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10 20:11:12瀏覽690|回應1|推薦15 | |
2012年總統大選,國民黨馬英九,民進黨蔡英文,親民黨宋楚瑜,這三位候選人具有顯著的特質和形象,在其黨內也都沒有敵人,而且全黨團結助選,是難得的完美政黨競選組合,選舉結果更是一次有效的台灣社會調查,值得分析記述觀察到的現象。 1. 台灣沒有足夠影響選局的中間選民。 中間選民是指沒有意識形態或政黨偏好,不被現有政策的利益綁架,不受派系或樁腳影響,能夠依據候選人的條件和政見作判斷擇的選民。親民黨宋楚瑜以超過50萬選民的聯署參選,政見訴求照顧中低階層,契合當時民意的期盼,能力和聲望也獲得社會的肯定,競選期間馬英九的能力和蔡英文的兩岸關係遭受質疑,宋楚瑜的民調和輿論反應具有6%-12%的支持,開票結果獲得36.9萬票,只有2.77%,好像大部分當初為他聯署的選民都已經忘記他的參選了。 2. 泛藍的鐵板支持度是50%。 2004年泛藍的連宋配是團結的組合,面對陳水扁應用行政資源輔選拔樁,成功的牽手護台灣造勢,和兩顆子彈催化等不利的情勢下,泛藍基本盤全力支持,尚能獲得49.9%(644萬票)的選票。2012年馬英九競選連任,三年多的任期,遭受選民形容為執政無能、政績無感,泛藍的支持者互相鼓勵要「含血」、「含淚」、「含恨」投票,再加上眾多企業家在媒體上呼籲支持,和棄保效應徹底發揮作用,讓國民黨的馬英九獲得51.6% (689萬票)選票的支持,可以看出泛藍無論是人選或聲勢處於弱勢,總有50%的鐵板支持度,約略是650萬票。 3. 泛綠的鐵板支持度是42%。 2008年民進黨的謝蘇配也是團結又堅強的組合,可是要承擔陳水扁執政八年家人貪汙和政黨惡鬥的選民印象,支持者不敢動員和表態,民調都沒有超過20%,開票結果獲得41.5% (544萬票) 的選票支持,這是民進黨最黯淡的時刻,敗選之後連黨主席都幾乎難產,這時節還有42%不離不棄的支持者,約略是550萬票。 4. 文宣和造勢只能影響5%的選票。 這一次蔡英文颳起「三隻小豬」,和「客家妹」當女總統的旋風,造勢場合和掃街氣氛都非常熱烈,觀察者認為聲勢勝過2004年的「牽手護台灣」,很多人推測蔡英文會當選,開票結果獲得45.6%、609萬張選票,只比最慘淡的2004年多65萬張選票,約略是總投票數的5%,16萬隻小豬每隻只拉到4張票,至於「客家妹」的訴求,也是約略在客家莊增加5%的選票。 5. 能當飯吃的選票才是鐵票。 真正的鐵票是要能當飯吃,國民兩黨利用中央或地方執政的機會,用政策圖利特定族群,或是建設嘉惠特定地域選民,受益族群基於維護和延續利益,或是基於受益經驗而有所期待,率而支持屬意的政黨。當非受益族群感覺被剝削時也會反而支持另方政黨。這些利害攸關選民就組成了藍綠的鐵板支持者,社會公認軍公教、原住民、離島居民和農民最為顯著。 這次大選又出現另一種新型能當飯吃的鐵票,那是靠中國市場謀生的選民,他們要配合中國政府表態支持特定政黨。古代說商人無祖國,現在欺師昧祖也不稀奇了,蘇治芬、黃偉哲......們,兄弟親友不用怨嘆各自努力吧。 6. 多層次樁腳傳銷能影響10%的選民。 多層次傳銷是利用村里鄰組織、工商或社會團體、同鄉宗親等的人脈關係,組成多層次的選舉大小樁腳,運用政黨、候選人或樁腳的資源,以有形或無形的利益,和選民互動進而影響其投票行為,買票是最直接又粗糙的方式,但一直都存在。 這是改良型的政治派系,發揮效果就能影響10%-15%的選民,單一席次的選舉,來去之間就差20%-30%,加上原來的基本盤就可能勝選了。國民兩黨推薦刺客到艱困地區,某些候選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戰場也能獲得成果,有人差點成功登月,既護送主子成功達陣,也替自己爭得人生的舞台。 7. 民進黨執政的最後一哩路。 回想2004年的情況,陳水扁動用龐大的行政體系輔選,運用資源拔樁,全台成立扁友會,成功動員200萬人「牽手護台灣」造勢,終能勝選,但也只獲得644萬票,些微過半的50.11%,只比對手多兩萬餘票。 這次大選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是閩南、客家和原住民的合體,最容易行銷,有「三隻小豬」相助,又有「無能」「敗家」的政府當墊背,還是輸在最後一哩路。聲勢大好的2012年比毫無鬥志的2008年,只多獲得65萬票,得票率從41.5%到45.6%,進步4.1%,待努力的差距是80萬票或是4.4%。 差這一哩路感覺好像目標在望,可是我們分析這一哩路的每一步,發現都很難落腳。民進黨絕對落後的桃竹苗選區,沒有執政的資源可以運作,也缺乏足夠的各級民意代表可以經營組織。賴以生存的南部選區又很容易被突破,一個刺客就可以捲走近十萬票,不要倒退嚕就不錯了。 最後要鼓勵一下民進黨,單一席次的選舉, 差距只算一半,這80萬票或是4.4%的差距,只要再多爭取40萬票也就是2.2%就成功了,簡單的說就是派八個刺客,去經營原來只有三成選票的選區,天王們加油吧。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