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聖說1931是「台灣最漂亮的年代」,工農業成熟,社會穩定,藝文與體育才能發展。折服於殖民統治的魏導,顯然最能體會日本的苦心孤詣。當年日本「進出」中國的偉大理由,就是要解救野蠻、低等、不衛生的支那族,讓他們在日本統治下過更好的生活。
---
一個參加過南京大屠殺的日本兵,宮本在1937年12月16日寫給家人的信中說,「這是個沒有出息的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用。」
日本軍國主義狂熱份子的核心思想,從他們的眼中看世界,是想要去教化低劣的民族,要散播大和民族的優越性讓眾人知道,日本是替中國謀求長遠的幸福。因此,"二戰"的侵略行為他們並不覺得可恥,「日本人要讓廣大的支那人進化文明、學習大和民族的長處,否則支那人就不配擁有這麼廣大的土地及資源。」
--
就在嘉農棒球隊獲得1931年甲子園大賽亞軍後不到一個月,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件....
一九三九年第一次長沙會戰,張春生十六歲,親眼目睹兩名日本兵用刺刀剖開孕婦肚子,拿出胎兒。張義憤填膺,拿起木棒與日本兵肉搏,「當時一心只想替孕婦和嬰兒報仇,右手用力朝日本鬼子臉上打一拳,鬼子的鼻子被打到陷入臉中,當場死了。」
88歲的魏祖志出身13軍湯恩伯部隊,歷經抗日、國共內戰,曾在河南蜜縣南關,看到日軍把數百位男女大學生扒光、竹竿穿過身體立在路邊死亡,及在貴陽空城看到百姓頭顱被吊在城門、耳朵穿繩子串起、嘴裡丟菸蒂,令他感慨「魏德聖為何哈日?」
---
時論─KANO腐蝕台灣主體性
中國時報 林金源 2014年02月12日
魏德聖監製的棒球電影《KANO》即將上映。此片改編自同名漫畫書,日前新書發表會,引人注目。配合造勢的「美好台灣KANO魂」展覽,也已持續多時。書商、片商宣傳手段確實高明,但他們逐利的代價,卻是台灣主體意識的腐蝕。
《KANO》敘述1931年日人和台民合組嘉農棒球隊,代表殖民地台灣赴日參賽。該片文宣強調球隊體現「族群融合」,又找回「台灣的美好年代」。八田與一、嘉南大圳竣工、農業豐收、球隊凱歸都巧妙交集在「國片」《KANO》裏。
魏德聖的拍片動機是,他在查閱《賽德克‧巴萊》資料時,在嘉農校友會刊意外發現「霧社事件發生在1930年,僅隔一年,1931年嘉農棒球隊熱血故事,卻展現這時代截然不同的面貌。」
魏導之意似乎是:往者已矣,來者可追。霧社事件只是零星事件,不能就此否定日本治台功績,也不因此阻礙日人、漢人、原住民的和睦相處和攜手奮鬥。只要馴服於殖民母國之下,台灣終會有族群融合、熱血故事、美好時光。
魏又說1931是「台灣最漂亮的年代」,工農業成熟,社會穩定,藝文與體育才能發展。折服於殖民統治的魏導,顯然最能體會日本的苦心孤詣。當年日本「進出」中國的偉大理由,就是要解救野蠻、低等、不衛生的支那族,讓他們在日本統治下過更好的生活。
於是,嘉農棒隊區區十幾人的打球故事,成為魏導心中的熱血典範,但是乙未割台以來,數十萬台灣人不顧生命保家衛國,被日軍殘殺的故事,卻被冰冷棄置。莫非成者為王,只有強者言行才值得紀錄?
