Insurgents)」:一群積極參與戰鬥的地下軍的身後是傾倒的方柱和樓板,起義者持槍荷彈從倒塌的建築物出發,準備衝鋒陷陣。以抽象的概念內容傳達波蘭國家大廈將傾,家鄉軍成員力圖奮起支撐。

華沙起義紀念碑旁是波蘭最高法院大樓的列柱,從波蘭最高法院大樓延伸至華沙起義紀念碑這側成L型排列,在紀念碑這側柱頭圖案,是由「PW」二字母結合成錨狀的圖樣。

Powstanie Warszawskie 1944──1944年華沙起義紀念牆。

這個由字母P和W混合體標誌為「Polska Walcząca」的縮寫,意指波蘭戰鬥;Logo呈現錨的上半部是P字形、錨鉤為字母W,合成錨狀有「戰鬥波蘭之錨」意含,原是華沙起義家鄉軍的標誌,現今大量出現在華沙建築物和街道中,是華沙人民引以為傲的符號。

紀念碑對面就是波蘭軍隊主教座堂(Field Cathedral of the Polish Army),是座古典巴洛克風格的天主教教堂,也是波蘭駐軍教會的主要教堂。教堂始建於1682年至1701年期間,建築師為約澤夫·豐塔納(Józef Fontana);在1834年,教堂被俄羅斯當局據為己有並改為東正教教堂。波蘭獨立之後,教堂被恢復原貌,於1923年至1927年之間重建,並成為波蘭軍隊的教堂。 

波蘭軍隊主教座堂在1944年華沙起義時被德軍摧毀。戰後,於後1946年和1960年之間由一個以萊昂·馬雷克·蘇津(Leon Marek Suzin)為首的建築師團隊重建恢復。目前是座大多數的軍事宗教慶祝活動的舉行教堂。

教堂正門前二側立有巨大船錨和飛機螺旋槳,為向海軍與空軍致敬之象徵。

波蘭最高法院大樓(Supreme Court of Poland),就位於華沙起義紀念碑旁,建於1996~1999年間,建築師是馬雷克·布津斯基(Marek Budzyński)。最高法院大樓共有76根列柱,柱頭上是代表正義女神(Themis)屬性的天秤圖案,柱身則鑲有86句法律格言 。

波蘭最高法院大樓另一側廊下,立有象徵「信、望、愛」的卡利亞(Karyai)女像柱。

克拉辛斯基宮(Krasiński Palace),又「稱聯邦宮 (Palace of the Commonwealth)」,這座宮殿是巴洛克住宅的典型範例,初建於1677年至1683年;在 1944 年的華沙起義期間遭德軍焚燬,戰後業經悉心規劃重建,再現昔日的恢弘氣派,被認為是華沙最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現在是波蘭國家圖書館的特藏館。一旁還坐落著美麗的克拉辛斯基花園 (Krasiński Garden),園內保留著宮殿原本的圍籬和大門遺跡,而 19 世紀種下的樹木,至今仍青翠繁茂。

車行來到文化科學宮附近的維托克日斯基公園(Świętokrzyski Park)。Świętokrzyski公園是華沙的一座城市公園,建於1950年代。進到公園可完整看到在波蘭國內一直備受爭議的文化科學宮,波蘭人給這棟這棟外觀嚴肅端方的高聳大樓起了很多諷刺意味的別稱,如:史達林的注射器、俄羅斯婚禮蛋糕等。

公園裡就可清楚看到文化科學宮的正立面,大樓頂層裝飾了尖釘似的「波蘭護牆」,塔樓頂端的座鐘面是 4 個直徑 6 公尺 的圓盤,各自面向一方,於 2001 年才加上;據稱在世界上的鐘塔中,其高度數一數二。這座鐘每到華沙時間整點就報時,2009年1月1日,當鐘塔報完新年鐘聲之後便永遠的停止了報時,大鐘聲正式走入歷史。

Świętokrzyski公園噴水池的噴泉水柱由石雕獅頭的口中噴出。

Świętokrzyski公園裡的「雅努什‧扎克紀念碑(Monument to Janusz Korczak)」。這座紀念碑是紀念波蘭的猶太裔醫生、兒童人權之父雅努什.柯札克(Janusz Korczak)終生捍衛孩子的自由與尊嚴。

