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陀法語(達爾卡法師)-4月
2012/09/11 02:13:50瀏覽123|回應1|推薦3

四月


四月一日

  心本來是明亮的,卻被外來的污垢所玷污,凡夫不明白這點,所以他們沒有修養心。心本是明亮的,故能清除外來的污垢,聖潔的弟子瞭解這點,所以他們有修養心。


四月二日

  誰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誰又是自己最大的敵人?身體、言語、思想不純淨的人,即使聲明說:『我們愛惜自己。』他們依然是自己最大的敵人。為甚麼呢?因為他們以對待敵人的身體、言語、思想對待自己。身體、言語、思想純淨的人,即使聲明說:『我們不愛惜自己。』他們依然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為甚麼呢?因為他們以對待朋友的身體、言語、思想對待自己。


四月三日

  貪欲、瞋恨、邪見都是不純潔正當的。因為貪欲、瞋恨、邪見而造的身業、口業、意業也都是不純正的。因為心被貪欲、瞋恨、邪見所蒙蔽、不能自制,以致用處罰、監禁、罰款、辱罵、排斥或以『強權即公理』等手段來迫害他人,使他人痛苦的行為也都是不純正的。


四月四日

  有四種素質能促使世間前進,即警覺的成就、細心的成就、善交朋友的成就和平衡生活的成就。

  何謂警覺的成就?即一個人無論從事那一門行業,如耕種、經商、畜牧、當射手、侍奉君王、當工匠等等,都能逐漸熟練精通、毫不厭倦、能靈活應用不同的方法或途徑去安排與進行工作。

  何謂細心的成就?即一個人對於任何通過工作與努力,勞力與汗水,以公正合法的途徑所賺取的財富,都能節儉及加以看守,確保它不為君王掠奪、強盜搶劫、水火毀滅及因不肖子孫而喪失。

  何謂善交朋友的成就?一個人無論住在任何鄉村或城巿,都能與有修養、信心、德行、布施與智慧的老少接觸、交談與討論。他的言語行動都根據有信者之信心、有德者之德行、有布施者之布施、有智慧者之智慧。

  何謂平衡生活的成就?即一個人知道自己的收入與支出。他既不侈奢,也不吝嗇,能量入為出。有如金匠或他的學徒在提秤時,知道一邊向下沉多少,另一邊向上翹多少。同樣的,這人知道自己的收入與支出。收入少卻又揮霍無度的人,會被他人說:『他享其財富,有如一個為吃粒蘋果而將整棵樹砍下的人一般。』收入豐盈卻很吝嗇的人,會被他人說:『他會死得如乞丐一般。』

  有四種途徑會使人喪失他所累積之財富:荒淫、放蕩、酗酒、賭博和結交惡友,設想有一個大水箱,內有四個入口,四個出口。一個人關了入口,開了出口,如果沒有下雨,水量將逐漸減少。同樣的,財富也通由這四個途徑而喪失。

  有四種途徑使人保留他所累積之財富:設想有一個大水箱,內有四個入口,四個出口。一個人開了入口,關了出口。如果有下雨,水量將逐漸增加。同樣的,財富也通由這四個途徑而保留。


四月五日

  有三種不純正的思想。哪三種?即自高自大的思想、爭奪名利的思想、為他人憂慮的思想。


四月六日

  在家弟子不應經營五種。哪五種?即從事屠宰業、販賣奴隸、武器、酒類和毒品。


四月七日

  一個人若具備有四種素質便會被視為好人。哪四種?

  一個好人,即使有人提問,他也不會講別人的缺點,如果沒人提問,他更不會講了。假如被提問而又非回答不可時,他也只是簡略地、含蓄地、勉強地講述。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好人。

  再者,一個好人,即使沒有人提問,他也會講別人的優點,如果有人提問,他當然會講了。假如被提問而又非回答不可時,他會詳盡地、毫不猶豫地、毫不隱瞞地講述。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好人。

  再者,一個好人,即使沒人提問,他也會講自己的缺點;如果有人提問,他當然會講了。假如被提問而非回答不可時,他會詳盡地,毫不猶豫地、毫不隱瞞地講述。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好人。

  最後,一個好人,即使有人提問,他也不會講自己的優點;如果沒人提問,他更不會講了。假如被提問而又非回答不可時,他也只是簡略地、含蓄地、勉強地講述。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好人。


