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藝術創始於公元7世紀的松贊干布時代,
隨著尼泊爾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的先後入藏,
作為佛教重要象徵的佛像及佛教藝術也
從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傳入了西藏。
從某個角度說,赤尊公主進藏時所帶的釋迦牟尼佛8歲像,
以及文成公主所帶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
幾乎成了藏傳佛教造像歷史的開始。
由此,經過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演變與發展,
已經形成了濃郁的民族風格與地方特色。
直到今天,造像藝術作為藏傳佛教寺院學僧們
學經修行的一個重要法門和內容,
仍在繼續發揮著弘揚佛法的積極作用。
除了寺院以外,造像藝術在民間也廣為流傳。
可以說造像藝術,尤其是石刻和擦擦在藏族地區
是最具有群眾性和民間性的佛教藝術種類,
它的創作者之多,藝術作品之多在整個藏區堪稱第一。
藏傳佛像藝術風格
藏傳佛像中觀音像比較複雜,
有馬頭觀音、千手觀音、十一面觀音、
聖觀音、四臂觀音等。
主要由青銅造像、木刻造像、泥塑造像、
石刻造像和酥油花造像五大部分組成。
各種造像藝術產生的年代大體一致,
都在公元7世紀的松贊干布時期;
造像的內容也基本相同,一般包括9個方面的造像門類:
佛像類.菩薩類.度母類.佛母類.護法類.
金剛類.羅漢類.祖師類.人物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