未獲魏導青睞的重要史實,還包括:第一,鴉片戰爭之前,全球工農最成熟、社會最穩定、文藝最發達、最不折騰鄰居的國家是中國。英國商品因乏善可陳,對中國長期逆差,竟靠賣鴉片解決逆差。此後包括日本在內的列強,倚仗先一步工業化的優勢,開始掠奪中國滋養自己。中國由盛轉衰,固應自省,但列強的貢獻更大。乙未割台之前,台灣曾是中國最進步省份,也走過「最漂亮的年代」。是列強的侵略,打斷了中國人在台灣的現代化步調,瓦解了台人的民族意識。
第二,八田與一督造的嘉南大圳,固然提升台米產量,但台米大量銷日支持日本工業化,台民卻吃番薯果腹。台米外銷的利益為日本財團和少數台灣地主所有。從扁、馬兩任總統以降,全台對八田的感念,遠超過開墾台灣400年來任何一個中國人。八田與一已成台灣民族英雄,魏導對此亦有功勞。
第三,日本設立嘉義農專的目的,除了提升農產增進殖民母國利益之外,另一任務是改良台米品種,育出日人喜歡的蓬萊米。日本在台的所有建設,皆有自利動機,台灣順便沾帶一點好處。稍具尊嚴的台灣人,都不會以日本人的角度,看待嘉義農專和嘉農棒球隊。
族群融合、放下仇恨固然是美事,但前提是犯錯者須真心道歉,誠懇相待。二戰結束至今,日本從未向兩岸中國人道歉、賠償,甚至還強佔釣魚台、拉台制中。台灣不但不以為意,還成為全球對日最友善的地區。
日本歸還台灣雖已超過一甲子,許多台民對日的孺慕之情不減反增。對於艱苦抗戰八年,犧牲性命無數的對岸同胞,部分台民並不領情。綠營一再否定台灣光復節,看來他們是對的,台灣確實仍未光復。
(作者為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
拋棄統治者史觀
【聯合報╱公孫策】2014.02.12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479754.shtml
就算他們都是外來政權,就算原意都是為了剝削台灣資源,但是結果是對台灣人民有利,就應予以肯定???嘉南大圳造福台灣人民一直到今天,我們當然應該給予肯定???
無須再為「殖民」、「侵略」等用字爭吵了,端看是否對人民有利??
===>
今日聯合報最噁心的一篇評論!本文作者公孫策的思考,其實就是有奶便是娘「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史觀」!
如果作者這種"結果論"的說法能成立的話.那以後法官辦強暴犯就不用管男方動機了.只要看女方被強姦的過程有沒有舒服高潮.強姦後有沒有愉悅回味無窮?
當然現在台灣強姦罪是告訴乃論.如果女方被強姦的很爽應該是不會告男方.
但就外人來看.妳一個女的被強姦不但不去告對方.還在事後感謝強姦犯讓她享受前所未有的快感?請問這不是自作賤是什麼?
就算他們都是強暴犯,就算原意都是為了滿足發洩獸慾,但是結果是對台灣女人有快感,就應予以肯定???
日本人造福台灣人民一直高潮到今天,我們當然應該給予肯定???
無須再為「強暴」、「性侵」等用字爭吵了,端看是否被強暴婦女得到高潮??
強暴犯強暴女人是為了洩慾.難道那女人在被強暴的過程中獲得了快感或是強暴後出生的孩子將來成材就要感謝強暴犯讓她享受高潮?
---
對日本統治時期的過度美化,也令人匪夷所思。例如,韓國人絕對不會感謝日本的殖民統治,韓國清算殖民非常徹底,一直到朴槿惠上臺前,都還在清算殖民時代的「韓奸」的不當財產,管你是幾級古跡,只要是日本象徵的東西一律拆除,連日本駐韓國總督府也拆得乾乾淨淨;越南人也絕對不會大力稱讚「法國人教化了野蠻的安南人」「法國人建造了米軌鐵路造福安南」這樣奇怪的被殖民史觀。
(日本殖民台灣50年固然有不少政績.但光從這些硬體建設看日本殖民台灣的功過是不夠的.必須要從幾方面思考:
1.日本建設台灣的出發點:是為台灣人還是為日本人?
2.日本對台灣傷害剝削的多還是建設付出的多?
況且再怎麼說.日治時期是"外族殖民政權".需要如此歌頌嗎?是否喪失了民族尊嚴?如果要像某些寬宏大量的政客所說的:"對日本殖民要是非分明.有愛有恨".但為何今日只見歌頌.對於日治期間屠台40萬人未見任何紀念與譴責?