四月八日

  一個人若貪婪多欲、汲汲營求、心意歹毒、思想腐敗、粗心大意、放蕩不羈、心念雜亂、不懂得控制感官,那麼,即使他拉住我袈裟邊沿緊跟隨我,也離我很遠。為甚麼呢?因為他看不見佛法。看不見佛法就是看不見我。

  一個人若不貪婪多欲、不汲汲營求、心地純正、善良、念念分明、泰然自若、心平氣和、心念專注、能控制感官,那麼,他即使住在百里之外,也離我很近。為甚麼呢?因為他看見了佛法。看見了佛法就是看見了我。

  雖然身近平靜者,
  卻汲汲營求、片刻不歇,
  這沸騰者離已平靜者何其遠!
  這激動者離已冷靜者何其遠!
  這貪婪者離已知足者何其遠!
  洞悉佛法,擺脫欲愛,
  智者滅除一切欲望,
  他靜如一池無風止水,
  這平靜者離已平靜者何其近!
  這冷靜者離已冷靜者何其近!
  這知足者離已知足者何其近!


四月九日

  如來自成道至涅槃所說的一切法,句句屬實,並無捏造。正因如此,他才被稱為『如來』。


四月十日

  仇敵對仇敵所致之傷
  憎恨者對憎恨者所致之傷
  也比不上一顆受不良引導之心
  所致之傷更慘痛
  非母親,非父親
  亦非其他親屬
  能比得上一顆受良好引導之心
  使人得到更大益處


四月十一日

  要增強自己的耐性,一個人應如此思想:『沒有耐性的人今世苦惱,所造的業導致來世也苦惱。』他應想:『雖然這痛苦是因為他人的錯誤行為所引起,受苦的卻是我的肉身,使我感覺痛苦的卻是我自己。他應想:這痛苦能消除我的業障。』又應想:『如果沒有做錯者,我又如何鍛鍊耐性以達至圓滿呢?』他還應想:『現在他雖是個做錯者,以前也許曾是我的恩人。他應想:『他是一個做錯者同時也是一個恩人,因為通過他,我才能鍛鍊耐性。』他又應想:『眾生就有如我的子女,誰會因兒女的過失而大發雷霆?』又應想:『他冒犯我可能是因為我有一些過錯,我應努力糾正。』


四月十二日

  一位憤怒的男士或女士為他的對手製造了七種有利的情況。哪七種?

  比如有一個人如此詛咒他的對手:『我希望他很醜陋。』為甚麼呢?因為人不喜歡有個美麗的對手。這人被憤怒所壓倒、擊敗,縱使他已沐浴、塗油、修齊頭髮、鬍子、穿上清潔衣服,他還是因氣惱而醜陋。

  又比如一個人如此詛咒他的對手:『我希望他睡得不好。』為甚麼呢?因為人不喜歡他的對手睡得好。這人被憤怒所壓倒擊敗,縱使他躺在鋪著羊毛毯的床,床上另有一張白羊毛織成的床單,一個繡花套,一張珍貴的羚羊皮還掛有罩蓬,四端各放有紅坐墊,他還是因憤怒而睡得不好。

  又比如有一個人如此詛咒他的對手:『我希望他變得貧窮。』為甚麼呢?因為人不喜歡他的對手富裕。這人被憤怒所壓倒擊敗,縱使是通過精力、勞力與汗水,以正當合法的途徑所獲得的財富,也會由於他制服不了憤怒而被國王下令沒收到國庫。

  又比如有一個人如此詛咒他的對手:『我希望他是個無名小卒。』為甚麼呢?因為人不喜歡他的對手聲名顯赫。這人被憤怒所壓倒、擊敗,縱使曾贏得甚麼名譽,也會由於他制服不了憤怒而失去。

  又比如有一個人如此詛咒他的對手:『我希望他孤獨無友。』為甚麼呢?因為人不喜歡他的對手結交了許多朋友。這人被憤怒所壓倒擊敗,縱使有朋友、至親、親戚和族人,也會由於他制服不了憤怒而疏遠他。

  最後,比如有一個人如此詛咒他的對手:『我希望他入地獄。』為甚麼呢?因為人不喜歡他的對手升入天堂。這人被憤怒所壓倒擊敗,以致在身、口、意業上處置不當,使他墜入地獄。

