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03 01:28:19瀏覽3058|回應16|推薦284 | |
門閥制度愚思量 世俗慣性同源婚 觀念阻礙情斷腸 幾世愛情變桎梏 寧靜落地何嘗嘆 圓緣心如囹圄鎖 古今考驗難過關 學識習慣須相容 突破智慧成眷屬 兩相門當又戶對 作者:郡洛 2010/12/03 源起 想用七字言重新來詮釋作者對新門當戶對的愛情觀感... 俗話說: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這才是門當戶對.. 自古很多戀人們從相識相戀相知相擁到不能相守. 都只因長輩們的認知門不當戶不對... 讓緣分走到盡頭不能白頭到永久.讓彼此相愛卻注定要分手 也許雖然為愛憔悴付出太多還是無緣份. 但就讓心裡頭的無奈淚灑儼然離去. 縱然有情到深處誰都放不下.但也就隨時間去淡忘它... . 淺談門當戶對的生活與思想 有一種戀愛是全未知道對方底細就愛了起來它叫一見鍾情 另一種是知道對方底細以後. 因志趣有了相互吸引之處.不期然的發生了愛情. 雖然戀愛的建立有可能是基於雙方共同的志趣 就像愛好音樂與愛好音樂的相戀.愛好文學的與愛好文學的相戀 但這不是必然法則.真實的喜歡.是超乎一切的.沒有道理可尋 因為如果根本沒有愛的相互契心維繫.既使志趣相同.也未必能夠幸福 不過有一點不能否認的 志趣協調的戀人.他們的愛情較能保持得堅固 志趣不同的戀人.卻缺乏這種維繫的力量.這是事實
婚姻裡最重要的是門當戶對... 思想不同.興趣不一的人.難建立婚姻 愛情敗給了門不當戶不對的人.愛情敗給了歲月... 因在生活中唯有相處思想交流的溝通.才可以把彼此的愛情昇華 [否]-心靈溝通找不到出口.日積月累 便把曾經美好的感覺消磨殆盡 我懂你的想法.你懂我的想法.這才是門當戶對... 有能力.有智慧溝通的人.才有可能相處一輩子的. 愛就在於彼此願意禪出互相體諒的智慧與執著專注. 也許夫妻應如一對圓盤並列. 自一面看.相互重合為一.自另一面看.又各屹然獨立 我想真正的天長地久.應該是心靈的契合度 是一個能夠在彼此的心靈上共同成長的 幸福是心中夢想的想像... 是一個需要用熱情夢想去耕耘.它既不是遇到的也不是求來的. 因而缺乏生命的熱情的人.就沒有足夠能量.遇不到也求不到幸福 因為幸福原來是眾裡尋它千百度.卻在自己內心的燈火闌珊處...
箱形的門當是代表文官的宅邸。
這就是「戶對」
是置於門楣上方或兩側的圓柱形或六角圓柱形的木雕或磚雕,用於家有喜慶時懸掛燈籠之用。 高官或大戶人家則有四個戶對。
古代的建築中,大門前有門當的宅邸,門楣上方必有戶對。而且「門當」的大小、和「戶對」
的多寡,也是主人身分與財勢的象徵。
因此古時候的人,在兒女嫁娶決定前,常會暗中觀察對方的「門當」與「戶對」。
以致於演變成現在社會觀念中,衡量男女雙方家世背景的一個成語。
.
現代婚姻是否還需要門當戶對?
.
看《西廂記》,被張生與鶯鶯的愛情感動得不行,對老太太因“門不當戶不對”為由反對二人交往的行為十分厭惡,所謂門當戶對不就是階級觀念嗎?你有錢就不能娶窮人?你有勢就看不起弱勢群體?長大之後倒覺得這門當戶對十分有道理。單說這鶯鶯,也不是簡單之輩,小小年紀就與張生偷偷約會,把個寡母氣得半死,因為寶貴慣了,突然跟一個窮小子,能過得好嗎?天下的母親都會如此想,我的小女兒現在五歲,我完全能理解一個母親的愛與憂慮。
新門當戶對的來臨 戀愛長跑二十年終於修成正果的劉嘉玲,在結婚前接受訪問時候有很多感慨,其中就有“我相信門當戶對,生活習慣相同自在得多。”世間沒有“婚戀手冊”之類的書,所以沒有經驗的後來者,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最多是從前人的經驗中獲取這方面的智慧。沒有想到,“門當戶對”這四個字,從封建迷信時代走到現在,從被完全摒棄的谷底,重新被視為“金科玉律”! 重提“門當戶對”的,竟然就是曾最不以為然的、80年代生人的父母們,加上70年代生人的反思,令“門當戶對”回潮得更快。當然,此“門當戶對”已不是彼“門當戶對”,它是意義不再局限在財富、勢力的相當,而是延展到雙方家庭的生活經歷、知識偏好、審美觀等方面,要基本相同或者要在容忍的底線之上。生活上方方面面的“門當戶對”,包含了太多東西,到底要對些什麼?父母們、年長朋友以及當下婚戀主力軍們似乎是各有所指。 “逼婚族”: 要對就對家庭環境 “逼婚”者,說的就是80後的父母。看著子女年過25歲,就開始著急,忙著給他們張羅終身大事。據廣州市青年婚姻介紹所(簡稱“市青婚介所”)的不完全統計,26歲至28歲的會員中有三分之二是因為家庭壓力而來的,更有甚者是家長親自去為子女辦理徵婚入會手續的。 “逼”歸“逼”,但對象還是要仔細慢慢挑。在《2008年中國網民婚戀調查報告》的154386名被調查者當中,超過六成人的父母最在乎的是擇偶對象的家庭背景,其次才是人品性格、經濟基礎等。為什麼如此在乎家庭背景?父母們說:“這是我們幾十年來婚姻的經驗!” 剛從工廠廠長職務上退下來的林叔,女兒今年芳齡廿三。林叔不止一次跟女兒說:要找一個從工作到家庭環境的水準相當的人做男朋友。林叔和太太雖然是走過了風風雨雨幾十年,但也是吵架吵了幾十年。 “想當初,我們也是堅決反對‘門當戶對’的熱血青年,想著兩情相悅就可以了,結果結婚之後才越來越覺得很多不協調,也沒有辦法協調。”林叔說。原來,結婚前,林叔在工廠裏當幹部,他太太則是基層女工,婚後很多時候,太太都無法理解他的工作,他也越來越無法認同她的價值觀,例如樸素得舊衣舊鞋總捨不得扔,專設的一間雜物房弄得像個垃圾站。由於家庭背景的不同,太太在農村出來的父母,也在生活和撫養孩子的問題上諸多爭執。林叔笑說:“現在電視劇裏經常講的‘鳳凰男’、‘孔雀男’問題,其實早在我們這一輩就已經存在!只是我們後知後覺了。” 由自己想到子女,家長們的眼光放得很長遠。“市青婚介所”辦公室的黃主任,子女也正值婚戀時期,他想得更加通透:“拍拖是兩個人的事情,但婚姻則是三個家庭的事———雙方父母的家庭,以及兩個人所組成的小家庭。”因為雙方父母的家庭無法融洽,即便不住在一起,兩人的小家庭也無法得到安寧和發展。 “新婚”族: 看他父母就能知“走向” “新婚”族當數70年代生的人,結婚在5-7年,經歷過青春期的愛情、嘗過婚姻生活又跟得上時代潮流的一群人。他們也漸漸認同父母一輩“門當戶對”觀念。 當初與初戀男友苦戀3年多的噹噹,今日已經是1歲多兒子的媽媽。“幸好後來選擇了我現在的老公!”回想自己的婚戀歷程,噹噹感慨地說。初戀男友J君,出身自高干家庭,凡事不會自己打算,人倒是很隨和。不過J君父母的生活習慣,著實嚇了噹噹一跳:一家子從來不在家裏開夥吃飯,所謂“family time”就是一起看電視,有什麼私人話題,麻煩等廣告時間再說!雖然很喜歡J君,噹噹後來還是揮劍斬情絲。 現在的老公是相親認識的,父母都是老教師,跟她那對做科研工作的爸媽也談得來。噹噹和老公的感情,似乎沒有跟J君的深刻,可是生活下來,她的第一感覺就是:“很舒服,像真正的家人。”在噹噹發現老公很多的小動作、處事方式竟然跟他爸爸如出一轍,他們兩個的相處方式也在漸漸和家公、家婆靠近,噹噹越來越相信:“一個家庭的模式是可以‘遺傳’的!” 謹慎觀察了5年多,才跟男友走進婚姻的青青,更是一個“門當戶對”門派的擁躉。“我主張一開始就‘見家長’,不然你沒有辦法真正了解對方的為人!”原來,青青早在拍拖的時候,就在觀察男友的家庭“是否適合生活”了。 主婚族: 嘗試執行卻也迷惑 “只有激情是不能長久”,80年後的人大多數都明白這個道理。作為現在婚戀的主力軍,他們聽得多、知道得多,在考慮“門當戶對”的問題的時候,需要“配對”的東西自然更多。當他們真的想要按著父母長輩指明的方向走的時候,卻有現實中,要找到既門當戶對,又與自己情投意合的人不容易! 市青婚介所的心理諮詢師胡展鴻介紹說,其實“門當戶對”已經是現在青年男女相親的底線。“門當戶對”的內容可以是相當廣泛的,所以“對”起來也有很多方式,各人要對的側重點不同,可以是學歷水準、戶籍、家庭背景、工作性質、發展方向、生活環境等。在正規的婚介所裏,經濟條件、家庭成員、工作、年齡等“硬體”是一目了然的。但又因為這樣“一目了然”,條件配對得太快,“對”夠了之後,是不是就可以進入婚姻階段?不少當事人和父母們都容易產生感情上的懷疑:他/她是真心的嗎? 明知道需要“門當戶對”,但也為此所累。網上最近流行的一個匿名作者做作的漫畫《多小的距離才能遇見彼此》,描繪的就是80年後青年男女們對門當戶對所產生的困惑。 來源: 金羊網 -- 羊城晚報 當初不了解
作詞:鄭華娟 作曲:鄭華娟 編曲:李欣雲 男聲:謝文德
(女)我當初不了解你的個性 把心事全都說給你聽
我認認真真和你做朋友 你卻隱暪我那麼多事情
你要我再給你一次機會 難道我的付出就不可貴
我是說過我愛你 如今請你讓它隨風去
(男)為你 我曾經流過淚 卻不想再繼續後悔
為愛 我曾早出晚歸 現在請你放我自由的飛
*(女)請別在半夜三更帶著你的傷心 來要我證明我會永遠不變心 我不看不聽 心中早就做了 最後的決定 (男)請別再到處聲張帶著你的惆悵 來責怪我把往事變成夢一場 如果不能互相體諒 那麼和不愛我有什麼不一樣
Repeat *
(女)請別再到處聲張帶著你的惆悵 來責怪我把往事變成夢一場
(合)如果不能互相體諒 那麼和不愛我有什麼不一樣
(女)如果不能互相體諒 那麼和不愛我有什麼不一樣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