這也是造成許多無知媚日派價值觀歷史觀混淆的原因:認為日本殖民台灣是偉大的!
因此我懇請雲林縣長與新北市長能比照228蓋個:"雲林大屠殺"與 "三鶯走廊大屠殺"紀念館或公園!讓台灣人了解歷史的真相!)
偏偏在我們的課本就是這樣寫日本,再以不成比例的課文篇幅美化、介紹這個殖民時期。再者,八田與一為烏山頭水庫的建造者,有「嘉南大圳之父」的稱號。但當初為什麼台灣人民吃不上稻米,還在吃番薯簽的時候,嘉南大圳灌溉的是卻是殖民地的蔗糖經濟作物,而不是給台灣人民的糧食作物?
(日人公佈的「日本經濟百年統計」數據顯示,嘉南大圳完工後的一九三○年代,台米增產2.07倍、台人增加1.57倍,亦即台灣米糧增產遠高於人口成長,但當時台灣人均每年稻米消費量居然較一九一○年代減少23.1%,而甘藷消費量卻增加38.1%!此外,在一九二○年時,單是日人在台排名前五大製糖公司的當年總利潤即高達7,600萬圓,竟為桃園大圳與嘉南大圳兩工程費合計的1.2倍!)
八田與一不過是執行這個日本帝國在嘉南地區殖民經濟的一個總工程師,這有什麼好感謝的?以至於後來邀請八田的後人來台灣參與銅像揭幕,他的後人還「深感驚訝」呢!同樣的,阿里山小鐵路難道是日本對台灣的德政?說穿了不過是掠奪台灣森林資源的工具,以至於,我們在明治神宮,以及其他的日本神宮看到多少來自阿里山的神木!
(一九四二年五月八日,八田在赴菲律賓途中遇難。他赴菲之行的目的,並不光彩。他乃是執行日本帝國侵略南洋的助手,準備再去建設另一個嘉南大圳,掠奪菲律賓的農業資源。日本進佔美國屬地菲律賓,日本陸軍省聘八田與一為「南方開發派遣要員」,奉命前往菲律賓進行棉作灌溉設施調查。
而日本建造阿里山火車 是為了台灣珍貴的紅檜和扁柏! 日本人修建阿里山鐵路是為掠奪阿里山的木材資源,據說山上原有30多萬株多人環抱的千年大樹,如紅檜、扁柏等珍貴樹種,遭日本統治者砍伐運往日本,致使千年古木損失殆盡。後靠人工栽種了柳杉、扁柏才有了今天的滿山林木。)
退一步說,我的確承認烏山頭水庫對後來的台灣有經濟上的貢獻,但其出發點是為了日本帝國而不是為了台灣人.台灣人後來從中獲利不過是其"邊際效益"而非日本人當初建設的目的.更不用說這些獲利與日本人殖民台灣50年所剝削所傷害的完全不能相比!
(日本領有台灣前八年,共有三萬二千人被日方殺害,超過當時總人口百分之一。此外,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報告認為,在日本最初20年統治下,台灣曾有40萬人被殺害,遠遠超過台灣史上(含光復後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族群衝突受難人數。猶太人史蒂芬史匹柏對於當年德國屠殺銘記在心拍攝《辛德勒名單》.結果台灣反而在拍KANO歌頌殖民統治?
大陸對日本南京大屠殺旅順大屠殺都蓋有紀念館.但台灣呢?只記得八田與一.有幾個台灣人聽過:"雲林大屠殺"與"三鶯走廊大屠殺"?