  這些就是憤怒的男士或女士為他的對手所製造的七種有利情況。


四月十三日

  有如一位痲風病患者,四肢遭到寄生蟲的侵蝕而潰爛和殘缺。他的傷口因指甲的搔癢而裂開,身體因躺在木炭坑而燒傷。他越是這麼做,傷口就越腐化、惡臭和潰爛。搔癢只帶來一點慰藉罷了。同樣的,尚未擺脫對感官之欲的執著的眾生,因為不斷地渴求,對感官欲樂就越熱中,於是繼續追求。他越追求就越執著和熱中於它們,這只帶來一點的慰藉罷了。


四月十四日

  懶散怠惰會造成六種危害。它會使人這麼想:『太冷了』而不做工;想著『太熱了』而不做工;想著:『太早了』而不做工;想著:『太遲了』而不做工;想著:『太餓了』而不做工;想著『太飽了』而不做工。


四月十五日

  當喬達摩向園中群眾說法時,他既不讚揚他們,也不貶抑他們;相反的,他以佛法來歡娛、振奮、激勵群眾。從喬達摩口中傳出來的妙音具備八種特性:明了、易懂、悅耳、易聞、流利、清楚、深沉、宏亮。因此,當他教導群眾時,聲音能直達群眾之耳。聽完佛法,群眾倍覺喜悅、振奮、激發。他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喬達摩,依依不捨地離開。


四月十六日

  從一個人的行為可以辨別出他是智者或愚者。智慧是通過一個人的行為展現出來的。


四月十七日

  專心修行的聖潔弟子對如來有著堅如磐石的信心。他對如來及其教誨堅信不疑、毫不動搖。這個弟子意志堅強,力求斷除惡習、培育善習,他勤奮用功,努力實行,絕不使善行停止。


四月十八日

  在瞋念升起時,人應即刻加以克制。克制的方法共有五個。哪五個?即在任何瞋念升起時,他應培育慈愛心。在任何瞋念升起時,他應培育悲憫心。在任何瞋念升起時,他應培育捨心(捨棄一切而無所執著的心)在任何瞋念升起時,他應轉移注意力,將它忘卻。在任何瞋念升起,他應把它當成是由自己引起,應如此想:『這是自己造的業,是自己造業自己受,一切行為舉動是業的本質、親屬與基礎。一個人造了善業或惡業,都會成為那善業或惡業的繼承人。

  應用這五個方法,就可將瞋念去除。


四月十九日

  我會把法鏡傳給你。人若有了它,就能滿懷信心地說:『我不會墮入惡道為畜牲或惡鬼。我是證得預流果的修行者。我不再煩惱,一定能證悟正覺。』

  甚麼是法鏡?聖潔弟子對佛陀具有堅如磐石的信心,想著:『世尊是一位無上士(世間最尊貴者)、正遍知(能正確遍知一切事物)、明行足(德行與善行都圓滿具足)、善逝(雖入涅槃卻從不捨棄眾生)、世間解(瞭解世間一切事理)、調御丈夫(能善巧調御眾生的根性,化導他們)、天人師(教化天神與人之導師)、應供(德行圓滿,受人天供養)、世尊(世人所共同尊重者)。』

  聖潔弟子對佛法具有堅如磐石的信心,想著:『世尊對佛法的教導達至盡善盡美。佛法是顯見的,不為時間所限,人人都可親身嚐試的,佛法是上進的,智者可以自己證得。』

  聖潔弟子對僧團具有堅如磐石的信心,想著:『佛陀的弟子修習得很愉快、修習得很直截、修習得很正確、修習得很有規律。這四對人,這八種人都值得供養、殷勤招待、贈送禮物及合掌頂禮。他們是世間無比的善好的源頭。』

