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01 07:51:04瀏覽9905|回應11|推薦31 | |
《野武士周報試刊4號》本周人物 前言:一個威權日盛,愛運用「好友」,如金溥聰等「沒官沒職」,對部屬「下指導棋」的新總統。將來,馬總統身邊最親信的「影子內閣」,劉兆玄的「正式內閣」,兩者之間,會「肝膽相照」;還是「肝膽俱裂」? 剩下不到二十天,馬英九政府就要上路了! 原本平靜的內閣人事安排,隨著賴幸媛將接任陸委會主委,引起國民黨內的反彈,邱毅甚至批評:「選擇賴幸媛,等於回到李登輝的路線」,許多人都搞不清楚馬英九的大腦在想些什麼? 》》經熱政冷,不急獨也不傾中 其實,早在2007年七、八月間,馬英九、蕭萬長與劉兆玄就深談過兩岸政策基本策略了,據相關人士透露:馬蕭劉三人認為,過去的16年間,兩岸並不能說是毫無進展,1999年李登輝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還有2005年「連胡共識」,這兩個方向,都獲得了台灣人民的高度肯定,台灣的所有民調支持度都高過於七成以上。 既然如此,當時,馬蕭團隊就定調:不急著再去「切香腸」,試著去摸索「底線」。不如把「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與「連胡共識」當成左右的兩條紅線,台海雙方在這中間,先處理務實、事務性質的經貿往來;讓彼此互動與瞭解,擱置爭議。 當時,馬蕭劉為了爭取國民黨的認同,還安排了一場由劉兆玄「自告奮勇」到國民黨中常會,進行相關概念的演講,就是想爭取國民黨內的理解。沒想到,那一日,劉兆玄卻被深藍的中常委批到體無完膚。 馬蕭劉在兩岸的策略並未因此改變,還是希望能在「兩條紅線」當中,暫時不要去跨越,但0322後,向中國傾斜的氣氛突然高漲,更特殊的是,連戰突然要訪中國,進行第四度連胡會。據瞭解,這次連戰的行程通知的很突然,一些國民黨的隨員都是臨時被通知的,連胡四會是否會讓兩岸跨出「連胡共識」紅線,讓馬英九辦公室高度戒備。原本就在大選期間,也參與扮演李登輝與馬蕭陣營溝通橋樑之一的賴幸媛,成了「兩岸融冰豔陽」下的「冷卻劑」。 同時,馬英九也是要藉由賴幸媛的人事案告訴外界,特別是針對國民黨內的「八大公、九大老」們,沒有人可以對他下「指導棋」,誰也別想「騎馬上京城」。 》》馬英九難忍沒能力之批評 在馬英九心中,最無法忍受的就是認為他「能力不夠」,只是靠「堂堂相貌」取勝,只要有這種批評,馬英九絕對耿耿於懷。 在台大就學時,馬英九因為參與「保釣運動」,一直和王曉波、陳曉林、南方朔、張系國這票當年的「小左派」保持長期交往,三十多年以來,每一年春節過後,這些人都會相聚喝春酒,馬英九幾乎都會參加。這些人也常是馬英九「另類思考」重要徵詢對象。 二○○五年時,這些人當中曾有人當著馬英九的面數落他,「頂多只是『時勢所造』的英雄,絕不可能是『創造時勢』的英雄。」又說:「在康莊大道上,馬英九可以跑得優雅,但馬英九恐怕沒有能力在山窮水盡處,拿起斧頭劈荊斬棘,開創新路。」 對這種評斷,與會人士指出,馬英九即為憤怒,當場,他握緊雙拳,瞪大兩眼,臉頰紅漲,大聲抗辯,他會「證明你們都錯了!」和平時的溫和謙讓,截然不同。 不止如此,連游泳這種事,馬英九也很在乎,前台北市副議長李新,曾當著馬市府官員面講過馬英九的游姿不對,好看但效率不足。