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16 07:36:55瀏覽4423|回應6|推薦7 | |
前言:連勝文與柯文哲當心啦,你們的對手將不是對方陣營,而是當你們都是「黨中央」所不喜的人氣王時,深藍與深綠將要對付你們的小刀、暗箭、扒糞‧‧‧也已經蓄勢待發了。 ===【透視鏡】=== 福禍相依、亢龍有悔,柯文哲和連勝文可要當心啦,瞄準你們的暗箭、小刀、扒糞‧‧‧蓄勢待發! 選戰的腳步逼近,柯文哲和連勝文最好重新翻翻當初蘇嘉全「從天堂到地獄」的故事,想一想蘇嘉全如何由差點打敗胡志強之「瘋狗浪」高人氣,迅速因「農舍」而遍體鱗傷。 台灣早就是不正常社會,政治是個「絞肉機」,兩位「政治素人人氣王」既然想要「進廚房」,都該好好體會一下台灣選舉過程中最殘忍的「造神」與「毀神」之循環,未雨綢繆。 柯文哲與連勝文不要心存僥倖,暗箭與小刀絕不會「溫良恭儉讓」! 才沒幾天的光彩,如今,藍綠兩陣營的人氣王,一個被爆「二十萬元紅酒」,一個被說是「話太真、卻太傷」,原本的「說什麼、做什麼都對」被捧上天,一夕之間竟已有「說什麼、做什麼都錯」的新危機。 真實的台灣,就是如此的殘忍,選舉早就是卑劣政治的溫床。 政客,永遠都是最敏感的,特別是既得利益者,不管在朝或在野,都容不得他人分享權勢。 所以面對著不論朝野的當權者不喜歡的新秀,既得利益者永遠暗藏殺機,見縫必插針、有洞就要鑽。只要有機會,濫權的粗暴,硬抝的荒謬‧‧‧絕對、絕對的絕對,一定就會死灰復燃了。 二○一四大選年,不要以為又是新的「風雲再起」。這些年「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早就讓選民看透台灣政治的本質只是「大風吹」,走馬燈的人物來來去去,台灣的命數點滴流失。 因為,選舉再也不是「正面力量」,一場又一場的選舉,早就是一場又一場「負面」表列的選舉,無聊透頂,更是傷害台灣。 一九九四年的那一次被宣稱是「四百年來第一戰」,選舉還是「正面表列」的,陳水扁的「快樂希望」,宋楚瑜的「走透透」,陳定南的「青天政治」,都是替台灣帶動起一種新型態的民眾政治參與的風潮。 那個時候參與政治、投入選舉,早就不再是「殺頭」的事業,低風險、享受歡樂、沒有悲情,愉快的政治參與,從那時起,取代了對抗威權的悲情。 但台灣的政客,不分藍綠,卻非要搞到「對抗」,卑劣,才能從中取利。 曾經,台灣有一種「時代精神」,人民可以改變點什麼?人民可以對政治要求些什麼?人民可能可以當家作主,「台灣人民出頭天」那一種樂觀情緒,曾經是台灣的主流,俱往矣‧‧‧ 不幸的是,為選舉而選舉之政治進程馬上扭曲了台灣發展,一九九四年,從外省掛菁英趙少康和本省籍新秀陳水扁的緊張競選,藍綠和省籍,藉著「統獨」這種假議題無限上綱。 緊接著一九九六年第一次總統直選,內有威權國民黨「主流╱非主流」鬥爭的延續,還有李登輝援引地方勢力,帶動「黑金政治」、加上宋楚瑜這位末代省長以行政資源進行地方派系樁角「綁樁」、政治早就偏離正軌。 更有無聊、無知加無理的中國共產黨,東風飛彈胡亂飛,民族主義傷民主。 從此,台灣的民主和選舉就變調了,不旋踵進入了「板塊」年代,從李登輝、到連戰與宋楚瑜、陳水扁到馬英九,政治領袖從此用盡一切手段,進行各類各式的切割,強迫所謂的「中性選民」選邊站! 一次又一次的操弄,一次又一次的割喉,統獨和族群和敵我對抗,成了「切割手術刀」,台灣被迫成為兩極化的社會,兩極化,才有只問立場,不論是非的操弄空間。 為了保權位,不論事陳水扁或是馬英九當政,總是鼓吹起「對抗」與「指控」,不再乎是否價值統一、是非對錯,為了選票而選舉,是這種爛政治、卑劣手法所開的花,結的果。 陳水扁是「選舉總路線」開創者,從台北市議員到大位,才短短十幾年的光景。讓陳水扁相信了政策論述、政策路線、政務人才、政績目標都是不重要,這是「虛無現實主義」,上帝不存在,一切都可為,只要能號召出「熱情」與「受迫害感」,「到時選舉見真章」。 面對陳水扁的「選舉技術決定論」的「選舉總路線」,國民黨一路挨打,也相信了「選舉技術決定論」才是王道。 終於,讓馬英九拿到了便宜,國民黨內,「選舉技術決定論」最懂門道,又有戰功佐證的,正是惟一能不斷擊敗陳水扁的馬英九。 金溥聰被視為是馬英九的「戰神」,金氏兵法正是以「善惡兩邊分,挺馬放中間」之「鬼神對比,焦躁動員」為心法。 這方法,脫胎於陳水扁的「選舉總路線」! 「選舉總路線」之下,製造了「選舉大扭曲」。 在激化對立中,不論是深綠或是深藍都「綁架」了各自的陣營,極端立場,取代了慎思明辯,「含淚」、「含怨」投票,成了選民每一次走進投票所時,無奈的宿命。 所以,連勝文與柯文哲當心啦,你們的對手將不是對方陣營,而是當你們都是「黨中央」所不喜的人氣王時,深藍與深綠將要對付你們的小刀、暗箭、扒糞‧‧‧也已經蓄勢待發了。 其實,這樣子的發展,也是滿好的!對台灣選民來說,不要每次選舉都是靠著文宣和媒體來「造神」,能經過政客「毀神」之檢驗者,也才能夠給選民看到候選人更真實的面貌‧‧‧ 《本文部分內容已發表於 20140115Yahoo 奇摩》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