  再者,聖潔弟子具有受聖潔者所讚賞的德行—全面完整、完美無缺、有助於解脫、為智者所讚美、不受世俗所影響、有助於禪定的德行。


四月廿日

  一個人或許無法知道他人的心念習性,但至少可以下決心去瞭解自己的心念習性。他可以依下法鍛鍊自己:一般男士、女士或青少年都愛打扮。在對鏡自照或觀看水中倒影時,一發現污點或粉刺,就設法將它清除,清除後便十分滿意、高興,想道:『乾淨的確很好。』同樣的,培育良好品格的最有效方法是自我反省。人應自問:『我時常貪婪或嗔恨或懶散或激動或疑惑或憤怒嗎?我的思想是清潔的或污穢的?感情是強烈的或平淡的?我是懶散的或精進的?我能控制或不能控制自己?』在自我檢討時,如果發現自己心境在日常生活中的確存有這些邪惡無益的心念,就應下定決心,加倍努力、奮發、提高警惕、全神貫注去斷除它們。反之,如果發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並無這些邪惡無益的心念,就應加倍努力去發展這些心境,進一步消除惡念。


四月廿一日

  當時,佛陀在本那勒尸(Benaves)住了一段日子後,便向苦行林出發。途中經過一座樹林,他便在一棵樹下靜坐片刻。當時,有三十位友好之人帶著妻子,結伴在林中遊玩。其中一位是單身漢,帶著一名大伙兒為他安排的妓女同行。當這群人正玩得高興的時候,那個妓女不聲不響地偷拿了他們的東西潛逃了。於是大伙兒四處尋找她。

  他們看到佛陀在樹下休息,便上前問道:『尊者,你有看見一個女人從此經過嗎?』

  於是,他們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佛陀。佛陀聽了,問道:『依你們的看法,是尋找那女人重要,還是尋找自我重要?』

  『尊者,說實在的,尋找自我比較重要。』

  『那麼,就請坐下,我來為你們說法。』

  於是,這群人坐下聽佛陀講解德行、天堂、危險、感官之樂的虛實性與腐敗性及放棄感官欲求的好處等。佛陀知道此刻他們的心念已脫離了障礙、能被訓練、振奮、喜悅;於是為他們解說諸佛特有的教誨—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四月廿二日

  沉迷於賭博有六種危害:若贏了,會激起對方怨恨;若輸了,會痛失錢財;所說的言語不被法庭接受;被朋友、官員疏遠;沒有人願意與他成親,因為人們都認為賭徒養不起妻子。


四月廿三日

  忍辱是最高的苦行。


四月廿四日

  我曾聽過『永持愛心是最偉大崇高的』之說。世尊就是這句話的證明者,因為他被證實是永持愛心的。


四月廿五日

  當時,有一名比丘患了痢疾,摔倒在自己的糞便中。世尊與阿難尊者正在視察宿舍。遇上這病僧,世尊問道:『比丘,你怎麼了?』

  『我患了痢疾。』

  『沒人照顧你嗎?』

  『沒有的,世尊。』

  『為何其他比丘不照顧你呢?』

  『因為我對他們沒有用處,世尊。』

  於是世尊對阿難說:『你去提水來,我們一起沖洗這病比丘。』水提來後,世尊負責倒水,阿難負責洗刷。沖洗完畢,兩人合力把病僧抬上床。

  過後,世尊召集眾僧,問道:『比丘們,為何不照顧那病比丘?』

  『因為他對我們沒有用處,世尊。』

  『你們都沒有父母在身旁照顧,如果彼此不相互照顧,又有誰來照顧你們呢?你們如果願意照顧我,就應該照顧患病之人。』


四月廿六日

  舍利弗尊者說有五種方法可以滅除升起了的嗔念。那五種呢?

  『就以一個言語潔淨,行為卻不潔淨的人為例子吧!假設有個穿著以破布製成的袈裟的僧人,看見路上有塊破布,便用左腳踩壓著,用右腳攤開,觀看它有利用價值,然後繼續上路。同樣的,對一個言語潔淨,行為卻不潔淨的人,我們不必理會他的行為;相反的,應注重他潔淨的地方。』

  『對於一個言語不潔淨,行為卻潔淨的人,我們又如何滅除嗔念呢?假設有一個被熾熱的天氣折磨得疲倦厭煩、喉乾口渴的人來到一個長滿青苔、水藻的池塘。他投身入池,撥開苔藻、再用雙手掬水來喝,全身備覺爽快,然後繼續上路。同樣的,對一個言語不潔淨,行為卻潔淨的人,我們不必理會他的言語;相反的,應注重他潔淨的地方。』

