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91024在古寧頭開啟和平之門
2013/03/13 14:52:54瀏覽194|回應0|推薦1

明天適逢金門古寧頭戰役60週年紀念,媒體報導,為彰顯此役對台灣的重要性,馬總統將親赴金門發表重要講話。對此,筆者有以下看法:

其一,古寧頭戰役之於現階段兩岸關係的意義,應在於記取戰爭教訓,而非慶祝勝利。

古寧頭一役確是台灣轉危為安的關鍵戰役,解放軍兵敗金門古寧頭後,不得不審慎考量原定的渡海攻台計畫,加上隨後爆發的韓戰,迫使美國必須重新評估其對華政策,終使退居台灣的國民黨政府暫時轉危為安,要說古寧頭一役奠定兩岸分裂格局實不為過。

然而,回顧60年來兩岸關係之發展,變化不可謂不大,基本上,兩岸武力對峙已經在1979年北京宣布對台新政策後宣告結束,特別是兩岸積極展開和平交流的此刻,古寧頭一役對兩岸的意義,尤應在於記取歷史教訓、前瞻兩岸關係未來走向,而非行禮如儀地舉行勝利60週年慶祝儀式,這也才是後人對參戰老兵最有意義的緬懷與紀念。

其二,金門在兩岸所能扮演的角色,絕非只是充當台北的前線與工具,台北應正視並充分運用金門在兩岸關係中的正面意義。

無可諱言,在第一、二次台海危機期間,金門由於其特殊的地緣位置,一方面無可選擇地淪為北京砲擊的目標,另一方面也成為台北用以襲擾大陸沿海、宣示其反攻決心的最佳地點,這也是金門的戰地屬性如此根深柢固的主因。

然而,越來越多的史料顯示,即便在台海危機期間,北京砲擊金門的意圖更多的其實在於宣示一個中國,而非僅出於軍事企圖,而台北之所以在金門駐紮重兵,除軍事因素外,亦難脫其鞏固統治基礎的高度政治動機。進一步言,除了揮之不去的軍事氛圍外,在兩岸之間,金門其實尚有其無可抹滅的政治扭帶,特別是在中華民國建政即將滿百年之際,更能凸顯其無可替代的政治意涵。

應該看到,自1895年迄今,兩岸名義上處於統一狀態的時間僅有短短五年(1945-1949),相較之下,在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的前五十年(1895-1945),金門一直是中國福建省轄地;到了兩岸分裂的後六十年(1949迄今),金門又成為在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有效統治的領域,事實上,也正於出於此種無法取代的連結性,讓毛澤東在二次台海危機期間領悟出將金門當作「絞索」,用以牽制台灣的戰略佈局。

百年來,金門完整經歷、參與了中華民國的歷史,金門此種兼具一中特性與兩岸特殊關係之地緣位置,在兩岸對峙其間成了兩岸政府互動與表達意志的最佳場域,相信只要台北正視此一價值,金門在兩岸的中介性與連結性,亦不會因為兩岸的交流而有所減損。包括未來的「江陳會談」,乃至於輿論期待頗深的馬胡會,選擇金門這個昔日的戰地作為會面地點,不僅可以彰顯兩岸對等分治的現實,更象徵著兩岸共同追求永久和平的心聲,期待馬英九的古寧頭講話能開啟兩岸永久和平之門。(20091024旺報)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menpub&aid=738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