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惟鈞 今年大學指考、二次基測成績已出爐,又見幾家歡喜幾家愁,同事及親友們裡面有不少孩子也是今年參加指考、基測,結果以不滿意成績者居多。 每逢指考、基測成績公佈的那幾天,家長們的電話或談天裡,多半會提到孩子的分數高低,或是臨場應試狀況是否達到平日水準。家長們對子女的期望普遍較高,若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如預期,自然失落感也深。 相較之下,有不少家長們比考場的子女還重視其分數表現,有的是花大錢補習,有些則是請家教到家指導;更有同事直說沒臉面對大家的關心,也有一位鄰居哽咽著要讓兒子重考……在大學錄取率達九成多的現代,仍有許多國人懷抱著「高分為天,低分為地」的觀念,甚至引起無數家庭生活的波瀾。 這現象看在曾落榜的筆者眼裡,無論是指考、基測還是推甄的成績單,它不過是一顆顆濃縮孩子學習優劣的數字糖,高分糖的甜蜜自然是美,而低分糖雖缺少了點濃度,但在高甜度分數的榮光下,卻有一個叫「虛榮」的傢伙在晃腦搖頭。在高純度考試成績蜜度的口感下,相對起甜蜜度低的考生,往往有著「不用功」或「笨」的陰影。 這樣說好了:指考、基測分數下的家庭危機,隱含著光宗耀祖或名落孫山的等第價值觀,在家長們的「文憑主義」情結裡,分數和孩子將來的出息程度成正比,更關係著長輩們臉面顏色的患得患失。下筆至此,我不得不又扛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老生常談。 對學齡期的孩子而言,學習不光是自己的事,更是父母的事。孩子們的成績好壞,若是不能和父母的栽培及期望成正比,那麼父母親的失落感可想而知。子女的學習成績左右著家長喜怒哀樂的命門,但孩子學習成績的高低,能否等同於個人綜合素質,甚至是反應將來生存能力的強弱呢? 最後,筆者更想表達的是,指考、基測或推甄只是諸多人生考驗的一次成績,考好並不表示從此一帆風順,考爛更非世紀末日,天生我才必有用,何況天生資質各不同。每個人生旅程,均有其存在之價值,各擅勝場,皆有收穫,何苦拿指考、基測成績較量?一次考場得意,改日情場、職場還得盡力;一次考差莫失意,努力付出、人生舞台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