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穩!孫運璿一字訣
2008/09/18 14:56:54瀏覽4955|回應13|推薦19

天要塌下來了,誰來頂?

       

當然是希望能有個「高個子」當中流砥柱。

看不到頂得住之人,或者那些正在頂的人張皇失措。人民左看右看更覺得「沒信心」,就會產生恐慌感,恐慌著無人可依靠,自己只能靠自己,更慌,就更加沒有信心。

》》舵手孫運璿,穩字訣安人心

信心從何而來?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被譽為「風雨中的舵手」,故行政院長孫運璿在中風引退後,首次接受《新新聞》獨家專訪,筆者曾問孫運璿,帶領台灣度過兩次石油危機,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等等風暴,最核心經驗是什麼?

孫運璿說:「沒太了不起的方法,也不是哪個人的功勞,就是政府要穩得住,要讓人民看到政府得住。」在風浪中,政府能作的事情並不多,真正能作的「就是像燈塔一樣,穩穩地指引著方向」在驚濤駭浪中,當大大小小船隻抬起頭,都可以見到遠處燈光穩在哪邊,就知道該往哪邊走,有個方向去前進,才能有機會度過難關。

一九九五年到一九九六年間,面對中國打飛彈的台海危機,李登輝也懂「穩」的道理,李登輝天天下鄉鼓吹「十八套劇本」,不管這些劇本是不是有效?至少,李登輝知道總統該演的戲是「心」:身先士卒,安定人心!

李登輝也不完全在演戲,他責成當時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麥朝成領軍,找了五個國內重量級,且有實務經驗的院士級經濟學家,由當時央行的故經研處處長簡濟民與前經建會經研處處長蕭峰雄當幕僚,替經濟危機開藥方,這是專職的「腦」。

有藥方,要能執行,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兼經建會主委徐立德,拿著「五人小組」交付藥方,勤快地召集財經四大部會首長與三大財經智庫,步步緊盯,甚至多次在周日晚上九點半「緊急應變」,搞了一付全力以赴,動「手」幹活的模樣。

》》心腦手並進,三者各司其職

這就是「穩」,是一種「心﹝李﹞、腦﹝麥﹞、手﹝徐﹞」有人負責,各司其職,分頭併進

這樣的道理,中外皆然。在二○○○年四月底,當時日本參與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災後重建的官員,被當時的行政院﹝當時負責災後重建的,正好也正是目前的劉內閣主力﹞邀來台灣,日本官員曾告訴他們一段話。

日本的官員告訴他們說,重大災變時,政府要記住「心腦分離」的根本原則。

日本官員說,災變來襲,人心浮動、不安、猜疑和易受挑撥。要有人要出面扮演「疏導人心」、「引導感受」的工作

例如,二次世界大戰時候,東京大轟炸後,最動人的畫面就是日本天皇默默地走在災民區中,讓一個老婦人抱著他痛哭、傾訴,天皇無言,流著淚輕拍老婦背脊,人心受到撫慰。

救災與重建?那是日本首相的事,天皇從不介入,只默默視察災區,撫慰災民。後來阪神大地震,日本也還是保持著「心腦分離」最高原則。

為什麼?不論是官員和人民,心情都會浮動,判斷都容易因情緒產生盲點。日本官員指出台灣九二一震災期間,上至李登輝到各級公務員,都忙著「動腦又動手」,沒有人負責安撫人心,自己情緒也浮動了,李登輝更因所搭直升機前導機打斷樹枝壓死民眾事件,情緒失控中竟和災民相互對罵,政府形象一落千丈,說什麼,人民都不信任了。

日本專家告誡當時國民黨這些次長們,面對社會可能會有重大浮動時,「用腦,更要用心」,「心與腦一定要分離」,才不會出現決策盲點。

》》實習雙首長,缺乏財經經驗

馬英九一上任,也同樣面對著前所未有的經濟嚴峻考驗,馬英九的應變團隊安在哉?誰在用「心」、誰在動「腦」、誰在動「手」?

馬英九和劉兆玄不能說不是全力以赴,但一個搞法律的、一個搞科技與教育的,他們正在「邊做邊學」,誰能相信這種「財經實習生」能像燈塔「穩得住」。

新政府內當然不乏財經博士,誰能一言九鼎?

