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80825金門何時告別工具宿命?
2012/10/29 08:29:17瀏覽163|回應0|推薦1

今年適逢823砲戰五十週年紀念,半個世紀以來,兩岸關係從台海危機時的武裝衝突,發展到今年74日的包機直航,可謂峰迴路轉、雲開見月,作為兩岸爭戰中受害最深的金門人,我們固然樂見兩岸逐步走向對話與和解,但在緬懷歷史、祝禱和平的此刻,相信也有不少金門人不禁要問:五十年來,金門在兩岸間的工具屬性改變了嗎?兩岸直航之後,金門究竟何去何從?

回頭檢視這場堪稱戰爭史上最為奇特的戰役,金門以其無可取代的地緣特性,成為當時兩岸政權進行特殊形式對話的最佳舞台,蔣介石與毛澤東二位國共領導人,充分利用了金門地理上屬於中國,行政上卻又歸台灣統治的特性,在老美面前大唱雙簧,總結來說,在北京無力解放台灣,台北無法反攻大陸的兩岸對峙期間,金門那種亦中亦台的地緣特性,成為北京宣示「一個中國」,與台北鞏固對台統治時,最為廉價有力的政治宣傳,只不過金、廈兩地軍民無從選擇也無可迴避地成為雙方戰火下的犧牲者。

尤其應該指出的是,金門的工具宿命並未隨823砲戰的結束而有所改變,823砲戰後的歷次台海危機期間,台北利用金門地緣位置作為反攻象徵固不待言,在兩岸關係演變的幾個關鍵時點上,台北的金門政策還是嚴重背離兩岸基本情勢之發展。

例如:1979年,北京將廈門列為首批開放的經濟特區,藉以彰顯北京所謂和平時期的對台政策,這原本是開啟兩岸和平的契機,但或許是為了鞏固對台統治的正當性,台北同一時間反而強化了金門的戰地屬性,並提出「三不政策」以對抗北京的統戰;到了1987年,台北宣布解除戒嚴、開放大陸探親,但金門的前線氛圍仍然文風不動,兩岸交流寧給港澳、不予金馬;一直要到2001年,金門各界引頸企盼的小三通方才在重重設限下上路。

總結這些歷史經驗,馬政府以台灣為主體所規劃的兩岸直航政策,其實並不讓人意外。惟其如此,金門人不得不思考:兩岸直飛後,金門的未來在那裡?台北、廈門直航日是否就是小三通壽終正寢之時?而從朝野一面倒反對金門撤軍看來,我們更為憂心的則是,台北是否重施故技,在加速兩岸交流的同時,象徵性地讓金門退回1979年以前的角色,以凸顯兩岸仍然分立分治的政治現實,並從中獲取最大政治利益?

持平而論,開放兩岸直航雖是馬總統重要政見,可政策形成過程顯然缺乏對金馬居民的尊重與理解,試問:若從台灣本島各機場即可直飛廈門,究竟還有多少旅客願意選擇小三通往返兩岸?所謂開放台灣人民皆可經由小三通來往兩岸豈不顯得多餘?這樣的擴大小三通政策難不成只是為了安撫金馬居民的補償性措施?幾可預見,自廈門航空包機降落松山機場那一刻起,小三通的價值基本上僅剩下小兩岸區域往來的象徵性意義,稍早之前的擴大小三通利多,在廈門高崎機場納入兩岸直航點後已抵銷殆盡,完全喪失連結大兩岸的實質功能。

在紀念823五十週年的此刻,我們樂見兩岸的對話與和解,更企盼政府能提出完整的金馬政策,徹底終結金門的工具宿命,創造兩岸交流與金門發展的雙贏。(20080825聯合報15)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menpub&aid=699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