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初訪九寨黃龍機場
2013/04/07 22:57:46瀏覽1498|回應0|推薦3

初訪九寨黃龍機場

這次去九寨溝有兩個行程可供選擇。一是拉車往返成都與九寨溝,途中經過汶川,單程需要8小時。另一是所謂的雙飛,往返均乘飛機,單程40分鐘。兩者團費相差2千元。為避免舟車勞頓,遂決定以小錢換取時間,未多方考慮就挑了後者。

到了成都,與導遊會合。在前往投宿的車程中,導遊宣讀了當地旅遊機關提示旅客的高原旅遊注意事項和高山症的癥候。心想,壞了!當初只想求快弄個雙飛,明天將在40分鐘內從海拔500公尺爬升到3,500公尺,不知道能不能挺得住。花錢找罪受,不就是自找苦吃嗎?

預定起飛時間在午後140分,午餐後即赴機場。掛行李、安檢…行禮如儀,到指定的登機口候機。過了起飛時間一陣子,才看到一架飛機停靠在預定登機的空橋,接著看到我們的行李一件件的送入機艙。OK啦!雖然遲了些,但是航班不會被取消。

大約每隔20餘分鐘,就有一次廣播:「搭乘CA4483次航班的旅客請注意,由於天候影響將延後起飛……」。一直到下午4時許,才通知登機,比預定時間慢了3個多小時。

起飛後,一路都在雲上。20分鐘後,機長廣播,我們準備降落九寨黃龍機場。穿過雲層,從艙口外望,遠近儘是留有殘雪的山頭閃閃發亮,峰峰相連,一望無際十分壯觀。聽到襟、副翼放下的聲音,接著是起落架。應該是快要到了,怎麼一點都看不出接近機場的跡象?剛掠過一個被剷平的山頭,飛機就輕巧的落地了。除了沒有攔阻索帶來的阻力外,還真有在航空母艦上降落的Fu

等候下機時,看到停機坪上的地勤人員各個服裝厚重,頓時涼了半截。高原氣候還真的不是蓋的。出了艙門,迎面而來的就是陣陣寒意,趕快掏出放在隨身背包裡的羽絨衣穿上。吸兩口冷颼颼的空氣,慢慢地走動幾步,沒有什麼大礙,心理踏實許多。

在遊覽車上坐定、開車,才知道機場距我們住宿的飯店:天堂洲際大飯店,尚有近兩小時車程。曲指算算,乘機比拉車能省的時間著實有限。

也許是為了讓我們感覺好過一點,導遊阿藍說:高原氣候變化多端,在這裡沒有氣象預報,只有氣象亂報。飛機起降受天候影響很大,因此航班表僅供參考。而九寨黃龍機場簡稱九黃機場,因而有一句順口溜:十次航班九次黃,還有一次要返航。我們的領隊也補充道:據說有一位台灣領隊,折返8次才落地成功,被同業尊稱為「九黃王子」。

第三天,先到松潘縣和九寨溝縣交界的弓杠嶺探訪岷江源頭。此處海拔3,700公尺,地處山頭四面無遮無掩。下車後,看看碑瞧瞧藏胞的攤子和供人合照牦牛。一會兒,像灑鹽般地落下細雪,大伙驚呼:值回票價!

九黃機場的候機室坐定後,望向大片的落地窗,覺得有點不太對勁,仔細一看又在飄雪。這次大家可沒有那麼興奮,擔心的是航班黃掉。還好只小小耽誤了40分鐘,成都,我們回來了!

回來後補做功課才知道,九黃機場在中國的14高高原機場(海拔2438公尺以上)排名第10。前年去過的香格里拉迪慶機場排名第12。兩次進出這類機場,都沒有不良反應,不免暗暗自喜。更希望能夠多蒐集幾個高高原機場的飛航經驗。

最後,和大家分享幾個和九寨黃龍機場無關,而在旅途中得知的典故與順口溜,作為結束:

成都地名由來:古蜀國第五世開明王把都城遷至成都,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典故,因而得知名。距今已有2,300餘年的歷史。是世上少數至建城以來從未改名的城市之一。

成都的三多一少:
茶館多,火鍋多,娛樂場所多,不會打麻將的人少。

成都的慢多一快:
說話慢,走路慢、做事慢,趕時髦快。

毛澤東的養生訣
基本吃素 飯後散步 遇事不怒 勞逸適度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khsu&aid=747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