實情,問問各部會文官吧!十個經濟學家有十一種見解,政務委員內,朱雲鵬和蔡勳雄不時傳出激辯;部會中,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與經濟部長尹啟銘總會爭到面紅耳赤;金融圈內,金管會的陳樹溫溫吞吞、李紀珠發言急切、財政部長李述德懂行政比懂財政更多,而央行總裁彭淮南,本非馬家軍,更像是局外人。

那個溫文儒雅的副院長邱正雄,面對「學理爭論」,沒一言九鼎之威。最後,總是大家一起到劉兆玄面前去再爭論一次,劉兆玄「居中折衝」,找出「次佳方案」。公共決策上,這模式不能說錯,問題是,劉兆玄也是邊聽邊學,耗時,更不見得能服眾,別說是這些經濟學家了,各部會文官也當戲在看,哪能真落實?

劉兆玄當然都有向馬英九回報,馬英九也常常打電話給劉兆玄詢問,行政院閣員都知,一場會議,劉兆玄手機常響起,就看劉兆玄起身到隔壁小房間去接電話。誰能讓閣揆如此恭謹?當然非總統莫屬!且隨著經濟局勢緊迫,有時候,一場會議,劉兆玄會起身三、四次。

問題是,馬英九也是「邊聽邊學」,兩個「財經臭皮匠」,別說抵過諸葛亮,恐怕連一個財經小處長都未必能說服!

沒有人要求行政院長一定是財經專家,但總要有人在危局中,替行政院動大腦、定方略,當斷則斷。也要有人讓民眾焦慮有依託對象,不滿的能量,能有個「宣洩口」與「疏洪道」。

》》院長劉兆玄,隻手難撐大局

一百多天以來,只見一場場紛紛擾擾的討論,哪個人民有信心?

更何況,面對全球最大的經濟災難,哪能「心、腦、手」全靠一個行政院長?

這段日子以來,馬英九在「第二線」、蕭萬長在「冷凍庫」、就看劉兆玄一個人既要到處趴趴走、又要政院內動腦整合各閣員異見、還要盯著各部會幹活,「心、腦、手」全在劉兆玄一人之身,豈能不亂?

此時此刻,不是內閣改不改組的問題,難道,還要再來一批新手,再一堆新人繼續來開「學理討論會」嗎?

這時,那個有經驗,威望又震得住當前產官學財經圈的「經濟總設計師」蕭萬長,也是實際參與過馬英九政策白皮書的人﹝劉兆玄在大選期間,並未參與政策白皮書﹞。馬英九還能繼續把蕭萬長晾在一旁,怕蕭萬長搶風頭嗎?

別扯副總統只是「備位」,當初可是馬英九公開向社會宣稱蕭萬長不出,「惟天下蒼生何?」副總統的權限,總統授權就可,就像美國的高爾、還有錢尼,不也都被授權過推動「資訊高速公路」,以及錢尼直接掌管國防嗎?

用人需不疑,馬英九既然聽了劉兆玄的建言,請出了蕭萬長,現在,就不該聽總統府那些幕僚門的閒言閒語,又說蕭萬長會「搶光芒」、又說蕭萬長購買了元大馬志玲的房子「和企業過從甚密」‧‧‧等等。

》》九萬兆一體,聯手親赴火線

據瞭解,馬英九會冷棟蕭萬長,主要就為了是這些閒言閒語,這不是在「保護」蕭萬長,而是讓天下才俊之士看透了:馬英九對部屬,既不信任,也不授權。連蕭萬長都不信任,誰敢幫馬英九做事?

面對危局,想一想過往台灣面對財經困局的經驗,馬英九該正式思考,成立「任務型編組」由蕭萬長出面整合財經大局,怕蕭萬長「尾大不掉」,就以半年為期吧!

更何況,目前的劉內閣,財經團隊本就是蕭萬長推薦的人馬為主體,彭淮南、邱正雄、蔡勳雄、陳樹、李紀珠、尹啟銘、毛治國甚至包含證交所董事長薛琦,都是當年和蕭萬長一起打拚度過亞洲金融風暴的老戰友。陳添枝則是蕭萬長在中經院時的中經院院長、朱雲鵬則是馬蕭財經白皮書之召集人,說實話,蕭萬長的人馬,也算是精銳盡在當今內閣了。

目前,他們彼此之間磨合不順暢,蕭萬長以老長官、老先覺之姿進行意見整合,扮演「大腦」,誰曰不宜?

