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1/27 22:39:54瀏覽2475|回應0|推薦24 | |
蒂普亞(Te Puia),坐落於紐西蘭北島的法卡雷瓦雷文地熱谷(Te Whakarewarewa Valley),佔地面積達70公頃。這裡除了是地熱豐富的地區,也是毛利人世居的地方,擁有南半球最大的普胡圖間歇噴泉、泥漿池、地熱溫泉、矽質岩層,並棲息著紐西蘭國寶鳥──奇異鳥(Kiwi)。亦是紐西蘭毛利工藝藝術學院的所在地,以木雕、編織、骨雕、石雕工藝品享譽全球。 來到蒂普亞毛利文化園區(Te Puia Maori cultural centre),買票進場。 自助方式刷票進入園區。 一進入園區就會看到這12根長短不一的柱子的主建築,柱子的上端和底下都有神明的雕像,分別代表了毛利的「創世紀眾神」。圍繞成一圈的12支呈內斜且高矗向天的圖騰木柱,代表導引毛利人「靈魂(spirits)」回的古老神聖家園「哈哇奇(Hawaiki)」的星座圖。 當中大石頭上面有個圖騰是依照紐西蘭象徵之銀蕨的形狀衍生而來的,代表著新生的意思,據說摸它會帶來好運。 毛利民族為多神信仰,柱上就是他們「創世紀眾神」的神明雕刻。 12尊神像雕刻表情紋飾各異,篇幅關係就不一一列出了,圖中最左位是最尊貴的神為開創宇宙的天父「雷基努伊(Ranginui)」,可以看出祂的服裝部分與其他神明不同,宛若盾牌。 建築二側有毛利藝術工藝學校與紀念品商店,遠處毛利戰鼓響起,在表演會堂前的廣場外面早有一大堆的遊客圍著等待表演的開始,趕快過去湊熱鬧。 途經裝著石頭的設備,後來查資料得知是毛利人以地熱方式來烹煮食物的火爐,毛利人稱為「Hangi」,將新鮮食材用樹葉包妥後與燒熱的石頭放進木箱,放進地爐裡利用地熱來悶熟食物。我們因到的不是時候,所以尚未開爐。 毛利人傳統的「馬瑞斯 (maraes)」,即會議中心與庭院,這間「羅托懷奧會堂(Rotowhio marae)」做為毛利傳統歌舞秀的表演會堂。由於我們沒有買含看表演的票,就在遠處觀望。 看了一點開場的毛利人傳統表演舞蹈後,再來的節目有點小無趣,還是直奔重點,往噴泉區前進。 溫帶雨林間看到白煙裊裊。 林間的硫泥塘。 整理職務的工作人員,展示銀蕨與他種蕨類之不同,就是銀蕨葉子背面有銀白色澤,在陽光、月光的照射下閃閃發亮,因此,過去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外出時,會將銀蕨葉面翻過來,後來者就知道前進的方向了。 林中步道規畫完善。 熱泥漿池(boiling mud pools),是因土壤中含酸過高,因地熱加溫,使地層的岩石受到侵蝕,便形成高溫泥漿,冒泡的泥漿咕嘟咕嘟冒個不停。 阿摩凱亞可可泥漿池(Ngamokaiakoko Mud Pool)是一處大型噴出泥漿池,泥漿噴泉由於熱蒸氣帶動泥漿上衝,型態像似青蛙上跳的姿勢,故當地人稱此種現象為「青蛙跳」。 園區裡共有500處的溫泉,溫泉的溫度都不一樣,大部份的泉水都來普胡圖間歇泉,泉水流過岩石,留下的沉積物形成不同的色澤地質。 整個園區大部分是鹼性氯化物溫泉以及至少65間歇泉通風口,周遭都是地熱冒出來的白煙,空氣中瀰漫著硫磺味。 間歇泉台地(Geyser Flat)的泉華岩台,普胡圖間歇泉(Pohutu Geyser)就坐落其上。 威爾斯間歇性噴泉(Wells Geyser)。 威爾斯間歇性噴泉(Wells Geyser),噴發的高度只約有12公尺,但噴發的頻率較多。 藍池(blue pool),承接間歇泉噴出的泉水,溫度約在30-50度C,早期還供做澡池。 另一角度眺望藍池,原本池水因富含大量礦物質而呈現美麗的藍色,但我們到的這天池子呈現半乾涸狀態,水色也只有淺淺的灰綠。
