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冰腳冷、經量少 調理從補氣、益血、養陽著手
2009/12/31 09:57:41瀏覽1300|回應0|推薦0
更新日期:2009/12/31 00:57【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許多女性發生手腳冰冷問題,往往也常伴隨月經量少的現象。台北市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師楊素卿表示,古籍中提到「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冬天常見許多人出現手腳冰冷現象。門診中,一些女性患者可見手指手部非常冰冷,臉色蒼白,也可能有月經量越來越少的現象,晚上睡覺時,也常因為手腳不溫而影響睡眠。

中醫師楊素卿表示,手腳冰冷中醫稱為「厥逆」,與感受寒邪、氣血兩虛、陽氣不足等原因有關。中醫認為,女性虛寒體質表示氣血不足,因為氣血虛造成的血液運行不暢、四肢末稍無法使血液充分供應,所以容易有手腳冰冷問題。手腳冰冷常見成因包括如,吃太多生冷的蔬果,喝太多減肥綠茶飲料,導致身體偏寒,或是偏食不吃澱粉、肉類食物,壓力大精神緊張,影響血液循環,貧血的人、甲狀腺功能低下的人、老年人,體質虛弱的人,都是常見影響族群。

醫師指出,在門診把脈時,常會接觸到一些女性患者手指手部非常冰冷,臉色蒼白,主訴近來月經量越來越少,晚上睡覺時,手腳不溫而無法入睡。尤其在氣溫驟降時,低溫容易發生氣血不暢現象;因為天氣變涼,人體血管收縮、血液回流能力就會減弱,因為四肢屬末稍,血液循環更不暢,所以會手腳冰冷。因此冬天應隨時注意保暖。

中醫調理手腳冰冷,從補氣益血、養陽著手。楊素卿表示,女性患者多見於「氣血兩虛」者,尤其是在月經後;而「陽氣不足」,多見於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因為陽氣不夠,所以四肢不溫,這類體質者,採補氣益血、養陽是調理的關鍵。

常見的「氣血兩虛」問題,多見於女性患者,尤其是在月經後;而陽氣不足,多見於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因為陽氣不夠,所以四肢不溫,要想溫煦四肢,補氣益血、養陽是調理的關鍵。此外,當氣血兩虛、陽氣不足,所造成的血液運行不暢、血液量不足,若再加上長期吃生冷蔬果或喝冰涼飲料之後,會影響血氣運行就更加不暢,血不能達到四肢末端,因此治療期間,應注意這些飲食禁忌。

楊醫師表示,中醫臨床上常應用一些溫補的藥膳調理,如:當歸生薑羊肉湯(羊肉、生薑、當歸)、四物湯(當歸、川芎、芍藥、地黃)、麻油雞(麻油、雞、薑、酒)、十全大補湯(人參、熟地黃、黃耆、白朮、當歸、芍藥、川芎、茯苓、甘草、肉桂、生薑、大棗)等,來補氣養血,加速血液循環,活血通絡,到達末稍,溫暖四肢。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ren32683&aid=36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