歷史可以原諒.但不可以忘記.可悲的是台灣在一些政客的操作下是非不分認賊作父.真的很可悲 )
且更怪異的地方在於:請問台灣有多少水庫?為什麼獨厚烏山頭水庫的八田與一?所以這個課綱刻意地隱藏清領時期劉銘傳的電信、鐵路建設,也可以忽略國民政府的建設台灣。如果八田可以被吹捧成這樣的地位,坦白說那麼孫運璿與李國鼎都應該建廟了。
(相較而言,一八四四年來自河南、愛民如子、興建清代南台灣最大水利設施曹公圳的曹謹,至今記得他、感念他的人屈指可數。一九六四年竣工的石門水庫又如何?它對台灣的貢獻、它的建造者,也沒人提及。 請問在台北點亮全中國第一盞街頭電燈、首創全中國電報局、郵政系統的劉銘傳,是不是比八田更早為台灣現代化而努力?但是今天仍有許多銘傳大學的學生,不識劉銘傳。)
--
日本重回軍國主義老路.台灣這些一天到晚歌頌日本殖民統治的媚日獨派絕對"功不可沒"!
一般日本人若是認為殖民地統治能做出好事,並且有「曾經受過統治的民族」出來見證時,日本老百姓向哪裡去學歷史的教訓呢?很可能他們還 會重踏他們的老路子也說不定....
據我廿八年的日本生活「體驗」,一般而言日本人對侵略中國大陸和殖民韓國是有他的罪惡感,同時亦具有他的贖罪感的。但他們對台灣 的殖民統治卻少有罪惡感和贖罪感。原因何在,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
為紀念有「白冷圳之父」稱號的磯田謙雄對台中白冷圳的水利貢獻,台中水利局今天立紀念雕像,磯田謙雄的女兒也一同揭幕。
----
同一天的新聞:安倍暗示 將修改和平憲法
----
副首相兼財相麻生太郎8月5日忽然語出驚人,表示對修憲「我們應該悄悄地推進,就像突然有一天,人們發現威瑪憲法已經變成了納粹憲法,沒有人注意到整個過程」。
尤其刺激中國大陸的是,前一代出雲號曾經砲轟過上海,是侵華戰爭的主力戰艦,後沉於中途島海戰。如今出雲號重現海上,象徵意味濃厚。
安倍並不禁止閣員參拜靖國神社,最近還準備把二次大戰時的戰旗「旭日旗」(中間太陽,周邊十六條光線),賦予等同於國旗的地位,都引發外界爭議...
---
「哈吉達悠一吉,棒塞(八田與一萬歲)」今天一場全日語布袋戲在雲林縣東仁國中登場,演出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開發嘉南大圳奠定台灣水利工程的故事????
今天另一則新聞:日副相倡學納粹 中韓狠批收狂言
---
NHK董事長籾井勝人在1月27日才為「戰爭國家都有慰安婦」言論道歉。NHK經營委員、作家百田尚樹,竟又否認「南京大屠殺」曾發生過,指稱那是蔣介石政府的「宣傳」。百田尚樹3日在街頭替東京都知事候選人田母神俊雄助選時指出,南京大屠殺是蔣介石在1938年作出的宣傳,他甚至表示,軍隊在戰爭都會殺戮,又不是只有日本軍隊這麼做,「沒有必要在義務教育中跟孩子們提到這些事情。」
---
一九三九年第一次長沙會戰,張春生十六歲,親眼目睹兩名日本兵用刺刀剖開孕婦肚子,拿出胎兒。張義憤填膺,拿起木棒與日本兵肉搏,「當時一心只想替孕婦和嬰兒報仇,右手用力朝日本鬼子臉上打一拳,鬼子的鼻子被打到陷入臉中,當場死了。」
88歲的魏祖志出身13軍湯恩伯部隊,歷經抗日、國共內戰,曾在河南蜜縣南關,看到日軍把數百位男女大學生扒光、竹竿穿過身體立在路邊死亡,及在貴陽空城看到百姓頭顱被吊在城門、耳朵穿繩子串起、嘴裡丟菸蒂,令他感慨「現代的年輕人為何哈日?」
----
日本重回軍國主義老路.台灣這些一天到晚歌頌日本殖民統治的媚日獨派絕對"功不可沒"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指出,「台灣正如大家所知,是非常親日的,而且之前在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時捐給日本二百億日圓,不管從GDP的規模或人口數來看,都是非常巨額的援助....」
戴國煇30年前的警言.可惜台灣沒人在聽.媚日風越來越烈.現在預言果然一一靈驗....
