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因斯布魯克雨中散策行
2014/04/07 01:21:01瀏覽2880|回應0|推薦26

【氤氳風情染山城】

因斯布魯克(Innsbruck)位於奧地利西部群山之間的多瑙河支流因河(Inn)畔,蒂羅爾(Tirol)州首府,城市命名源自於因河和德語中「因河上的橋(the bridge over the innBrückebridge)」之意,為奧地利第五大城市,地處布雷根茨-維也納東西谷地及經過布倫納山口南北要道的十字路口,是交通樞紐及遊覽城市。十三世紀設市,十九世紀後期布倫納山口鐵路通車後逐步發展。有服裝、釀酒、機器、製藥等工業;也是著名的滑雪勝地,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曾於1964年和1976年兩次在此舉辦。

這天一早在陰雨綿綿中由薩爾斯堡搭乘Railjet列車前往因斯布魯克(Innsbruck),二地相距255km,沿途盡是雲霧裊繞阿爾卑斯山脈,綿延眼前。

車程約110分鐘左右,抵達因斯布魯克中央車站。

前往舊城區,來到因斯布魯克城裡最熱鬧的瑪莉亞‧泰瑞莎大街(Maria Theresia Strasse)。

安娜柱(Annasaeule),是瑪莉亞‧泰瑞莎大街之地標,建於1704~06年間,其名得自於聖安娜日(7月26日),是為了紀念蒂羅爾人在1703年時,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蒂羅爾成功擊退巴伐利亞軍隊而建的,安娜柱面朝的方向就是昔日的巴伐利亞。

柱上的北面刻有聖安娜-聖母瑪麗亞的母親、西面是Kassian-天主教博爾扎諾-布雷薩諾內教區(Diocesi di Bolzano-Bressanone)的主保聖人、東面是教宗維吉呂(Vigilius)-天主教特倫托總教區(Arcidiocesi di Trento)的主保聖人及南面的聖喬治與龍和矛,柱頂是聖母瑪麗亞雕像。

聖靈醫院教堂(Spitalskirche)的塔樓。聖靈醫院教堂屬羅馬天主教會,1326年的紀錄上提到它是一間城市醫院,因為擔心傳染的風險,當時還設在城外,直到1888年醫院才搬到現今的位置。

瑪莉亞‧泰瑞莎大街上有不同顏色的建築相間,顯得繽紛活潑。

金鷹旅館(Goldener Adler),它是歐洲最古老、歷史最悠久的酒店之一,自1390年成立以來,一直都提供服務給往返於義大利與德國之間的客商;它服務過無數的名人,1773年1月莫札特與其父就曾在此住過一宿,而這也是酒店被稱為金鷹的由來。1828年,歷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尼可羅‧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也在此度過一夜,並將他的名字潦草地寫在下榻房間的窗口上。

費德烈公爵街(Herzog-Friedrich-Strasse),二側櫛比鱗次的皆為具有歷史的店家,也都懸著美麗的鑄鐵招牌。

費德烈公爵街(Herzog-Friedrich-Strasse)上萬頭攢動,遊客全因「黃金屋頂」這座曾是公爵府第的建築慕名而來,它可是因斯布魯克之標的建築。

黃金屋頂(Godenes Dachl),建於1496-1500年間的晚期哥德式建築,屋頂就3.7公尺高,覆以2657塊鍍金的銅瓦,是為了紀念馬克西米利安大帝與皇后比安卡‧瑪麗亞‧斯福爾扎(Bianca Maria Sforza)的第二次婚姻,現今內部為馬克西米利安的展覽館,珍藏著肖像、盔甲、勳章及首飾;在二樓的陽台上,雕刻著代表匈牙利、德國及神聖羅馬帝國的紋徽,而三樓的陽台上,則可看到馬克西米利安的兩任妻子,雙手交叉的是第一任妻子瑪麗亞‧勃艮地(Maria von Burgundy),手拿金蘋果的則為第二任妻子比安卡;因為昔日大帝夫婦就是坐在這個陽台,觀賞廣場上的劍擊及舞蹈,表演精彩的人,則可獲得金蘋果為獎賞。

黃金屋頂現為博物館,名為「Maximilianeum」,展覽馬克西米利安(Maximilian)國王的生平事蹟。

位於金屋頂廊下之飲泉。

費德烈公爵街上三棟極具特色的建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Weinhaus Happ Hotel,是一家三星級的小旅館。

綠色這棟只有下半段擁有彩繪的建物,畫的是因斯布魯克相關之歷史人物,像是手握黑鷹的馬克西米利安大帝、左下角的魯道夫四世以及右下角的腓特烈四世。

海爾布陵之屋(Helblinghaus),這所房子得名於它在1800年至1827年的主人塞巴斯蒂安‧海爾布陵(Sebastian Hölbling)。建於15世紀,原是哥德式的建築,1725年由司庫約翰‧菲舍爾(Johan Fischer)買下,並於1730年時,將立面改裝成晚期巴洛克風格,裝飾了眾多的石膏花飾,包括花卉、貝殼、果實等;現在是棟住宅與商用建築,獨特的外觀引人駐足觀賞留影。