這半年,馬英九、劉兆玄和蕭萬長就「三位一體」,聯席主持財經對策小組吧,由蕭萬長主持,馬英九在旁邊「監軍」、劉兆玄負責調度落實,既沒有越權問題,也不會侵犯體制。

事實上,馬蕭劉的組合還真有點「機緣巧合」,馬英九身旁正有個在九二一震災時,最能輔慰人「心」的慈濟要角葉金川;蕭萬長則最瞭解財經閣員如邱正雄、彭淮南、朱雲鵬、蔡勳雄與陳添枝,正好可以整合他們,扮演參謀本部之「大腦」。

而劉兆玄正好在九二一震災時,帶領毛治國、尹啟銘、薛香川‧‧‧等當年「次長」到災區蹲點三個月,有著動「手」幹活的默契與革命情感。

心、腦、手的組合明明都在,竟沒有分工,該用的功能卻閒置不用,不該扛的事一個人全扛,當然不會讓人民有信心了。

後記:經濟海嘯來襲!如何應變?十五日下午,《新新聞》董事長周天瑞來電希望我也能幫《新新聞》寫篇文章共同討論,思前想後,還是超越不出我曾寫過的孫運璿救經濟「一字訣」,還是再談「穩」字訣吧!本文部分曾發表在本格,全文已刊登在十七日上市之《新新聞》1124期。

===============================

蕭萬長拚經濟第一課

=================================

問題媒體,媒體問題

《野武士周報》            《回首頁》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rl6406&aid=2229144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Long
老蕭救經濟 ???
2008/09/18 19:01

世上頗多浪得虛名之輩  蕭萬長是一例   此次金融風暴  如果要靠老蕭來救   大家必然會失望的.    

我說老蕭浪得虛名  許多人可能不信  我來敘一段舊事 給大家參考 :早年蕭任國貿局長時 仰承上意 大力鼓吹分散外銷市場  開會時自得的說  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   其年進口額佔全球 4%.但台灣每年出口至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之金額  只佔台灣總出口額之1%  這意味著台灣外銷至非洲有大大擴張空間  一個局長對外銷市場之瞭解可錯誤至令人髮指之地步   還被譽為英才  唉 !注:  當時台灣外銷強項是中級消費品  電器 腳踏車 成衣 鞋  非洲進口大宗是 建材 交通工具 糧食 等  供需品目不是很搭對  此情況至今未變   所以歷年來政府推動的降低對美日貿易依存  分散至第三世界國家之努力是浪費國家資源   徒勞無功  筆者從不認為有必要由政府主導來分散外銷市場

蕭氏還多次主導鞋廠商至巴基斯坦 蘇丹肯亞 之外銷訪問團  台灣鞋廠產品之款式價位根本不適合這些市場  每次浪費國家財力  但呈上級之報告會造假  讓上級以為績效卓著

蕭氏做官頗有一套  所以屢獲提拔  但學識 能力  ?  算了吧 !


易言九
有人手無實權 重點在授權
2008/09/18 17:38

順著創夏的話來分析

現在的政府  心(馬)   手(劉)  腦(蕭) 都有啦

重點在於心出了問題  

馬的經濟問題  不敢授權給蕭決策

這也沒關係(心總統最大)

那馬就授權給其他的國民黨財經人才就好啦

很明顯的問題是    馬既不充分授權給蕭    又不找其他如蕭的人才來當決策腦

這只能推論出兩點:

1.馬英九有問題    不是判斷能力不足  就是底下幕僚還再搞黨內政治鬥爭

2.國民黨有問題    不是蕭的能力不足  就是國民黨沒有能決策的財經人才

 

不管是哪個問題     倒楣、日子難過的是台灣社會      要負起全責的是總統馬英九     以及批判能力不如創夏大哥  只會替馬劉擦脂抹粉的台灣媒體


UDN 的㊣綠鋼管又出來屠殺鴨湯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9/18 16:49
狠。

怎麼漏掉最重要的一個狠?

像馬英九那樣誰都要討好,越犯賤的越討好,絕對做不成事情。

房子燒起來了,消防隊把人丟出去都嫌慢。還有什麼閒工夫跟每個人噓寒問暖?

如果台灣還勉強有救,馬英九就該把可以救的分類出來,不能救的就讓他們去死。能救的不管用多痛苦的方法,都要救下去。不能救的就讓他們早點死。這是醫院急診室最起碼的檢傷程序。救經濟也是一樣的道理。

台灣白白浪費二十年,過去八年更是倒退。誰選出陳水扁的,就讓誰負責。這點不敢講出來,也不敢做,台灣一定死。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