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敬師。重法。實修
2010/06/20 11:13:39瀏覽719|回應0|推薦1

敬師。重法。實修

文/假名安立行者 2010/05/25

敬師->重法->實修

重法->?敬師->?實修

案例其一:我很重法,這法實在是太殊勝了,但就是瞧不起上師,那修起這位上師傳的法來,感覺如何?

實修->?敬師->?重法

案例其二:先實修....邏輯不對,沒有法怎麼修,法從哪來?沒有法如何實修?更遑論最後的重法?

?重法->?實修

案例其三:我很重法,然後實修,也對...但輪迴好幾世的自己,以初階的學習是如何引生更大的信心來重法?如何了知法的真義?如何從眾多法門中擇取適合自己的法?(光一生的摸索,可能就頭白了)

敬師->重法->實修

說穿了,只是邏輯先後的關係!

為何會稱說有共與不共成就,沒有師,頂多是共的成就,有師的教導,就能得到不共之成就!由敬師,從上師之精要教導,就是縮短累劫修持的主要原因。(虛空傳承也是師,只是此文就化身上師做討論)

敬師是清淨傳承的延續最重要的關鍵,可以想像,若藏密提倡自修自學不敬師的話,現今早就沒純淨的法脈可以修學了,現今學密,因為資訊發達,可以方便學習,過去嚴格的條件,現在也開許了許多,開許的目的,是讓更多人接觸到佛法,使心相續中植下善緣,故還是有保存清淨法脈的方式,雖許多修密義理甚至觀修方法,已經公佈很多,但秘要口訣的口耳相傳的精神仍是不變,因為,有些經驗引導確實要師徒親自教導才能領會。

敬師不盲目,端看個人如何從實修中引出對法、報、化三身的信心。

化身上師是表相,某些層面代表意義是三身一體之上師,藉由化身上師的教導,使弟子體悟三身(法、報、化)之上師。

我們也可發現,在尚未依止和依止上師後的差異,可以明顯比較出來。依止上師,開始實修和不斷進步,知道如何修三身。(以前根本都不曉得,大多從從經典上得知大概理論,但依止上師後開始實修的體會卻來的深刻許多)

上師瑜伽確實是降伏我慢!如果一位行者,在領悟非常高的境地,因為,沒有依止上師,一想到這是「我」自己領悟的,細微我執很容易再興起,然後一再想到自己,又增長我的執著,是說有這樣的可能性;有依止上師的話,意念一切功德與加持來自於上師,當下細微我執就會被轉化掉。

虔誠與信心被許多人說成盲目,但如理如法的虔誠與信心卻是融化我執習氣非常重要得助緣與心力!

累世以來,執有習氣熾盛,不容易對自心佛性有信心,因此,諸佛菩薩想盡辦法,就是使眾生對佛法有信心,再從實修中對佛性有信心。化身上師便是一個引導信心的契機與助緣,就好像把信心集中起來,成為一個焦點,此信心之虔誠力變得更強大,化解對佛性之疑惑,更何況這些都是有教法(有論典著述和實修口訣),歷代祖師都是一一實證的。

資訊發達,可以讓我們瞭解許多佛法和修持心要,幾乎不用去依止上師也能取得,就因為太容易、太輕易得到,目光只看到最高段的法門,一個簡單教理的修法,就不會被重視,也不會去實修,若基礎的教法無法實證,就沒辦法一步一步漸次地去修更深入的法門,資訊發達的幫助,只是讓我們瞭解佛法的可貴與珍貴,進而去依止上師來修學;人的世界不可能永遠處在資訊發達的時代,回歸到最落後狀態,還是得從依止上師開始學起。

資訊發達的年代,充斥著這種資訊,無法從中抉擇出最精要,知識普及的現在,許多垂手可得的知識,很多都是初階、入門的教材,也有很多第一手資料是錯誤的,如果要深入學習,還是得去尋找有經驗的上師來學習。

