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10303兩岸論述缺的不是觀點
2012/10/13 13:37:38瀏覽87|回應0|推薦0

    2012總統大選進入倒數一年,相較於國民黨集團只能爭取當馬英九的副手,在野陣營可熱鬧了,除了已經在228當天「搶頭香」宣布參選的呂秀蓮,聲勢領先的蔡英文與蘇貞昌應該只差一個昭告天下的時間點,就連宣告要退出政壇的謝長廷此刻也似乎還懷抱希望,所謂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其言不假。

    儘管民進黨業已通過採「全民調」方式產生該黨總統候選人,惟觀察黨內派系異口同聲地勸退、看衰呂秀蓮,民進黨內能否維持相對公平的初選機制,值得持續關注。我們以為,團結應建立在公平的遊戲規則上,一切以勝選為考量所做的勸退或搓合,究竟是否於勝選有益,猶在未定之天,例如︰2000年時為了幫陳水扁掃除障礙不惜修改黨內「四年條款」,或者發動一人一信意圖讓呂知難而退,不僅不利於黨內民主,無形中也使得各候選人的國政藍圖少了相互激盪的空間。

    就以蘇、蔡、謝、呂等人的兩岸論述或中國政策為例,在未進一步闡明並提出相應內涵前,蘇的「台灣共識」、謝的「憲法共識」、呂的「九六共識」,以及蔡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究竟在具體內容上有何異同?進一步言,蘇、蔡、謝、呂的中國政策與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又有何兩樣?凡此,不透過初選機制提出明確政策內涵,再華麗的詞彙終究也只能是各自表述的口號。

    兩岸政策之所以重要,在於其既受兩岸關係制約,又從而左右著兩岸關係的進程,經驗顯示,兩岸政策與兩岸關係確有其動態平衡,1979年前軍事的、對抗的、被動的兩岸政策思維,與斯時兩岸的衝突與對峙相伴共生固不待言;1987年蔣經國開放探親、1999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2000年扁政府開放兩岸小三通、乃至於馬政府上台以來加速兩岸交流的各種具體措施,也都深深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

    以此觀之,無論是「台灣共識」、「憲法共識」、「九六共識」,或是「和而不同、和而求同」,顯然都必須進一步提出明確的政策主張,就以民進黨強力批判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為例,蘇、蔡、謝、呂究竟如何看待?當選後是否延續推動?總該在選前交代清楚。

    從「一中」到「兩國」,兩岸論述從來不缺觀點,問題是如何在所提的框架下開展相應可操作的具體策略,對民進黨而言,無論是延續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或是如同蔡英文所言,要站在國際戰略的高度上重新塑造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顯然都不能再以虛無的口號取代政策論述,還是多談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吧!(20110303台灣立報咄咄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menpub&aid=693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