歌頌殖民政績的危險(根據1983年7月2日,於美國中西部夏令營的演講錄音整理)
戴國煇
http://blog.yam.com/tel2366/article/8030364
當年在東京的台獨運動主要人物有廖文毅、邱永漢、王育德等人,他們的主張當然不會是百分之百是錯的,並不至於百分之百沒有人去同情它的。後來我發現「媚 日」不限止於他們台獨人士,甚多台灣知識份子犯有同樣的毛病。這可不得了,我認為如此下去將自誤誤人,將給台灣以及中、日兩國國家間的未來關係都可能帶來 災禍。
歌頌殖民主義的危險
台獨的言論同時也可能給日本人帶來了禍水,台獨認為日本給台灣帶來了資本主義,促進了現代化云云的話,日本人一般聽起來很順耳,很可能就變成了甜言蜜語, 這個可要害人不淺。一般日本人若是認為殖民地統治能做出好事,並且有「曾經受過統治的民族」出來見證時,日本老百姓向哪裡去學歷史的教訓呢?很可能他們還 會重踏他們的老路子也說不定。我的憂慮從台灣出發一直到有關亞洲的和平。我認為,我們台籍人士假若沒有搞好台灣史的話,將會自誤誤人,同時也擔心台籍知識份子因不諳台灣史的真面目而被借為「殖民統治史的見證人」害己禍人,並且可能給亞洲帶來了不幸,所以我立志修台灣史。
我們都知道日本統治台灣是依糖、米兩項農產品為中心而展開的。尤其以糖業為最重要的榨取手段。很多日本知識界的朋友,包括以馬克思經濟學的方法來看問題的一部份學者先生們,他們認為日本帝國主義在台灣把糖業搞起來,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所以日本在台灣的殖民地統治是成功的,是少有罪過的。
據我廿八年的日本生活「體驗」,一般而言日本人對侵略中國大陸和殖民韓國是有他的罪惡感,同時亦具有他的贖罪感的。但他們對台灣 的殖民統治卻少有罪惡感和贖罪感。原因何在,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日本史書一直以「割讓」來敘述日本統治台灣的契機。清朝既然把台灣割讓給日本,這個該是合法的,不能視為侵略。日本人如此主張。第一代台獨人士的言論,尤其是邱永漢、王育德兩氏的言論給日本人帶來「負」的歷史意識。他們以東京帝大的校友,以台灣人的菁英(elite)姿態立論著書 來肯定日本帝國主義給台灣農業帶來了資本主義,給台灣現代化奠了基,給台灣農業帶來了現代化水利設施--好比嘉南大圳等等。這些言論以日文發表,它不但變 成了「媚藥」還幫助了日本人,把他們原來已經很稀薄的殖民地統治罪惡感沖淡了不少。
---
台灣近年來歌頌日本殖民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地步.而且不分藍綠.除了北投公園所處的台北市.另外花蓮市也幫日治時代花蓮港開港廳長江口良三郎蓋紀念公園.最無知且可恥的就是還在入口處加設日本神社建築物「鳥居」。神社是日本殖民統治最高的精神、象徵日本天皇。在前蓋「鳥居」形同將之神格化,「這種媚日無知的行為形同新國恥」.
日本殖民台灣50年固然有不少政績.但光從這些硬體建設看日本殖民台灣的功過是不夠的.必須要從幾方面思考:
1.日本建設台灣的出發點:是為台灣人還是為日本人?
2.日本對台灣傷害剝削的多還是建設付出的多?
況且再怎麼說.日治時期是"外族殖民政權".需要如此歌頌嗎?是否喪失了民族尊嚴?如果要像某些寬宏大量的政客所說的:"對日本殖民要是非分明.有愛有恨".但為何今日只見歌頌.對於日治期間屠台40萬人未見任何紀念與譴責?這也是造成許多無知媚日派價值觀歷史觀混淆的原因:認為日本殖民台灣是偉大的!
