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01 23:29:38瀏覽286|回應0|推薦4 | |
現實生活中,當孩子不聽話,或出現某些不良行為時,一些父母往往採用「打」的方式進行管教。 日前,在一項學術論壇上,有關專家說,一味對孩子實施暴力,給孩子帶來的不僅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靈的創傷和行為的扭曲。對孩子懲罰,「打」絕不是唯一方式。 在傳統的中國,自古就有「不打不成才」的古訓。許多打孩子的父母抱有這樣的認識:一是孩子是父母的,打自己的孩子天經地義;二是打孩子是家庭內部的事,「外人」無權干涉;三是打孩子是為了孩子好,打孩子的父母沒有過錯;四是很多人都知道「打人犯法」,但是卻與「打自己的孩子」是兩碼子事。 這些觀念都是父母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所思、所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他們眼裡,孩子不是一個獨立的人,而是大人的附屬物。所謂「為了孩子好」,並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事實上,對孩子進行暴力,很容易使孩子對父母嫉恨報復,學會說謊,甚至產生暴躁的性格。 其實,未成年的孩子可塑性極強,同時也已經有了自主意識。當他們「不聽話」的時候,父母最好能先問問自己,要讓孩子「聽」的「話」,會不會有什麼問題?是不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當孩子出現某些不良行為的時候,「打」~或許能夠讓孩子在壓力之下立即認錯、低頭,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如果從孩子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考量,循循善誘的引導、娓娓道來的教誨,以及對行為的強化訓練,則更能使孩子於點滴之中將正確的思想和行為轉化為自身的習慣。皮肉之苦只能給孩子消極、被動的警惕,而感悟教育則可以打動孩子的心靈。 同意教育不可沒有懲罰,「打」只不過是對孩子懲罰的一種方式,但絕不是唯一的方式。父母應多方學習和思考,不斷提高教子能力,這才是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徑,從而使孩子避免遭受皮肉之苦和心靈創傷,獲得身心健康的成長。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