現在心理學很多地方都很接近佛法最高義諦,很多類似逆思的想法會觸動過去傳統的思維,突然有驚奇的發現和萌起一絲光明,這跟我們禪修或領會佛理,有時突然有一絲領悟,但回到生活中又被習氣所覆蓋,座上體會到的一點清淨心光無法延續、增長有點類似。

故可以發現,心理學從以前至今,是靠實驗、案例來佐證,缺少的正是佛法完整的修學次第與方法,而佛法都是無數古佛所驗證,心理學若要研究出一條真正解脫的修持,可能都要花很久的時間,甚至研究不出來,然而佛法的完整修學次第與方法,就是使這一點點的清明要延續增長很重要的修持過程。

依止上師的目的,也是放下身段,從基礎次第慢慢修起;不依止上師,累世習氣所影響,大概只對高深法門有興趣,卻不想從基礎法門學起,這不就是正好符合「我執」習氣的胃口,貌似修著高深法要,「我執」就像癌細胞變成正常細胞偽裝起來。

修基礎次第,就是把粗大習氣給挑起來,用修持的力道給予重重地打擊使其削弱,粗大習氣逐漸減弱後,之後,還有其它進階的修持,去挑起更細微習氣...這修持次第都非常完整,唯有依止上師才能得到完善的教授。(自己摸索會很久,甚至還會摸索出偏差)

我們也可以發現,佛法是有高深的法門,如大圓滿、大手印如是,那為何有這麼深奧的法,許多祖師仍不斷提醒弟子還是要從基礎修起、從有相觀修開始。當下能理解不執一切名相之差別,不代表此刻修起就不需要從有相修起,更何況密法的有相修持是有隱含訣竅,不是讓人墮入另一種執著的修持,這上師都會教導,誰叫大多數的我們都落在世俗諦中,當然還是要藉有相或技巧性的概念觀修來學習,那也只是階段性必經的過程。

有相觀修的訓練,當逐漸能證悟心性,那就變成心幻化的能力,就像變成魔術師後,過去所訓練,都是變魔術創意的來源,使魔術變得更美麗燦爛(儘管絢麗,看似真實,其本質是虛幻不實,是虛空的遊戲)。

當我們想到上師,就會想到佛法,想到佛法,於煩惱我執生起時,就會有對治的解藥,一旦轉化一分煩惱,心相續就會逐漸成熟,慢慢就能進一步的修持,不斷進步;若只是想到自己,會想到佛法嘛?...當然,若沒依止上師,單純靠自己去意念佛法,常以「我執」觀點來解釋和觀修佛法,修了很久可能都還停留在原地,這跟世間道理一樣,現在是分工合做的時代,做任何事若只是自己想、埋頭苦幹,不肯接納他人的意見,做出來的產品就無法被多數人接受,有大家彼此討論,才不會只停留在自己侷限的想法中。

自己學習,沒有果地的修持見地與傳承加持,在因地學習會進步比較慢。這可以舉例,上師有時會把果地講出來,把某些階段的悟境與見地講出來,弟子能如理瞭解,在依照上師的教導去修,進步就會很快。

佛法源於無數無量的古佛,現今佛陀再來演說;密法源於金剛持,上師為傳承此密法的持有者,源頭早就是正確無誤,最精要的修持口訣,只能說隨時代變遷,有些因當時環境或背景文化差異,需要小地方做修改,但總要精神是不能改,除非經過污染的眾生比清淨的佛還清楚明瞭,但真的是如此嗎?許多密法之所以被空行母和護法守護,就是防止源於金剛持的清淨密法被竄改。

在這五濁惡世,雖是五毒熾盛的時代,卻剛好是密乘盛行的時代,苦樂參半的世間,修持上進步的快,同樣,污染的也深重,佛菩薩早就知道父精母血的肉體是修密的如意寶,於是在這密法興盛的時代,就傳下許多甚深的內法與口訣。

二、三灌之氣脈明點之修持,更需要依止上師來教導,每個傳承又不一樣,只要好好依止某一傳承來修就比較有保障,在此階段之修持,隨便修改一個觀修,就會差很多,修出之果位也會有差別,甚至會影響身體健康而喪命。速疾道通常也是險道,既然是險道,更需要上師解說和指導,因此,修密不依止上師的過患是非常大的。

