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蓮慈上師講瑤池金母養正真經1
2008/10/18 12:36:29瀏覽4140|回應0|推薦0

《瑤池金母養正真經經文》

 淨口業真言

  嗡。修利修利。摩訶修利。修修利。梭哈。

 淨身業真言

  嗡。修哆利。修哆利。修摩利。修摩利。梭哈。

 淨意業真言

  嗡。縛日囉怛。訶賀斛。

 安土地真言

  南摩三滿哆。母馱喃。嗡。度嚕度嚕地尾。梭哈。

  恭請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寶誥 (七月十八日聖誕)

  至心皈命禮。 (三稱)

  天地開泰。無極聖母。龍華勝會宴瑤池。萬雲統御傳教旨。諸仙獻壽列聖稱觴。天威咫尺功高德重。代燮權衡仙主道宗。三千侍女奏笙簧之天樂。百歲蟠桃開金碧之靈園。救眾生之苦難。灑甘露於塵寰。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三稱十二叩首)

  開經偈

  一氣開天地。於今六萬年。

  風雲同雨露。草木共山川。

  道氣均霑遍。神光普照全。

  人能修正法。自得作真仙。

  第一章 修身

  養性修身。是乃人之大本。正心誠意。則為我所深根。動靜時勤檢點。行為日懍修持。父母恩同天地。孝行無虧。祖宗澤及兒孫。敬心莫失。知思源自當報本。能改過應要修功。出迷途而入覺路。登彼岸以進玄門。鎖來意馬心猿。如如不動。鍊到真靈正氣。在在常存。精氣神三寶長生。愛惡欲七情永滅。敦八德希賢希聖。守三綱治國治家。上體天心以好生。下悲物命而戒殺。學君子之謙謙。朝乾夕惕。法聖人而翼翼。性見心明。見色如見猛虎。得賢若得奇珍。富貴不淫。須知色即是空、空是色。安貧常樂要識無能還有、有還無。家富提攜親戚。心賢教化愚蒙。積無形之道德。鍊不老之精神。身遠迷途。自得災消禍滅。心親正道。當能鬼服神欽。發大慈心。救人救己。立宏善願。濟困濟貧。鍊道成真。上報四重之恩。超凡證妙。下濟三途之苦。仁德為身至寶。慈悲入聖大綱。心同水月之清。照明破暗。性若星辰之朗。達地通天。陰騭多修。福蔭兒孫。善因廣積。功超宗祖。濟貧布施。自然緣結善門。禮斗參真。應得身登寶地。

  第二章 參玄鍊道

  人為萬物之靈。須知學道。心作一身之主。要悟參玄。人身寶貴。貴在知修。天性圓明。明於曉悟。常清常靜。自能見我本來。不睹不聞。當得忘人色相。空四相而入虛無。了三心以歸清淨。性命雙修。外功滿而內果圓。精神一鍊。大藥香而真丹結。鍊純陽之氣。氣化為神。燒不老之丹。丹成作聖。情境俱忘。如癡如醉。心身齊定。若有若無。磨慧劍以常鋒。斬除情慾。掃靈台而不垢。照現星辰。在塵不帶六根之宅。出世無牽五蘊之羅。居皆福地洞天。逍遙自在。行盡玄門道境。景象清幽。自此脫輪迴之路。從茲出生死之門。

  第三章 超凡入聖

  滾滾紅塵。埋沒許多俗子。滔滔濁浪。沈淪無數凡夫。萬劫輪迴。未得還原返本。一身墮落。何能出世離塵。欲上仙山。須知尋真放假。思歸道境。應識去妄存誠。覓先天之大道。探無極之真詮。一心清淨。掃塵緣而不昧。五蘊刪除。修性命以無窮。若無智慧俱全。也得身心安泰。工夫造詣。自得名登仙籍。玄妙修來。當能果證天宮。入大乘之法門。門開方便。行中庸之聖道。道啟康莊。度眾生於苦海。出劫之迷途。慈悲常抱。濟死超生。功德長存。匹天配地。樂得仙山之樂萬閒來蓬島之閒。