普胡圖間歇泉(Pohutu Geyser),是南半球最大的活躍間歇噴泉,每天不定時的噴20次,所噴射的水柱最高可達30公尺,被譽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間歇泉。 遠眺普胡圖間歇泉(Pohutu Geyser)噴發狀態。 Pohutu為「飛濺」之意,看這盛大的水勢果然名不虛傳。 普胡圖間歇泉(Pohutu Geyser)大噴發。 園區內整個法卡雷瓦雷文地熱谷(Te Whakarewarewa Valley)地質環境也很豐富,有些更是罕見,地熱活動相當的頻繁,形式也很多樣化。 岩石上布滿金黃與灰白交錯的礦物質沉澱物,頗有藝術作品的效果。 遠眺普胡圖間歇泉(Pohutu Geyser)噴發,白色地熱氣柱與藍天白雲融為一體。 來自噴泉的水源,形成帶著硫磺色調的溪水。 烹飪池(Cooking Pool),四週佈滿了黑色點點的泉華(sinter)。 離開法卡雷瓦雷文地熱谷(Te Whakarewarewa Valley)範圍,再度走入林區。 看到樹上紅色的苔蘚寄生植物,非常新奇。 沿著步道環繞園區。 從制高點眺望整個法卡雷瓦雷文地熱谷(Te Whakarewarewa Valley)。 步道旁隨處可見毛利人的木雕。 走出林區,來到毛利人村落。 村落入口處的雕刻。毛利人的村落、房屋入口及圍籬常有巨大的頭骨或鬼臉的雕飾,用以驅嚇進犯的敵人。 毛利族的傳統住屋,他們都利用當地盛產的銀蕨的樹幹當建材。 有點像小的神廟,頗像台灣民間信仰的土地公。 不知用途的器具,但造型很特殊。 又細又長的毛利傳統戰船,如此細長造型是因為渡河後方便戰士們把船扛在肩上,然後找個地方將船藏起來,就可以隱匿行跡去攻打敵人。 奇異鳥之屋(Kiwi House)。這裡於1976年開幕,10年後開始接收在陷阱或在路旁受傷的奇異鳥,由於醫療人員的努力,這些受傷的奇異鳥復原率甚高,於1999年更贏得成為「奇異鳥育種方案實施地」之一的榮譽。奇異鳥生性怕光又很敏感,展館內禁止拍照和攝影,進入展館內也要保持安靜,展館內其實又黑又暗,只有微弱的紅外線照明,幾乎無法見物,加上館內的奇異鳥躲得很緊,只能隱約看不真切,當然也別想拍什麼,就引網路圖片介紹如下。 奇異鳥是紐西蘭特有的鳥,為紐西蘭的國鳥。身材小而粗短,嘴長而尖,腿部強壯,羽毛細如髮絲,由於紐西蘭沒有哺乳動物,奇異鳥替代了小型哺乳動物的位置,它們吃地上的蟲子,所以不再需要飛行,翅膀幾乎完全退化,之留下肩部的殘跡,由於翅膀退化,因此無法飛行。奇異鳥很容易受到驚嚇,大部分的活動都在夜間進行,以躲避襲擊(圖引自網路)。 成排銀蕨(Silver Fern)的圍籬。銀蕨喜歡生長在溫暖又潮溼的密林裡,也稱白粉桫欏,外觀似「樹」,可高達十公尺,以前毛利人用它的枝幹來蓋房子,也能作為籬笆。有強韌的生命力,已成為紐西蘭的象徵。 沒有進去「紐西蘭 毛利藝術手工學院(New Zealand Maori Arts & Crafts Institute)」,只有在涼棚底下看他們現場操作木雕技藝。 蒂普亞毛利文化園區(Te Puia Maori cultural centre).有超過500個地熱池和65個地熱噴泉,更有超過五百種的動植物依賴這裡的生態系統維持生存;毛利人在此地生活了近七百多年,到此一遊可瞭解更多有關毛利的文史及地理環境,是為令人不虛此行的觀光勝地。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