雅努什‧柯扎克(Janusz Korczak,1878~1942年8月5日或6日),真名亨利‧哥德施密特(Henryk Goldszmit),也被人稱為「老醫生」或「醫生先生」,是一位醫生、作家、記者與社會活動家,且曾經是一位波蘭軍官。曾宣稱:自己一輩子既是波蘭人,也是猶太人,最後死於特雷布林卡德國納粹集中營。雅努什‧柯扎克為兒童權利和平等付出了畢生的精力,即使在當時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他始終致力於照顧孤苦的孩子,在戰亂中設置避難營照顧兒童、為需要的孩子們開設孤兒院,甚至面對納粹迫害,他堅持與兒童們同在。柯札克始終以孩子本位對待生命,以無限的愛與相信,讓孩子們學習自主自治,用他的生命影響了全世界對待兒童的方式(資料參考網路)。

雅努什‧扎克是一位富有創造力的教育家,研究兒童心理發展的先鋒,出版過多部關於教育的書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柯札克與他的孤兒院將近200個孩子一起遷入猶太隔離區,他在生命盡頭之前的掙扎求存和無數次挽救孩子的行動,都收錄於《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這本回憶錄裡。1990 年上映的電影《Korczak》,便是由波蘭電影導演安傑伊‧瓦依達(Andrzej Wajda)根據柯扎克真實經歷改編拍攝而成的黑白戰爭傳記片(資料參考網路)。

文化科學宮(Palace of Culture and Science),由約瑟夫‧史達林(Joseph Stalin) 下令興建,於1952年動工,1955年落成,外觀是一座典型的社會主義時代倡導的現實主義建築風格的大樓,由蘇聯建築師列夫·拉德內夫(Lev Rudnev)設計,作為「蘇聯人民對波蘭人民的禮物」在華沙市中心拔地而起,是著名的地標建築物之一。文化科學宮有37層樓高,最頂樓上的高塔達234公尺,為華沙最高的建築,可付費登上文化科學宮30樓的觀景台,將整個華沙的市容盡收眼底。

宮內有劇院,游泳池、博物館和一個擁有3千個坐位的大會堂,共有3288個房間,是一座多元的商辦大樓。當中的會議廳 (Sala Kongresowa) 和音樂廳 (Sala Koncertowa) 兩座表演廳,在波蘭最重要的表演廳中並列榜上。現今,科學文化宮裡經常舉辦音樂會,這裡還有非常奇特的博物館,城市中最流行的多元的電影院,以及一些酒吧、戲院和波蘭最大的賭場,成了時代的象徵(引自網路資料)。

圖中右棟是設在科學文化宮附屬建築的華沙旅遊服務中心(Warsaw Tourist Information)

文化科學宮圓廳外牆上壁龕立有多位波蘭文化、科學界的名家。

金色梯田(Zlote Tarasy)購物中心,位於文化科學宮對面,於2007年開幕。這棟建築是由國際知名的設計公司捷得建築師事務(The Jerde Partnership)執行設計,耗資超過 2 億歐元打造,結合了商店、餐廳、飯店、電影院、停車場等多重功能的休閒與購物中心。

Zlote Tarasy正面的大型波浪狀玻璃屋頂是該建築的一大特色,設計用於避免積雪及過濾陽光,其特殊的造型讓金色梯田得到「泡泡商場」的暱稱,閃亮的波浪形玻璃與周圍的簡樸城市景觀形成對比,已經成為華沙的新地標 。

由Zlote Tarasy購物中心望向文化科學宮。

華沙中央車站(Warszawa Centralna),距離文化科學宮不遠,為波蘭首都華沙市的主要鐵路車站,車站於1972年開工,1975年完工,提供長途列車及國際列車服務。

華沙新城區文化科學宮附近高樓大廈林立,一派現代化大都市景象,故有「東歐小美國」之稱。

一棟大樓的柱牆,上有兒童線畫圖案為裝飾,還有作者簽名與年齡註記,非常用心的設計。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6982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