  第四章 還原返本

  道存日用倫常。不存道無以修。禪悟時明心性。能悟禪自可得。天道益謙。得謙自然受益。人情害滿。持滿當有招損。去貪婪之意。無得無瞋。戒執著之心。不迷不昧。心存平等。時時度量從容。性復圓明。在在精神舒泰。不因財物以迷心。弗為情緣而亂志。失足便成千古之恨。回頭自是三生之幸。生存世上。須早修真學道。住在人間。勿遲窮理盡性。靜神之法。試觀止水停雲。養氣之功。還看靈龜野鶴。效以守神守氣。同而忘相忘機。身雖在塵。而塵不染。心可超俗。而俗無侵。

  精氣神三元鎮固。身心意百垢肅清。上察鳶飛戾天。精神活潑。下觀魚躍於淵。靈性逍遙。二氣調和。身內陰陽常合。一靈自在。心中智慧無離。色相皆空。自見真如本性。情緣盡了。可回無極瑤池。

  第五章 出迷入悟

  苦海茫茫。勸爾回頭是岸。迷途渺渺。憑誰縮足抽身。電光石火之中。滄桑幾變。秋霜春露之內。歲月輒更。生死關門。何人脫出。輪迴路徑。幾個離開。大道不修。千生受劫。玄門無入。萬世流浪。欲要出迷入悟。須將心性修持。倘希脫俗超凡。應把情緣斬斷。放假身而鍊法身。存真性以修天性。門入希夷。無睹聞於聲色。道通玄妙。得自在以逍遙。一靈存乎太宇。萬物渺如微塵。須覺色心是幻。心悟真空。莫迷濁世為宜。志修大道。

  金母說經已畢。瑤池聖境。霞光萬道。瑞氣千條。

  天仙、地仙、三界神仙。皆大歡喜。稽首作禮而退。信受奉行。

 收經偈

  養正真經誦。群生足啟蒙。

  修心明大道。鍊性悟玄功。

  末劫蒼黎度。精誠造化通。

  慈航超苦海。普濟惠無窮。

 完經讚

  真經覺世。養正開蒙。群生學道悟修功。一竅自然通。苦海慈航。恩光普照中。

  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三稱十二叩首)

  瑤池金母養真經 終

蓮慈上師講瑤池金母養正真經1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二日釋蓮慈金剛上師主講

        各位同修,大家晚安!

  瑤池金母是上古最高的神仙,是神仙之祖。我們上回講過,玄玄上人傳給木公上人,木公上人傳給瑤池金母。從正史、野史的記載看,瑤池金母在黃帝的時代下降過;大禹的時代,祂也幫大禹治水。黃帝和大禹都曾經祈求神靈幫助解決困難,因此,瑤池金母在那二個時代都有顯現,帶他們到天上界及在皇宮中,幫他們解決困難。那時祂是很護持中國的。最晚的一次是民國卅六年,祂降到花蓮的慈惠堂,現在那裡還存有降臨的古蹟,那是道教的一個祖廟。

  瑤池金母從降臨世間以來,一直想要開解世人的迷津,讓世人能夠領悟真性,能夠修仙成道,回到天上界去。所以,有很多故事流傳。祂如何派遣天上的神仙,如八仙等來到人間,想要把世人度回仙境,回到天上界去。有個故事是說釋迦牟尼佛和觀世音菩薩,看到龍華二會之後所度的人不夠多,特別去請瑤池金母下降人間,所以就有第三次的降臨在花蓮。此後,整個台灣開始信奉道教。那時候瑤池金母家喻戶曉,很多人都膜拜祂,祂的靈應很大,很強烈。

  師尊蓮生活佛最近也提過,他說﹕「一般佛菩薩都是比較溫和的,給人家的感應也比較不明顯,除了金剛護法或者是神,祂們就會給人家一種比較強烈的靈感。那麼佛和菩薩,祂們就比較淡,給人家的感應都不是很強烈,有時候是不知不覺的。可是瑤池金母就不一樣,祂給人家的感應,就是很強烈。」所以,大家來到我們佛堂,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得到很強烈的感應,因為我們佛堂的主尊就是瑤池金母。瑤池金母很慈悲,祂要給眾生很強烈的感應,讓眾生領會到佛菩薩的存在,啟發眾生對佛的信仰,而下決心開始修行。

