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26 21:26:57瀏覽389|回應0|推薦2 | |
國際化薪資才找得到一流人才 最近一年,跨國企業都把亞洲總部遷到上海、北京等地,並且大量起用本土人才,導致中高階人才的薪資大幅提高。中國企業主普遍相信:若想得到國際化人才,就得提供國際化的薪資報酬…… 《數位時代》撰文=彭若青 根據聯想集團日前披露的二○○五年全年業績報告,由於歐、美業務表現不佳以及重組開支上升,聯想二○○五年的純利只獲得一.七三億元,比同期大幅倒退八五%。 然而,董事長楊元慶二○○五至二○○六年的薪酬總額卻暴漲至二千一百七十五萬港元,是前年度的四百二十四萬港元四倍多。 這個數字在中國引發了廣泛的討論,楊元慶值不值這個錢還在其次,反倒是中國企業管理階層薪酬已經與國際接軌的這個現象,隨著媒體的一連串披露,正式浮出水面。 國際化人才vs.國際化薪資 在中國企業大舉向海外擴張的同時,缺乏國際人才的問題一直是最大的障礙,不久前悄悄落戶上海的104人力銀行大陸總經理鄧炳生指出,下列三種人才最受中國企業追捧:一、具有國際競爭力、熟悉WTO準則的高級管理人才;二、具專業技術及研發人才;三、懂資本及財務運作,了解東西方企業制度的高端人才。 這就難怪許多具有海外留學背景,以及跨國知名企業工作經驗的「海歸」派,很容易就可以在中國迅速崛起的國際企業當中搶到一個好位子,甚至獲得比在國外工作時更好的報酬,因為企業主普遍相信:企業若想得到國際化的人才,就得提供國際化的薪資報酬。也因此有了後來陳天橋用天價聘請唐駿,讓他從微軟跳槽到盛大,幫助盛大走向世界的一幕。 不僅是走上國際舞台的企業,中國高階經理人的薪水漲幅在近幾年來也拉出一條長紅。根據統計,從一九九八年開始,上市公司高階主管平均收入以每年近三○%的增幅上漲。 「近幾年來,不僅僅是高階主管的年薪增長很大,在整個上市公司群體當中,薪資大幅提高是一個普遍現象,」著名招聘機構Michael Page在上海的諮詢顧問孫鳳表示,最近一年,跨國企業都把亞洲總部遷到上海、北京等地,並且大量起用本土化人才,導致中間階層的薪資也大幅提高,「具有三到五年經驗的會計師,月薪三萬人民幣以上是很正常的事。」 中國人力資源進入「補漲」時期 相對於這些所謂「中間階層」在剛畢業的時候,只能領到一個月二千元,短短五年薪水增加十五倍,遠遠超過通貨膨脹率,這種現象在全世界大概絕無僅有。然而在業界人士眼中,這只不過是長期以來中國人力市場價值被低估之後的一種「彌補」和「回歸」,也是中國本土企業在外資壓境之下,為了留住優秀人才不得不的作法。 「與經濟市場變化相伴隨的是人才市場的變化。」負責協助聯想集團擬定薪資策略的人力資源顧問韜睿諮詢公司(Towers Perrin)顧問柴敏剛指出,「具有經營管理才能的高管非常稀缺,對這種人才的激烈競爭,導致高管薪酬的上漲。」 而對於那些想要躋身國際前沿的中國企業來說,現在要思考的不僅是經營策略,還包括員工的薪酬,因為薪酬上限同時攸關著員工的能力,「在今天的市場上,你不可能用二流的薪酬去招聘一流的人才。」國資委研究中心宏觀戰略部部長趙曉表示。 具有國際背景的高管們得以率先獲得和國際接軌的薪資。明星CEO如楊元慶等人,所領的年薪對於中國普通老百姓來說,相當於他們九百年的所得;接著是中間階層的主管,他們的工資也至少超過基層員工薪酬的十倍以上,跨國企業逐鹿中原,直接促進中國人力市場發生薪酬結構的巨變。 高薪酬的背後是高期望值 然而誰都明白,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令人豔羨的高薪酬背後當然是高期望值,在逐漸向市場經濟傾斜的中國,高管的薪酬水平得由他們的業績來決定。 「除了薪酬增加之外,高階主管的薪酬也和公司績效有著高度正相關性。」柴敏剛表示。這也是二○○四年七月,面對股東質疑「聯想集團為何去年盈利只增長三.五%」時,總裁楊元慶主動把自己年薪減少五○%之多的原因。 因此,雖然在過去五年中,高管的底薪都上漲了三○%到五○%,「但他們收入中的風險比例卻增加了兩倍多。」澳洲管理諮詢公司Egan & Associates公司薪酬諮詢師約翰.艾根(John Egan)表示。 現今的中國對於高階經理人來說,可能是最好的、也是最壞的時代。企業有實力提供和國際接軌的薪資水平延攬優秀人才;對個人而言,則是得到全世界人才同台較量的機會,如果本身沒有足以匹配的能力,那怕捧的是國營企業鐵飯碗,工作也會不保。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