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91001兩岸一甲子,金門願做和平使者
2013/03/13 15:10:04瀏覽129|回應0|推薦1

明天是北京政府建政六十週年的十一國慶,意味著兩岸分裂迄今倏忽已是一甲子的歲月,相較於眾多以台北或北京觀點對兩岸關係的討論,站在金門這個夾處兩岸,曾經對兩岸歷史起過關鍵作用的小島上,在兩岸爭戰中受害最深的金門人別有一番感觸。

兩岸的隔海分治正是從1949年金門古寧頭戰役開始的,此後三十年,由於地緣的因素,金廈兩門一直是兩岸軍事衝突與表達政治意向的廉價場域,期間原本關係緊密往來頻繁的金廈兩門人民,則成為兩岸對立相爭的最大受害者。就以舉世聞名的金門823砲戰為例,證據顯示,北京選擇砲打金門,其目的主要並非在於解放台灣,更多的反而是藉由砲打金門向美國彰顯其一個中國的主張;而台北以金門為基地對大陸沿海的襲擾,相較於台北所宣稱的軍事目的,鞏固統治基礎的政治動機或許還高一些。無論如何,1979年以前,金廈兩門無可奈何也無可選擇地成為北京與台北遂行政治目的的祭品。

時間來到關鍵的1979年,隨著中美關係正常化,北京一方面宣布停止砲擊金門,一方面更選定「前線廈門」作為其首批改革開放的特區,在成為戰地三十年後,廈門人民終於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契機。詎料,為了與北京所謂和平時期對台政策互別苗頭,台北不僅全然沒有發展金門的計畫,甚至反而在金門繼續實施軍管戒嚴,企圖以加強金門的戰地屬性烘托「三不政策」的正當性。

誠如吾人所看到的,原來發展水平相仿、同屬兩岸前線的金廈兩門,在北京與台北主其事者不同的戰略思維下,此後即展開了截然不同的歷史際遇,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今日的廈門早已是中國大陸重要的國際港口與觀光城市,相反地,一直被台北宣傳為三民主義模範縣的金門,迄今為止仍然是一個經濟蕭條的小島。

往者已矣,如果三十年前的北京都有將前線廈門作為改革開放試點的信心與遠見,已經遲了整整三十年的台北更應急起直追,以全新的格局思考金門在兩岸間的定位與發展。

消極而言,和平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期待,符合兩岸人民的最大利益,兩岸應記取戰爭的教訓,雙方均有義務維持一個對等、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架構,切勿再以軍事手段遂行政治目的;積極來說,尤應正視金廈兩門在兩岸關係中的積極意義,例如,早在1990年間由兩岸紅十字會在金門簽署的《金門協議》,二十年來一直是兩岸合作打擊犯罪的重要基礎,如何在這樣的基礎上擴大合作,值得深入討論;再如,在兩岸大三通之前,金廈小三通,就是兩岸擱置爭議、對等交流的體現,儘管目前兩岸往來如梭,兩岸若能將金廈兩門作為解決兩岸問題的試點,仍具有其高度的政治意涵。

兩岸六十年,金門人親身見證了兩岸爭戰所帶來的傷害,期待未來,金門更能成為兩岸交流的使者,共享兩岸和平成長的果實。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menpub&aid=738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