  不退初發心 修行功可成

  我們都知道修行之路是比較艱苦的,如果沒有很堅定的信念,常常會半途而廢。那麼像修行,有時候會比較枯燥,所以比較難持之以恆。佛菩薩就用各種方法鼓勵我們,給我們種種的感應。

  大家如果有感應,我很替你們高興。因為很多人修了八年、十年,他講沒有感應,一點都沒有。可是我們今天華光講堂的弟子,修了一個禮拜,修了一天,甚至只修一壇法,就有感應,這是很大的福份才有的,很不簡單的。像我們前幾天修的龍王寶瓶法,大約百分之九十九的同修舉手表示有感應,這是很難得的事情。這也證實這個法是很實在的法,只要你很虔誠去修,這個法就是你的,就是會對你產生效用。這就是真金不怕火燒,你只要努力去做,就會有感應,在佛菩薩加持之下,就能順利走上修持之路。

  最重要的就是你要不退你的初發心。你要一天修,一個禮拜修,每個月修,一年也修下去,五年也修下去,十年也修下去。修行要有這種細水長流的工夫,誰能夠堅持到最後,誰就能拿到果實。不要起步很快,然後一下就氣餒,又停了,一停就是三年、五載,機緣就這麼錯失掉。

  我們現在開始講解的〈瑤池金母養正真經〉,就是教我們怎樣持之以恆的修持。

  這是我講的第二本經。本來我講〈瑤池金母定慧解脫真經〉,大家好像都聽得津津有味的。我就想,到底接下去要講那一部經,本來想講〈真佛經〉,但是很多老弟子都說,那部經師尊講過了,再講的話就比較吃力不討好,意思是我總是講不贏 (笑)。經他們一講,我覺得勇氣好像被打掉了一半,想想還是不要去試比較好(笑)。然後就想到〈金剛經〉,又怕一下子太深了,有些人不能接受。我問了一下菩薩,講〈養正真經〉好不好啊?祂說﹕不錯啦!可以啦!所以我今天就又上來講了。

  這本經我大概看了一下,它是從做人的根本,修心養性開始一步一步的講給你聽。它分成五章,從修身養性到你怎麼參玄煉道,怎麼樣超凡入聖,怎麼樣還元還本,一直講到最後出迷入悟,怎麼樣出迷途,怎麼樣開悟。我希望在講的過程中,佛菩薩給我靈感,我們就可以一步步的照祂的意思講下去,在修行的路上,給大家一點啟發與幫助。

  養正為根本 意誠深植根

  據我所知,道教它所傳的教理都是跟做人有關係。它覺得我們人是佛的根本,是成佛的基礎,要成佛的話,第一先要把人的倫常奉行,全部做到之後,你才可以再進入聖人的境界。所以道教很強調做人的根本道理,做人的三綱五常八德,它們很注重這些。所以開始的第一章就在講怎麼樣修身養性,由經的名字〈養正真經〉就可以知道。這個「正」字就代表正氣、正知、正念、正受、正覺、正行,也就是大公無私,頂天立地的一個正氣。這是道教修行的一個根本。你能夠正,你的氣才會出,你的神才可以發,你的靈性才會光明。

  經上言「養性修身。是乃人之大本。」人的修心養性,修練身體就是人最大的根本。我們人除了身體以外,還有一顆心,我們還有靈性的。動物也有靈性的,只是它靈性程度比較差一點,比較低一點。人有比較高層次的靈性,這靈性有時是很銳的。每一個人的靈性都在,只是有的人比較顯露在外,有的人就隱藏在內。所以有的人看起來比較有靈秀之氣,有的人就有一些懵懵懂懂的,比較迷迷糊糊的樣子,沒有發出來。

  佛家說,人的本質是一樣的,可是因為一個人歷代造化不同,把他的靈性蓋住了,有的人蓋得比較深一點,所以顯在外頭就看起來比較鈍一點;有的人蓋得比較少,看起來就很靈活,很聰明,顯在外頭就是一付很有靈氣的樣子。