因此我懇請雲林縣長與新北市長能比照228蓋個:"雲林大屠殺"與 "三鶯走廊大屠殺"紀念館或公園!讓台灣人了解歷史的真相!
--
如果八田可以被吹捧成這樣的地位,坦白說那麼孫運璿與李國鼎都應該建廟了:
我很懷疑如果八田與一跟日本殖民政府知道「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蓋完後(1930年)只能讓日本剝削利用15年就要還給台灣人使用.它們還會花大錢興建嗎?
「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遺澤造福今日台灣完全是當初日本殖民者意想不到的邊際效益.台灣人沒有欠八田與一.不須感激零涕!
嘉南大圳增加的稻米蔗糖產量全運往日本或外銷
台灣人只能吃地瓜!
日人公佈的「日本經濟百年統計」數據顯示,嘉南大圳完工後的一九三○年代,台米增產2.07倍、台人增加1.57倍,亦即台灣米糧增產遠高於人口成長,但當時台灣人均每年稻米消費量居然較一九一○年代減少23.1%,而甘藷消費量卻增加了38.1%!此外,在一九二○年時,單是日人在台排名前五大製糖公司的當年總利潤即高達7,600萬圓,竟為桃園大圳與嘉南大圳兩工程費合計的1.2倍!馬先生說「在八田與一工程師紀念館前獻花致敬,是表示大丈夫恩怨分明」;那麼,要在何處向籲天不應的台灣農奴們獻禮致哀,以示男子漢是非有別呢?如此看來,微觀下的日人建設遠不如宏觀下的日帝榨取吧?
「日本人修築嘉南大圳,進行稻種改良,目的不是要照顧嘉義農民,只是單純的為了使嘉義農民生產更多稻米,以利運更多米糧回日本。」詳參《嘉義縣志:沿革志》第245面
馬總統說,過去蔣渭水就因日本政府擴大發放可購買鴉片的菸牌,就密電日內瓦抗議日本政府毒害台灣人。
老蔣在台灣的16年蓋了23座水庫,日據51年只蓋了七座,
老蔣16年興建水庫蓄水量是日據51年的7倍!
真要比水利建設,老蔣比八田貢獻更大!
--
民視新聞胡婉玲主持的台灣演義: 100年前日本建造阿里山火車
是為了台灣珍貴的紅檜和扁柏! 日本人修建阿里山鐵路是為掠奪阿里山的木材資源,據說山上原有30多萬株多人環抱的千年大樹,如紅檜、扁柏等珍貴樹種,遭日本統治者砍伐運往日本,致使千年古木損失殆盡。後靠人工栽種了柳杉、扁柏才有了今天的滿山林木。
---
在蔣經國時代,台灣走在韓國前面,沒有一個產業是落後韓國的。今天,在李登輝和陳水扁執政二十年後,台灣全面被韓國超越,沒有一樣是領先的。台灣人天天清算兩蔣難道沒有一點羞愧之心嗎?王建煊表示,台灣在兩蔣時代有經濟發展奇蹟,成為亞洲四條龍之首,但最近這廿五年卻統統在吃老本,台灣的發展不見谷底,「這樣的民主是台灣人民所要的嗎?」
二十五年以前,台灣是亞洲四小龍第一,經濟成長、國民所得是亞洲首屈一指;但是經過我們自己選出來的政黨與領導人來執政後,今天變成四小龍之末。尤其十二、三年前,台灣是一萬兩千美元,韓國六千美元,今天台灣兩萬美元,韓國快要達到三萬美元了,台灣的一半變成超越台灣。台灣現在的平均薪資也是四小龍之末.
