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勿‧悟‧霧(4歲小兒的生命探索)
2009/05/20 09:44:04瀏覽633|回應0|推薦4






土司男之吻



這是什麼?

不就是土司嗎?大人們,打開你的心眼瞧瞧──

這是兒子2歲10個月時所吃剩的土司,其中發生一段有趣的小插曲~


一天晚上,當他吃土司,正吃得津津有味時,突然停下來~「ㄟ...ㄟ...ㄟ...」

他ㄟ了半天,說不出來。我問他什麼事?他終於說:「大象。」我說什麼大

象。他將手裡吃了一半的土司給我,然後說:「大象。」我丈二金剛,摸不

著頭腦的看了看~我突然茅塞頓開──

真的很像大象耶!孩子就是孩子,真的比大人有想像力。後來,請他將土司

繼續吃完,他不吃了!為什麼呢?當時我並不了解他的想法,他也無法清楚

而完整的表達他的內心世界。後來在幾次偶然的機會裡,我才隱約明白他「

不想吃」的心理~

 

 

戀戀雞蛋糕

你的孩子愛吃雞蛋糕嗎?我想沒有一個孩子不愛吃吧!尤其是卡通造型的動物雞蛋糕更能吸引

孩子的食欲。我喜歡去一間雞蛋糕攤販買雞蛋糕,一包裡面有6個雞蛋糕,有皮卡丘、多啦A

夢、Kitty、美樂蒂、趴趴熊等卡通造型,咬起來口感綿密且香味四溢,姑且說是孩子愛吃,

不如說是老媽子愛吃啦!所以我常帶孩子去買,當我們大口大口的吃著時,兒子卻把玩著,

當我催促著他快吃時,他也只是輕咬了一小口,然後就不吃了!原本以為他不餓,但幾次下

來卻發現他還是不吃,「然不成他不喜歡吃雞蛋糕?」這是我心裡的疑問。可是說也奇怪,

之後買了別家的雞蛋糕(有手槍、飛機等造型),他卻又一連吃了好幾個......這個小孩到底在

想什麼?





「魚」心不忍

3歲多時,我用筷子戳了一些魚肉要給兒子吃飯,他看著我戳的動作,說:「你這樣弄,他會

痛耶!」天真的話語,讓我當下戳不下去,不知該如何回答。










動物狂想


幾次下來,我似乎漸漸猜到這些事件背後所隱藏的意義,也許他覺得這些「動物」是有生命的,

所以不敢也不想吃牠~在最近一次買雞蛋糕的機會裡,我突然又心血來潮問兒子:

「你為什麼不吃皮卡丘的雞蛋糕?」兒子終於回答:「我怕吃到肚子裡,牠

們會咬我的肚子。」




禁忌的話題


前幾天,我帶兒子去大賣場買雞肉,準備煮加哩雞肉,他看到後直說他不要

吃公雞的肉,我說雞肉很有營養,為什麼不吃呢?當然,最後還是買了~之

後在車上,他又開始展現「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媽媽,為什麼要吃公雞的肉呢?我不喜歡吃。」他嘟嚷著。
「因為雞肉很有營養啊,多吃才會快點長大。」我一慣的標準答案。


「貓肉可不可以吃啊?」他語出驚人。

「沒有人在吃耶!」我謹慎的回答。

「為什麼?」他不死心繼續問。

「呃~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從以前就沒有人在吃啊!」我有點心虛的回答,

心裡卻想著也許有些民族有在吃貓肉,很害怕他接下來要問我「狗肉」的事。


「我也不喜歡吃羊肉。」他接著又說。
「羊肉也很有營養啊!」我又來了。
「為什麼灰太狼也喜歡吃羊肉?」這小子momo親子台看太多了吧!
「因為羊肉有營養啊!」我已經漸漸開始明白他在想什麼了!


「我也不喜歡吃豬肉......媽媽,切牠的肉,牠會不會痛啊?」

「呃~呃~不要問這個好嗎?」我開始逃避了。

「我想知道,你說嘛!」他開始盧了。

「嗯~可不可以不要問這個問題呢?」我真的不知該怎麼回答他。

「你告訴我嘛!牠會不會痛?」看來我非回答這個問題不可了。

「應該不會痛。」我斬釘截鐵的回答他。

「為什麼?」天哪!愛問為什麼的小孩。

「因為牠已經......」我緊急打住,怕回答出來牠又繼續問個沒完,也害怕他

了解太詳細,更加不敢吃任何的肉類。所以我轉移話題,藉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產生混淆

從2歲多時的大象土司到現在4歲多的肉類問題,讓我不禁開玩笑的說也許他有佛緣,才會這麼小
就開始探索生命的意義,並發自內心的尊重生命。我們大人常教導孩子要愛護小動物,不可以欺
侮小動物,但是,在孩子眼中所看到的,卻似乎不是那麼一回事。




生命教育的意義


生命教育的意義到底何在?這是一個很難教導的課題,且涵蓋的層面相當廣。從較早以前(3歲左
右),我與他聊過的「死亡」問題(我並未直接說死亡,只向他解釋為人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開始,
這次是我遇到的第二個生命教育的問題,很慚愧的是,我卻不知該如何回答他,我選擇了逃避,
一方面我怕我解釋得不恰當,會造成他的錯誤印象;另一方面我也真的不知該如何解釋「愛護動
物」與「吃掉動物」的兩種極端的做法,只能再待適當時機,再向他解釋了。












當您遇到這種問題時,您會如何處理呢?

迴響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dseditor1125&aid=296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