  那麼,「修心養性」就是人最大的根本。我們今天能夠接近佛法,接近菩薩,祂們全是要教我們怎麼樣做人,怎麼樣做神,怎麼樣做菩薩,怎麼樣做佛,是一步一步的在教我們,我們就是要從底下按部就班一步步的來做,來學,才有辦法達到最高的層次。

  金母說,養性修身,身體要好,心地也要好,這是要相輔相成,不能只練身體,跳韻律操,舉重,或是打沙包,讓身體像銅牆鐵壁要,打也打不破,衝著胸膛打幾下,也不會咳嗽。這樣練身體強健是很好,可是內心沒有繼續灌溉時,他就會變成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健美先生是很美的,可是有時候可以把他騙得團團轉的。運動員也是這樣的,他們很會比賽,被訓練成像機器人一樣,專門在那一方面發揮,打球就專門打球,練跑就專門練跑,但他的裡裡外外頭沒有跟上肢體發育的時候,就會不成比例,是很可惜的。所以,我們一般人要修行的話,就要修身,還要養你的性情,要把性情琢磨得很靈光,很圓滿,這樣子才會內外圓滿。

  「正心誠意。則為我所深根。」意思是,我們做人最根本就是心要正,意要誠。這看起來是很簡單,卻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四書五經,儒家的孔子、孟子都是在教這個,我們今天再重新講正心誠意,也是在恢復我們中國幾千年固有的美德。讓我們能夠在國外,在脫離祖先教化很久以後,又回到祖先的源頭。這就是指出一條路讓你走回去。

  我們修行修心就是逆水而上。一般世俗都是順水而下,都是往下流的。(笑)而我們修行是逆水而上,一步一步爬上去,是比較難比較慢的。這裡講我們人最深的根本,就是心要正,意念要很虔誠,舉例說,今天你要來佛堂修法,如果你心裡頭很誠意的這樣想,這就會深深的進到你的意念裡頭;如果是敷衍的,因為人家想要你來,你覺得不好意思不來,好像要賣個面子給他,那麼你這誠意已經打折扣;你在聽法和修法時,注意力就不會很集中,因為你沒有百分之一百很想做這件事,效果就會打折。

  另外一件事,就是受人之託有時候是不好意思拒絕,所以就順口答應,而你的心不在那裡,那你一定是一轉頭馬上忘記,丟到九霄雲外,這樣你就沒有辦法完成你的諾言,那你就是食言而肥了。這就是誠意不夠,心也不正,很容易就犯了這一條。所以,要做到心正意誠,除非是你常常在注意,要不然是沒有辦法時時刻刻做到;沒有辦法做到,就是造業,在無意之中造了業。那麼,東一件,西一件加起來,就是你的人格。人家看你這個人SO,SO,嘛嘛得。(廣東話﹕普普通通)就是因為東欠一點西欠一點,人格就是這樣虧欠了。

  所以,養性修身一點都逃不過人家的眼睛。你修行到那裡裡,有幾斤幾兩,別人一看,跟你接觸一陣子,就知道了。不是你嘴巴講得很好聽,就可以瞞得過人家的。你一定要正心誠意,久了人家就知道。不管多人曾經譭謗你,那譭謗自然不攻自破。所以,我們不要太擔心別人對我們的觀感,只要行得正,做得正,什麼都不用擔心,該來的就會來,不該來的就會倒,這就是修行人的本色。行得正,做得正,意念正,心意誠,你人的本立了,就什麼都不用怕。

  動靜勤檢點 行為日修持

  接下來它說「動靜時勤檢點。行為日懍修持。父母恩同天地。孝行無虧。祖宗澤及兒孫。」就是講怎麼樣能常常保持自己的這顆心很正,意很誠,怎麼樣能不犯錯。就是說在做事的時候,或靜下來的時候,你要常常檢點自己的行為。檢討和自我反省,這就是修行的功夫。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時時刻刻做著自我反省的工夫,這就是在修行。

  我們今天說你來皈依真佛宗。有的人就說﹕是不是要我剃光頭啊?他看到我這個光頭,馬上就有這聯想,他想說﹕我還沒娶老婆,他就叫我去剃光頭。那絕對不是的,我還要幫你找老婆呢,什麼剃光頭(笑)!