  『對於一個言語、行為不潔淨,心念卻不時達致清澈平靜的人又如何呢?假設有一個被熾熱的天氣折磨得疲倦厭煩、喉乾口渴的人,看見一個積滿水的牛蹄印坑,他於是想:「這是牛蹄印坑,如果我用雙手或找個杯來掬水,必定會把泥漿給攪拌上來,變得不適予飲用了。若我扒在地上,像牛一樣低頭飲水又如何呢?」想著他便如此做了。同樣的,對於一個言語、行為不潔淨,心念卻不時能達至清澈平靜的人,我們不必理會他的行為、言語,應注重他清澈、平靜的心念。』

  『對於一個言語、行為不潔淨、心念又不能達至清澈平靜的人又如何呢?假設有一個身患重病,痛苦難挨的人,獨自徒行在前後都沒有村落的大道上,既找不到合適的糧食與藥物,也找不到人來照顧或指引到另一個村落去。若有人看見他,一定會起憐憫之心,想著:「這可憐的人,若得不到他人的幫助,一定會死去。」同樣的,對於一個言行不潔淨,心念又不能達至清澈平靜的人,我們應發慈悲心,同情他,想著:「這可憐的人應放棄惡行、培育善行,否則死後一定不能輪迴到善道。」

  『對於一個言行潔淨,心念又清澈平靜的人,我們又如何滅除嗔念呢?假設有一個被熾熱的天氣折磨得疲倦厭煩、喉乾口渴的人,來到一個清涼澄澈的池塘。池邊萬木爭榮、林蔭蔽天,是個歇腳的好地方。於是他跳入水中沐浴暢飲一番,再躺在樹蔭下歇息。同樣的,對於這麼一個人,我們應想著他在言行上的潔淨與心念上的清澈平靜。』


四月廿七日

  如果你的敵人,
  在他的勢力領域中傷害你;
  你又何必心中懊惱,
  在自己領域中傷害自己。
  含著滿眶熱淚,
  你離開噓寒問暖、鼎力相助的家人。
  你何不離開敵人?
  何不撇下帶來莫大傷害的憤怒?
  把你圍困的憤怒,
  腐蝕了你努力培育的一切德行之根,
  誰會如此愚蠢呢?
  何以他造了惡業,
  你為之憤怒?
  難道你願意模仿他的惡行?
  如果有人激怒、煽動你,
  要你去造惡;
  你何必氣憤,
  何必如他所願。
  如果你生氣,
  他或許會受害、或許不,
  但你覺得氣憤,
  你必定自己受害。
  如果敵人氣昏了頭,
  自甘走上痛苦之道,
  難道你願意步他後塵?
  當敵人激你生氣以傷害你,
  讓這般怒意自行消失,
  別無謂的傷害自己。


四月廿八日

  錫達(Citta)居士對眾比丘說:『假設有一根繩子或一把牛軛將一頭黑公牛與一頭白公牛綁在一起,那麼應該說黑牛是白牛的枷鎖呢?還是白牛是黑牛的枷鎖呢?』

  『不!都不是,居士,黑牛、白牛都被繩子或牛軛所束縛。』

  『比丘們,與此同樣的,眼根不是物件的枷鎖,那物件也不是眼睛的枷鎖;因為它們二者而產生的欲望與執著才是枷鎖。耳根與聲音,鼻根與氣味、舌根與味道、心與念頭等都不是枷鎖。因為它們的相互配合而激起的欲望與執著才是真正的枷鎖。』

  『善哉!居士,你說得好。你具備了與佛陀精湛的教誨相一致的慧眼!』


四月廿九日

  金米拉(Kimbila)問世尊:『如來證入涅槃後,甚麼因素能使佛法持久?』

  『當如來證入涅槃後,如果男女僧眾、居士能夠敬重與注意佛、法、僧,能夠敬重與注意修行、禪定、熱誠、善好,那麼佛法就會持久。』


四月卅日

  當我告訴一些愚人『放棄它』時,他們卻說:『這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這沙門太強調小節了。』他們非但沒有放棄,還對我與其他要修行的人感到不滿。這形成了他們的堅韌、結實又牢固的枷鎖,不易被摧毀,有如一塊大木頭難被磨損一般。

(本文轉載自:http://book.bfnn.org/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bocha&aid=5721811

 回應文章

四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能斷法界空間可避開干擾
2012/09/11 11:20

求超亡魂精怪一大票。

離相不起分別,無是非對錯。

南無阿彌陀佛


四寶貫三教^*^無欲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