城塔(Stadtturm),建於1442~1450年間,相鄰的紅色建築為舊市政廳。塔高51公尺,但可登上148個階梯通往高31公尺處的觀景平台,來觀賞因斯布魯克舊城區的面貌;而這個八角形結構的觀景平台,現今上面有四個半圓形的凸窗和一個大的洋蔥頭穹頂,而原來的哥德式塔頂在1560年重建,由當時的城市建築師Caspar Schäbl設計成如今這個具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洋蔥頭穹頂,而當時它主要的功能是守望相助、注意火災隱患、提防敵人和維持城區秩序;設置在塔上的鐘是於1603年由Erasmus Melchior所建。

宮廷教堂(Hofkirche),是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一座哥德式教堂,由斐迪南一世建於1553-1563年,紀念他的祖父馬克西米利安一世,雖然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指示,他要葬在維也納新城的城堡小教堂,但斐迪南一世還是計劃在因斯布魯克建設新的教堂和修道院,作為適當的紀念。然而,最後,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葬在維也納新城簡樸的墓中,而因斯布魯克宮廷教堂僅僅作為衣冠塚。

霍夫堡皇宮(Kaiserliche Hofburg),邁克西米里安大帝(Maximilian I)掌權之後,著手建造這座皇宮;他的孫子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進一步地大張旗鼓地擴建;最後到了18世紀的瑪麗亞特瑞莎時期,她再將皇宮改建成巴洛克式的風格。

霍夫堡皇宮中庭。

聖雅可布大教堂(Dom St. Jakob),為因斯布魯克主教座堂,就位於皇宮西方,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築,建於1717年-1724年,雙鐘樓設計是其特色。明明離皇宮很近,不知為何沒走到(圖引:http://deutschmiterwin.blogspot.tw/)

皇宮對面廣場的小花園有個大畫框。

人人皆可入畫。

皇宮外東方有利奧波德五世(Leopold V)騎馬雕像噴泉。

利奧波德五世(Leopold V)噴泉。奧地利大公利奧波德五世他是奧地利大公查爾斯二世(Charles II)的兒子、皇帝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的弟弟、後來的奧地利大公斐迪南‧查爾斯(Ferdinand Charles)的父親,他擔任帕紹(Passau)和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主教直到1625年,而他執政的範圍更擴大到蒂羅爾州。雕像下方有女神與海神波塞頓雕像。

州立劇院(Tiroler Landestheater)。

劇院廣場。

很喜歡這家玻璃餐廳造型,極具現代感。

皇宮花園(Hofgarden)。

因斯布魯克市議會。

位於市議會旁這座特殊的建築是「北山公園纜車站(Nordkettenbahn)」,由世界著名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所設計,設計構想原自於車站身後阿爾卑斯山融化時的雪景。札哈.哈蒂生於伊拉克巴格達,後來定居英國,於2004年成為首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女建築師,在國際建築界享負盛名(台中無緣的古根漢美術館就是她的提案設計)。北山公園纜車站於2007年12月啟用,曾獲「EUROPA NOSTRA Award 2010」大獎,目前已是因斯布魯克的新地標。

這座造型洗練的纜車站蘊含著柔和流暢的線條,粉綠色自由曲面的姿態就如同阿爾卑斯山融雪時的情景,輕質的屋頂結構宛如漂浮於混凝土的基座上,光影流動時的寫意輕盈呈現因斯布魯克山城充滿生命力的動感風格。

充滿表情的線條構成車站空間的趣味。

乘坐北山纜車,每爬升2885公尺的高度僅6.8分鐘,所以只要僅僅20分鐘就可越過城市與河流,穿過森林和岩峰直達海拔2300公尺的山頂。我們本來是興致勃勃要搭纜車上山,因為這天持續陰雨綿綿,考量到山區天雨路滑、能見度不佳,於是作罷。

耶穌會教堂(Jesuitenkirche),建於1627-1646年間,屬羅馬天主教教堂,靠近老大學,位於舊城區以東, 它是早期巴洛克建築,模仿羅馬耶穌教堂和薩爾斯堡主教座堂;該教堂只有兩口鐘,大鐘重9200公斤,直徑248公分,為奧地利第四大鐘,1959年鑄造,懸掛於教堂的北塔,每星期五15時耶穌死亡的時刻和大瞻禮日時敲響,至於三鍾經和主日彌撒,只敲響南塔的小鐘(1300公斤);裡面共有11名王室成員埋葬在地下室,包括蒂羅爾大公利奧波德五世。

耶穌會教堂內部。

耶穌會教堂地下室。

逛舊城區市集。

市集上的花草攤。豬籠草與捕蠅草引起我的興趣。

看到這個酢漿草的價格真讓人瞠目結舌,倒底是多「高貴」的品種?!

凱旋門(Triumphpforte),它建於1765年,本是為了慶祝瑪麗亞‧泰瑞莎女皇的次子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與西班牙公主的婚禮,但卻在婚宴中,女皇夫婿法蘭茲突然暴斃,喜劇急轉直下變成悲劇,於是這座凱旋門南面的浮雕刻畫是歡樂的婚禮、北面則呈現了悲傷的喪禮。

因為沒有穿越凱旋門,所以只拍到悲傷的喪禮這面。

蒂羅爾舊省政廳(Tirol Altes Landhaus),建於1725-1728年,是由著名建築師Georg Anton Gumpp設計。

坐落在阿爾卑斯山麓的因斯布魯克,有「阿爾卑斯的心臟」之稱,緩步在舊城區中世紀的古巷裡,瀏覽昔日的皇家行宮及繽紛多彩的屋舍,愜意的悠游這座自然和文化薈萃、傳統和現代並存美麗的山城。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203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