話不知如何傳到馬英九耳中。○四年某日清晨,李新到北市議會游泳池游泳,碰到馬英九。馬英九游了一陣後,突然問李新:「這樣的泳姿,夠專業吧?」讓李新一時之間,丈二金剛摸不到腦袋,想了老半天,才想到馬是針對他先前的一段無心之言。 別以為,馬英九總是謙恭有禮地拿出隨身筆記本,專注地請益,工整地記筆記,就以為可以「指導」馬英九該做些什麼?或以為有「那個人」可以絕對影響馬英九。 》》只有馬英九去問,不許人來教 事實上,連一般人「公認」對馬英九影響最深的金溥聰都知道,馬英九一向不喜愛有人對他「下指導棋」,馬英九喜歡到處問,然後,綜合判斷。 馬英九徵詢意見是喜愛充分掌控「主動權」的,對於那些「自動」獻策的人士,社會上已有「溫良恭儉讓」印象的馬英九當然不好拂袖而去,他往往是「應付式」的傾聽,當場不作承諾。金溥聰則接續扮「黑臉」,許多曾「獻策」給馬英九而不獲採納的人,把金溥聰視為是「擋土牆」,錯了,金溥聰其實是「吸箭牆」,和馬英九分別扮演有人想下指導棋時的「黑白臉」。 哪些人是馬英九的徵詢對象呢?馬英九自有他自己的「資料庫」,有他大學時代就認識的「小左派」、也有他在美國留學時相識的「愛盟」,還有他二十多年以來,所認識的各式各類的專家與學者。 只要碰到馬英九想要問的問題,馬英九會自己拿起電話簿,自己「蒐尋」打電話。例如,馬英九曾寫過一篇關於台灣光復時代中國與台灣及日本情結的文章,台大哲學系教授王曉波就突然接到馬英九的電話,詢問一個王曉波在十幾年前和馬講過的情節。 又例如,三月底,當鋼價問題引發營造業者沸騰時,新科經濟部長尹啟銘,正和兩個記者朋友吃早餐時,突然就接到馬英九的電話,詢問尹啟銘的觀點。還有去年中,馬英九想要創造他的「新本土論述」,國民黨黨主席吳伯雄引薦了一些人幫馬英九寫初稿,寫完之後,馬英九又拿給楊渡、蔡詩萍、南方朔‧‧‧等人評論,開了好幾場會,連夜要楊渡改寫一萬七千字的序言,產出一個好像人人有參與,但個個都不背書的版本。 》》獻策?只會採用五分之一 二○○六年惹出風波的英倫之行之「終極統一」與「台獨是選項之一」也是如此,先有蘇起的初稿,後有要鄭麗文找了駱武昌、陳宜中加入,再找一些政論作家開會,然後馬英九才定調,讓那篇講稿,每個參與者,都只自認「參與了不到五分之一」。 這樣的模式,將來在馬英九的五萬四千字施政計畫中更明顯。那是由國民黨智庫提出初稿,然後馬英九找他的老友高朗去找台、政大的 以較簡單的「青年政策」為例,就往復討論了十二次,馬英九親自主持會議四次,才定稿出來。可以想見,在馬英九的背後,有太多太多人都可能參與到一部分,但沒有一個人,可以自稱是馬英九背後的「國師」。 》》非如此不可!馬總統不接受 要說服馬英九,如果僅僅是集中在「技術性操作」或「非如此不可」,往往馬英九是聽不下去,只會虛應故事的。 要讓馬英九聽得下去,第一,絕不要「主動」,馬英九需要時,讓馬英九來找,這樣的建言,馬英九會比較樂意聽取。 一位在政壇極有影響力的媒體主持人,一直打不進馬英九的決策核心,就是因為她太主動了,時時有意見,事事有見解。結果就造成了馬英九方面對她是敬,但不聽之。 為什麼馬英九會特別信任金溥聰與劉兆玄呢?因為金、劉兩人幾乎都從不主動打電話給馬英九,而且,和馬英九談了些什麼,絕對不會出去講。 更重要的是,金、劉等人深知馬英九不喜愛談「技術性」枝節。以馬英九的「縣市長不過半就辭黨主席」獻策計。