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25 10:48:47瀏覽12893|回應3|推薦117 | |
老子的高度-以天下觀天下 呂氏春秋.貴公篇:「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 。』老聃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至公矣。」這 段文太簡略,現將其翻譯成白話文如下: 一.老子是宇宙主義 楚〔荊〕國有個人遺失了一張弓卻不肯去尋,他說:「丟失的是楚人,拾到的亦是楚人,何必去找呢?」孔子聽到以後說:「去掉那個楚字好了.」老聃聽到以後更進一步說:「再去掉那個人字才行啊!」所以只有老聃才達到了公的最高境界. 這個故事《公孫龍子》和《孔子家語》都有記載.從這個故事中可知,楚人心胸己夠寬大的了,認為自己失弓,其他楚人拾得同自己得到一樣.然孔子眼界更廣,以為不必僅局限于楚人,不論那國人拾得都是一樣,但是老子更進一步的認為,不必限於人得到,老子認為弓之得失,不管楚人或任何人得或失,都是相同的,因為弓矢依然存在於天地間,無所謂得與失.因為老子是以宇宙的立場,洞觀大千世界,來論得,論失. 因此有人評價說楚王是國家主義者,孔子是世界主義者,而老子則是宇宙主義者. 孔子問禮於老子圖 二.以天下觀天下 老子五十四章:「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 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于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 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 天下.」 老子認為,修道從個人至國家都可獲得適度的善報德報.但是必須全天下的人都能修道,道才能真正的普行於天下.而與天地存,進而與日月爭輝.同時老子也指出必須以「以天下觀天下.」天下之人才能以己之心,體念天下人之心;視天下人之心,如己之心. 三.藏天下於天下 莊子的思想與其宗師老子一樣.境界高遠,在其大宗師篇有個觀點,可與前兩段相呼應.文曰:「藏小大有宜,猶有所遯.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恆物之大情也.」 〔翻譯:把小的東西藏大的地方是適宜的,但是仍不免亡失.如果把天下付託給天下,就不會亡失了,乃是萬物的真實情形.〕 此段學者 又說:「然人若藏其生命於天下,而與天地萬物之萬化,同其萬化.人藏生命於物所不得遁之天下,而恆游於此天下之中,則無死之可說.」 結 語 清代大學者紀曉嵐給老子學說下了 八個字的評語:「綜羅百代, 廣博精微.」「廣博」是包羅眾多,「精微」是精細到極點,微 妙到不可思議的境界. 孔子認為老子學問深妙難測,其猶龍乎!莊子稱老聃為〔古之博大真人〕,老子也認為自己學問〔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不僅學術微妙玄通, 而其人生境界高於歷代諸子,為後人所欽仰. 老子得道升天之地 筆者今年曾至此老子得道升天之地參拜, 當時參拜信徒 •中有很多叩首跪拜伏地而上.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