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指月
2016/10/21 19:53:59瀏覽1029|回應0|推薦0

頂禮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之所以以「指月」這標題,來作讀經與聽聞法音的心得報告,不是在表明凡夫的我已有得到了什麼境界,什麼都不是,只是我以一顆惭愧的心,來闡述用「指月」的用意來闡明個人讀經的心得。

首先來說明「指月」的用意,用「指月」一語我栽於一段小故事來引喻,就是從前一個小和尚來寺裡跟老師父參學佛法,日經多年,小和尚總在常說:「來寺參學久矣!總未曾得到受用。」有日晚課時,老師父來到小和尚身邊:「跟我來」,小和尚跟隨師父走出寺院,老師父以手指指向天上問小和尚:「汝看到何物?」小和尚雙眼只直繞著師父的手指頭看,便跟師父答曰:「手指」,師父搖了搖頭向小和尚說:「怎麼不是看到『月亮』」師父隨後就走進寺內,小和尚原地捎一捎頭一頓遲疑,想著師父剛才所說的「月亮」,頓時小和尚大悟說:「噢!我懂了。」便豁然微笑的跑進了寺內。

從這段故事的引喻,啟示我們讀經的用意是要各人看到最後心中的月亮,不是在文字上著墨,繞著文字上跑,就好像還在看著手指一樣,轉不出這個圈圈,文字只是給我們眾生藉方便之門進入,「般若」無法用文字去形容得徹底,用文字就不是「般若」,只是用文字來言詮,好讓我們凡眾如何要去「行持」去開啟方便門,然後去悟到真如的本性,這才是最後要看到月亮的目的,就是說要悟到「文字般若」最大的用意,不然怎麼來找到這方便之門,有「文字般若」然後再產生「觀照般若」,然後再進入「實相般若」。

當然從「手指」到「月亮」,要看到最後的「月亮」過程中,是還有一段距離要走,也就是要看各人的行持;各人的緣生異別,去增長自己的資糧。世尊有開示:「每一眾生皆有佛性。」因此在未「般若」前,行人的行持跟精進都是在盡快找那扇方便之門,以見本性來悟「般若」。我是非常慚愧的佛弟子,發表感想到此,能跟諸位同學共同精進共勉來找那扇的門,同證菩提。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慚愧的佛弟子 鴻鈞

寫于恭讀「藉心經說真諦」後之暇時

引用本文:http://blog.udn.com/jtseng1979/78542497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tseng1979&aid=78542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