原本黨中央就有人建議以此「催票」,馬英九並未採納。但劉兆玄和馬英九談的是:「催票不是重點,重點是,社會對馬英九有一個『憂柔寡段』刻板印象,需要用一個大動作表現出,馬英九的決斷領袖氣魄。」馬英九一聽就立刻採納。 同樣的,Long Stay有許多人都向馬英九從拔樁、挖牆腳,掌握地方派系角度建言,馬英九聽了聽,都有所保留。但金溥聰的觀點是,「許多人都知道馬英九,但不認識馬英九!」馬英九立刻就採納了意見。 要向馬英九建言,先想清楚有什麼「大道理」?更易成功。 》》冷酷!歐晉德、詹啟賢都領教過 已經被圈選入閣的新貴更不要高興得太早,別看馬英九平常溫良恭儉讓,他,並不是個好相處的老闆。 馬英九會是怎樣的總統?當然是先看他如何用人與待人! 以過去馬英九在台北市的副手,前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為例,歐晉德在2004年卸任台北市副市長轉任台北市智慧卡公司董事長, 外界並不知道的是,當歐晉德確定要離開馬團隊時,馬英九親自擬了三點聲明給歐晉德,還要歐晉德一字一字寫下,再複頌一遍,確認無誤,要求兩人的口徑要一致。這是馬英九個性「龜毛」的一面,也是馬英九統御的「冷酷」的展現。 幫馬打天下的功臣詹啟賢日前高嘆不如歸去事件,曝露了馬英九個性中「冷」的部分。 馬英九從來就未曾正式告知要如何「用」詹啟賢。 隨後詹又被放話炒作為總統府副秘書長,又有人說不是這方向,詹就這樣被一群「沒名沒姓」的高層在媒體放話來,放話去,卻有苦不能說,何苦來哉? 加上詹啟賢曾參與過馬英九「求」蕭萬長擔任副手的過程,但勝選之後,馬營內部卻放話宣稱蕭萬長博鰲會風頭太健,搶了馬英九的風采,媒體大肆報導,馬英九卻「遲鈍」到沒有出面替蕭萬長解危,甚至,鬧出了「搶話」風波,馬英九也沒替蕭萬長解窘。危疑不安中,蕭萬長更不自在,為了避免「受疑」,蕭萬長連在他落寞的八年間,惟一伴他走過「冷宮歲月」行程秘書,都不敢帶入將來的副總統辦公室,表態聽候安排,希望能讓馬營「安心」。 》》搞媒體傳話,詹啟賢難忍受 這讓詹啟賢更心灰意冷了,馬、蕭要如何互動,該是馬、蕭自己溝通,哪裡能夠讓「媒體」傳話進行。 終於,行政院副院長的放話風,打垮了詹啟賢的心志,根本沒有人詢問過詹啟賢,不論是總統府副秘書長,或是行政院副院長,卻被放話給人品頭論足。何必「攪和」?心意一起,詹啟賢不如歸去心意更堅,詹於是 另一方面,蔡勳雄也頗無奈,因為蔡勳雄也從未被告知或徵詢過,因此蔡勳雄的位置一路從副閣揆、行政院祕書長傳來傳去,最後宣布則是政務委員。但在大局為重的考慮下,蔡勳雄只淡淡和一老友說:「吃齋唸佛三十多年了,都是佛法」。 》》馬英九對朋友部屬有別 事實上,馬英九對「朋友」與「部屬」一向內外有別。別看馬英九對外永遠是親切有禮,對內統御馬英九可是界線分明,朋友和部屬分得很清楚。 二○○八年的國民黨新春團拜,馬英九進到會場前,見到一些他許久未見的記者,堆滿笑走過去握手拜年,進到會場,面對吳伯雄、丁懋時這些大老、長輩,馬英九也謙恭有禮。但已正式加入馬英九競選團隊,成為部屬的詹啟賢、蔡勳雄、吳敦義等人,馬英九僅僅輕輕點個頭就走過去。朋友與部屬,馬英九分的很清楚。 同樣地,當馬英九「三顧茅蘆」去請出蕭萬長當副手時,這是老前輩、老長官,馬英九執禮十足。但當蕭萬長身分已是副總統候選人,一個「插話」,馬英九當場就臉沉下來,蕭萬長幾乎下不了台。 