密續有別於經典,在於密續有理論見和修持口訣與次第,閉過什麼關,修過什麼口訣,必定會產生某種徵兆,這就是密續的不共教導,實際修持口訣還是要依照上師的口耳相傳,因為密續往往一句簡單的話語,就隱藏非常重要得口訣,故沒有依止上師來研讀密續是望文生義,無法瞭解其中意涵。

在彷間,已經可以拿到許多密乘不共心要的書籍,甚至法本都有公開販賣,關於菩提道次第的部份,個人認為可以多研讀和思維,有助於心相續善根的成長,但牽涉到真正實修儀軌和觀修口訣,一定得照所依止上師之教導,不然有犯盜法罪之嫌疑,只能說當當參考,不能當成實修的依據。秘要口訣儘管公開,可以發現,上師還是有留一手,所謂留一手並非自私,而是這些秘密公開會遭毀謗或是被誤用導致密法的加持減弱(有點類似「狼來了」的比喻,但不完全是!比如說很多人誤用密要口訣,常常觸動本尊,本尊知悉後,此口訣得加持就會減弱),還有一點,有些口訣根本無法用書上的文字來表達...如對書上密法有興趣,一定要去依止上師才行。

依止上師不一定是絕對性,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可是,許多成就者和菩薩過去世都是依止上師而得成就,這種例子非常多。

即使是所謂自修自學,也離不開整體學佛環境的盛行,若沒有某大師、某上師寫書、出書,怎麼可能有機會拿到書,再從書中領略法味,說是自修自學,其實還是有依靠到他人,還是有擷取到他人的智慧精華。他人的一句智慧之語,就能讓我們受用無窮,我們還可能對他人說出感謝之語,更何況是,教導我們解脫輪迴的導師呢!光是傳法的恩澤就很大了。

現今修學密法也不像以前那麼嚴格,上師也不會故作奇異之行為讓弟子來生疑,很多仁波切上師也都倡導用理智、生活化、符合現代修學的方式,誰說藏密的敬師是愚笨盲從?因為,時代不同,上師到處弘法,弟子也不用親自在上師身旁承事,只要上師瑜伽時常修持,融入生活,觀一切所顯微上師之教化,心慢慢契合上師身口意,一日復一日去增長,就等同與上師的法、報、化三身同在。

因為時代變遷,過去許多嚴格的傳規,都在寺廟中傳。現在,諸多上師開許許多,上師與弟子之因緣,上師的慈悲,弟子才能夠接觸並在心相續中種下與本尊殊勝的因緣,有些灌頂,光是見了壇城,就有不可思議之功德,在法會上如理如法領受灌頂,專注在上師手持灌頂物的表徵加上迎請之本尊下降加持,心裡就會植下好的緣起。

灌頂法會上有共同的良好的緣起,如場地秩序,不中斷上師傳法,讓上師傳法很順利,儀軌完整,供養具足,是此法在這世間傳承的清淨流傳久遠的關鍵,需要眾弟子去維護;觀上師如佛、蓮師,觀場地如鄔金淨土、極樂世界,觀法是圓滿,觀時間是吉祥,觀周遭師兄姐是空行勇父勇母,萬一少數幾個人行為偏差,勸導改正不了,自己也要想辦法把他人觀成空行勇父勇母在遊戲,是種下屬於個人修法此法能夠證悟的因緣。一切都在自己心怎麼想~哈哈!

如果不想依止上師或找尋上師過程中遭遇種種困難,或是對肉身上師起不了淨信,而目前遇不到具德上師,未必就代表永遠遇不到,此世沒有依止上師之因緣或對上師起不了淨信,未必未來世就沒有此因緣,不要給自己限定住,保持開放的心胸,對佛陀的法教保持信心和實踐,慢慢許多善緣自然會成熟!

至於擇師,又是另一個議題,在此不討論!

ps:以上僅理論概說!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414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