土地改革/375減租/9年國民教育/建故宮/運黃金保衛台灣不被赤化難道不是老蔣幹的?十大建設/竹科/亞洲4小龍之首/解嚴民主化難道不是小蔣幹的?台灣科技之父李國鼎,一手創設科技園區、培訓高科技人才,「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台積電」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一句話道破李國鼎在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地位,七零年代李國鼎就已經看準趨勢,決定在台灣發展資訊工業.李國鼎是真正拚經濟的政治家,造就台灣20年GDP平均成長率達到8.2%,創造台灣經濟奇蹟。
在台灣最艱困的年代,國民黨一群外省專業菁英,專心為台灣打拚未來,打造台灣的經濟奇蹟。他們是尹仲容、李國鼎、俞國華、趙耀東、孫運璿等人,協助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突破兩次石油危機,對抗通膨,穩定和美國斷交的危局,帶領台灣走出政治困頓,走過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
孫運璿任職於台電的18年間,共完成9座水力電廠、3座火力電廠,「讓輪流停電成為歷史名詞」。更完成了難度極高的東西輸電線路,使「台灣電力,變成電利台灣。」
除對台灣電力的貢獻外,孫運璿在擔任經濟部長、行政院長期間,也分別透過設立工研院、新竹科學園區,帶動台灣產業轉型,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孫運璿先後出任交通部長、經濟部長,那時台灣的處境十分艱辛。擔任交通部長時規畫中正機場、北迴鐵路、南北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是當年策畫國家十大建設的靈魂人物。出任經濟部長時,台灣退出聯合國、面臨石油危機等重大衝擊。他克服困難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新竹科學園區,更重要的是和李國鼎決定派人出國學習,並決定發展積體電路,也才有今天的台積電、聯電,造就了台灣電子工業。
以孫運璿擔任院長期間為例,雖然期間歷經兩次石油危機,每人GDP仍成長3倍,經濟成長高達8.28%,為世界第一,並使台灣躍升亞洲四小龍,台灣經濟奇蹟因而享譽全球。而俞國華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近乎10%,外匯存底僅次於日本,為世界第二。
若當時沒有破釜沉舟舉債推動十大建設,台灣何來高速公路及桃園國際機場等現代硬體設施,運輸產品出口,促進台灣外貿成長?當時若無高瞻遠矚積極引進人才的膽識,成立新竹科學園區及工研院,單憑美援與日本殖民者30年前留下的建設,就能創下高科技產業的一片天?
回顧1978至1984年間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的時代,從10大建設、12項建設的執行,到科學園區和文建會的成立,使台灣得以由勞力密集走向技術密集的發展模式。當時台灣社會是ㄧ個大跳躍的時代,GDP從1977年的1182元一路攀升到1984年的3134元,「6年內翻了3倍,從這個數字就知道當時台灣出現了多大的轉變。」
俞國華內閣5年期間,台灣經濟仍能維持每年兩位數百分比的成長,無論外匯存底、外銷實績、產業生產值,均呈猛烈竄升狀態。
在財經方面,俞內閣首度高舉「自由化、國際化」大旗,為往後台灣經濟發展樹立標竿,此一時期建樹極多,不勝枚舉,包括廢除票據刑責、實施新制營業稅、廢除屠宰稅、外匯管制完全解除、開放眾多商品自由進口、成立經濟革新委員會、成立第二次賦稅改革委員會、開放新證券公司設立、樹立開放新銀行與新保險公司政策等等。
嚴家淦先生在台灣經濟發展政策決策方面,扮演了極為重要的關鍵角色。他主導的重大決策與改革,主要有幣制改革、建立預算制度、推動全面性租稅改革;而他協助其他財經首長排紛解難、配合支持的決策與改革,主要有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外匯貿易改革、十九點財經改革方案及實施獎勵投資條例等。前三項可說是穩定台灣經濟的奠基工作,後四項應是開拓經濟發展的動力,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更深更遠。
嚴家淦先生在每項決策、改革與推動的過程中,都有他的心血與貢獻。尤其嚴先生策劃的幣制改革,被後人稱為「新台幣之父」,以及獎勵投資條例,以租稅減免與退稅鼓勵儲蓄、投資與出口為主,加以當時國家財政有巨大赤字,而嚴先生以財政部長的立場全力配合,這種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令人敬佩。因此我認為嚴家淦先生是「台灣經濟奇蹟的奠基者」,應是實至名歸。
結論:
如果沒有這些外省優秀技術官僚,讓最愛台灣最顧本土的民進黨執政,現在的台灣不知會變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