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4/09 21:33:51瀏覽2085|回應6|推薦39 | |
親師座談會時老師告訴我,兒子沒補習就能進班上前五名,若是能參加補習,一定會更優秀 。對於老師的建議不是我沒聽進去,而是內心另有一番掙扎。 自從孩子進入小學就讀後,我就陪他們一起寫作業、溫習功課,沒補習反而增加許多親子相處的時光,有空時一起打羽毛球、騎腳踏車,不用趕著往返接送,生活也多了幾分悠閒。我告訴孩子正因為他們沒補習,才能把錢和時間省下來學琴、練琴,聽著兩個小孩坐在鋼琴前四手聯彈,快樂的笑語伴隨樂音流轉,更讓人寬慰做了正確的選擇。 我考量的是也許每天花一小時讀書,月考就能拿九十分,但要從九十分進階到一百分,可能就要巨細靡遺的讀上五、六個鐘頭,我倒寧可讓他少些壓力,多些時間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博覽群書、打球運動,成為身心健康的人。 孩子上國中後,我們逐步建立共同信念,授權他們安排自己的學習,大人只從旁協助,這樣一來不但他們的課業表現越來越好,最重要的是懂得規劃放學後的時間,依序完成每天的功課,不必讓父母擔心。遇到難題時,我們會一起討論尋求解答,真的不會做時,就讓孩子帶到學校請教老師或同學,再回來教我,這個模式讓孩子覺得很有成就感,也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致。 曾聽洪蘭教授說過主動學習的成效高於被動學習,也許沒有名師指引的摸索前進是迂迴難行的,但卻讓孩子面臨困難時會多方嘗試,不會停留原地等待別人教導,這樣的處事哲學對未來的人生助益良多,也是我不想逼孩子補習的原因。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