面對「進言」也是如此,外面的人,當著馬英九面講東講西,馬英九再怎樣聽不下去,頂多就是臉色沉重,還是專專心心記筆記,保持風度;但是身為部屬的人就得知所進退。 馬市府團隊中,幾位跟馬英九較久的人就知道,內部開會時,馬英九是很嚴肅的,部屬講了半天,還沒進入重點,馬英九就會當場要他直接講結論。要是,部屬的意見,馬英九已經聽不下去了,馬英九先會故意和坐在身邊的人交頭接耳,似乎是在討論,或是低頭看資料。 如果該部屬還不知趣,仍濤濤不絕,馬英九就會假裝「打磕睡」,優雅地表示出已「充耳不聞」,金溥聰、葉金川跟馬英九互動多,知道馬英九已經不耐煩了,但許多人不知道馬的風格,些人還會發言「體恤」馬英九太辛苦了,這些人都還沒真正進入馬核心。 馬英九也在乎媒體報導,但不會疾言厲色去罵人,他會把看到的相關新聞報導,用螢光筆畫出他在意的一、兩段文字,拿給負責的部屬。靈活的部屬就知道,馬英九是要他去處理,只要過幾天媒體報導與評論的方向有所調整,馬英九也沒有再畫「螢光筆」,就算過關。要是幾天後報紙還是如馬英九「螢光筆」內的內容,這位部屬的仕途恐怕就「到頂了」。 》》可以作不好不能作不對 對於部屬,馬英九一向有「兩套標準」,對於事情和政策,馬英九喜愛講「比例原則」,但對於操守和道德,馬英九必然「絕對標準」。 例如,SARS時的台北市衛生局長邱淑蝭,還有引發三重淹水的捷運局長常祈德等因公務惹風暴的局處長,儘管各界輿論洶洶,但馬英九都會強調這些是「執行不當」或是「政策失誤」,馬英九會強調「比例原則」,若是「罪不致死」,馬英九會挺身而出力挺這些部屬,抗拒各界的「逼退風暴」。 但是,要是牽涉的問題是操守與道德界限,就要面對馬英九的絕不寬貸的無情。如「練瑜伽」的前研考會主委周韻采;帶秘書到到巴里島的前民政局長何鴻榮、還有正涉入「軍火商供養」的前台北市副市長吳秀光。這些都牽涉到個人道德爭議,馬英九就絕不維護。 前台北市研考會主委林正修的際遇就是最具體的「可以作不好,不能作不對」。一九九八年第一次馬、扁之戰就加入馬陣營的林正修,後來發展不如預期,許多人都認為是因二○○二年馬英九連任之戰時,林正修喊出「突破一百萬票」,引發了連戰和宋楚瑜擔心,馬英九想要「提前世代交替」敏感神經有關。 事實上,這是「沒作好」,馬英九並未痛責過林正修。但後來林正修打著馬家軍旗號參選○五年的北市立委,馬陣營許多人還私下幫林正修。但林正修為了拉抬和馬英九的關係,登報登了一個有馬英九親筆簽名的推薦廣告,就犯下了大忌。 其實,別看馬英九到處在簽名,馬英九可是很精細的,他都會留下日期,代表著這個簽名的「效力」只有在「特定時、特定地」。任何一個人要延伸使用,都必需再經過馬英九的同意,推薦廣告的文稿,馬英九也要先看過。這是「誠信」問題,林正修誤觸地雷,就從馬家「近衛軍」核心被移往「邊防軍」。 隨著劉兆玄公布了第二波內閣名單,新政府就要上路了,馬英九會怎樣當總統?新貴們千萬停、聽、看,可別以為馬英九還依然是「小白兔」! 而一個威權日盛的新總統,身邊又愛運用「好朋友」,如金溥聰等「沒官沒職」的人,對部屬「下指導棋」。將來,馬總統身邊最親信的「影子內閣」,劉兆玄的「正式內閣」,兩者之間,會「肝膽相照」;還是「肝膽俱裂」?好戲,還多著呢! 《本文的精要版同步刊登於【今周刊】593期P42~44》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