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10 07:25:59瀏覽50|回應0|推薦0 | |
冥意:邏輯邪45/66
果然是屎上最無情無義的屍哲
連「民」意也能歪成「冥」意
「民」本「冥」!不信,瞧瞧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如何依理性專業事實戲(謔評)論「民意之謬」:
1.民意複雜造成政府未必依民意行事:一、正反意見激烈對立,中立者少,造成分裂甚至內戰,如美國南北戰爭。二、大多數人中立,又欠激烈的少數,則政府無民意可依,但少數激烈的話將迫使政府依少數民意行事。如少數執政或在野時的民進黨在統獨、兩岸、核四、社福、正義等議題上便如此。
2.即使如英美民主高度發達、知識水準高、大眾傳播發達的國家,選民大多未依理性參政。而是利害關係優先,不然就被意見領袖抓著深層意識所操控。比如美國民眾對大陸的評價,在六四之前基於改革開放、抗蘇、市場誘因等而高度評價,之後一再滑落,至1995年中柯林頓政府在諸多因素下食言而允許李登輝訪美後,達到低點。同樣的李登輝抓著台灣的情結、悲哀、出頭天等深層意識,在意見領袖和媒體操控下,將兩岸對立升至頂點(繼任者陳水扁更會操弄由上而下的民粹,馬英九則受困於由下而上的民粹)。之後的政客當然又會隨著利益,時而傾中共時而傾台灣。
3.民主政治下大多數人為利害或其他因素,意見往往前後矛盾、言行不一,甚至無法反映民意。
4.在現代科技、大眾傳播、壓力團體、和政黨運作下,大眾的個人意見很少受重視,更遑論理性地反映民意或平衡報導,這由台灣無論解嚴前或後的媒體尤其李政權陳政權透過軟硬方式控制的媒體均可充分看出。在網路運作下又相反,鄉民屌絲憤青糞青噴子的冥意反變民意!
5.民意調查存在著調查方式影響其正確性、只能調查出簡單化的問題而無法做複雜的思辯、以調查結果影響民意、社會不夠開放不易調查出民意。以上均嚴重地出現在解嚴後的台灣,尤其前述台灣深層意識而非理性下民意所造成的【民調魔數:邏輯邪6】。
6.民意在個人價值與社會選擇間相互矛盾。依Arrow在《社會選擇與個人價值》的論證。民意須合聯結性(aPb意指a價值優於b)和遞移性(aPb,bPc,則aPc),但投票時卻不如此。設甲乙丙三選民,有abc三個選擇。甲的選擇是aPbPc,乙的選擇是bPcPa,丙的選擇是cPaPb,結果造成aPbPcPa,形成了民意循環,違背遞移性。依統計學計算,三個選民投票矛盾的機率是5.6%,機率隨選民增加而增。
7.精英的民意。精英理論認為「一切社會均存在著兩個階級: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Mosca的看法),只不過民主政治的統治精英是開放型的(Lasswell的看法),但這些精英不但不會公開他們的權力意圖,「相反的,他們充當一切被壓迫者的領袖,宣稱他們所追求的不是自己的私利,而是許多人的利益」(Pareto的看法)。其實政策的制定是由少數有權者決定,即使是反精英之民粹!
8.沈默的螺旋。以上種種因素造成了「有力少數、沈默多數」現象,多數人的意見在緘默中無法形成多數民意,少數強者的意見在螺旋中反而上升成為多數民意。解嚴後,「台灣優先至上」的民意便是在台灣及李登輝情結的支配下迅速地成為螺旋主流,之前占優勢的中國意識民意則被吞噬。李陳在兩岸間獨台、戒急用忍、二國論、一邊一國等政策形成過程中民意沈默螺旋之現像並非個案(馬英九時由下而上的民粹也造成民意的沈默螺旋),其實沈默螺旋理論原創者Noumann的靈感和論据便是來自60年代西德有關德國政策從一个德國、封鎖東德轉變成二個德國及東進東德之背景。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