  所謂皈依就是讓你加入佛菩薩的學校。我們是一個教育機構,教的是佛法,不是路邊跑江湖的。我們教你做人,修佛的最大的大法。所謂法門,就是一種學問,我們是讓你來學佛的學問。你進來就是從一年級開始學,然後再一直升級,到高中,到大學,到博士。釋迦牟尼佛就是超博士。所以你不要想佛法只要會拜拜,不用唸、不用學就可以了。

  不是的!拜拜只是幼稚園班,我們還要學經典裡頭由淺到深的道理,一步一步的啟發你的智慧。

  智慧也有很多級的。表面的智慧,小聰明;裡頭的智慧;再最深裡頭的智慧、大智慧;到最後我們要領悟到宇宙的智慧。所以,這佛法是永無止境的,你想這虛空有止境嗎?宇宙有止盡嗎?宇宙有完結的一天嗎?只要它存在,智慧就在,佛法就在,你就可以一直往上去,永遠追尋不完。

  所以說,佛法浩瀚如大海,即使是博士,都還要再去學,永遠也學不完。所以在佛法裡一泡,就可以泡上幾生幾世泡不完。真的!因為你還沒達到最深的究竟的時候,你還是要回來學它,下輩子又要來上學。即使說,我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說,我現在就求我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就是我最大的目標,我去那裡就可以享福,就可以不用唸書。可是事實上,你運氣好,菩薩帶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裡也有候補佛班,你還沒有成佛,還是要在那裡唸書的。候補佛班也有分層次的,還是要從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唸。你不知道嗎?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都在講經的,你在這裡不聽,活該,你去到那裡,還是要聽的。(笑)你在這裡玩,你去到那裡,阿彌陀佛更嚴的,整天都讓你唸經修法的,那裡像我們這裡,只來半個鐘頭呢!(笑)

  所以,佛法就是讓你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己的行為。我們有很多老弟子都很虔誠的,每次做一件錯事,他們回去會偷偷地懺悔。像麗沙,很會懺悔的。(笑)她跟我講,唸經的時候,唸錯了一句,她回去馬上懺悔的,這心是非常難得的。一般人是錯了都還不知道,總是想著別人錯,怎麼可能是自己錯,跟人家爭得面紅耳赤,這就不是修行人。修行人是不會跟人家爭辯的,不是他怯懦,而是很多事情他們能夠看得開,看得清楚。因為什麼事情總是兩個巴掌才拍得響,不管誰錯誰對,總是你跟他踫在一起才發生這事情。所以,我們能夠每件事情常常檢點,就是在修行。

  佛法講求的是,食、衣、住、行、育、樂,每一時,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一舉一動,通通都是在修行。而不是看到佛菩薩,才想到要快點唸經、修行。真正修行人是去到那裡,都會帶著佛菩薩在心中,時時刻刻希望不要犯錯,時時以佛菩薩為榜樣,時時以佛菩薩為依止;跟人講話,就是佛菩薩在跟人家講話;做一件事情,就是佛菩薩陪著在做事情,這就是修行的高深工夫。即使你表面是在罵一個人,但是你內心裡頭是正的,是清涼的,你要做到這個地步,清涼自在,而不是罵了人,就腦沖血了。(笑)所以,動靜時都要勤檢點自己,這就是在修行。

  先人恩澤重 知源當報本

  然後,瑤池金母又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父母的恩如同天地一樣廣,這是常常容易忘記的。我們對愈親近的人,愈是容易忽略,常常在一起,我們就覺得不稀奇。父母每天照顧你,覺得理所當然,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沒衣服就要錢,沒錢就蹺腳,做慣了伸手牌,所以能夠想到父母恩的,只有孝子了。這是他前世修來的,所以能在這一世帶來孝順的心。如果沒有的話,瑤池金母就教你,現在做也還不遲,把父母視同你的天地。

   嗡嘛呢唄咪吽。

  蓮花君惠恭錄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230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