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20 23:24:55瀏覽541|回應0|推薦4 | |
(振興村水源傳奇) 假日午後,一群孩子在騎樓空地,用帆布圍成一方水池,打起水仗來了,嘩啦拉的水聲伴隨歡笑,讓人也有身歷其境的清涼。突然傳來鄰家大嬸斥責小孩的言語,仔細聆聽原來是大嬸慨歎孩子恣意浪費清水,要他們節約用水,還說起了過去取水的艱辛過程,在不經意間我聽到了屬於這個地方的水源傳奇。 日據時代時大嬸曾參與「水門」閘門的建造,閘門連接「新東圳」(內埔地區)、「蕃仔寮圳(繁華地區)及本村大圳後流經高朗、新圍、彭厝等地,供給民生用水及農田灌溉,採「輪番供水」(每五日供水一回),村人常於給水前清除大圳中的淤泥垃圾,以取得較為清潔的用水,挑回家注入「水井仔」(即蓄水池)內備用,往往需全家動員才能將水儲滿,所以倍覺珍貴。當時因衛生條件極差,並無污水處理或分流的措施,常可見穢物、動物屍體漂流其間,為了生存仍得硬著頭皮汲水。 光復後整建了水泥溝渠,約莫三、四十年前經本村「振隆宮」元帥爺指示於派出所左側鑿井,終得清洌水泉,後又建造大水塔、埋設管線,居民才有簡易自來水可用。一直到十餘年前都能得見村婦於水溝旁洗衣服、家具的身影。大嬸說:「知福、惜福才是真正有福。飲水思源,要從每一個人自身做起。你們過來看,這就是我家『水井仔』,到現在我都還保持著儲水的習慣。」我恍然大悟,舊式建築中家家戶戶都有蓄水池,我還曾為其不建水塔而百思不解,原來這就是關鍵所在。 孩子們好奇的探看「水井仔」,爭議阿婆是否在裡面養魚,令人不禁莞爾,大嬸解開了「水井仔」之謎,而小朋友也終於了解原來那並不是「魚池」,看來我應該不用再為請孩子節約用水而大費唇舌了。每一個人在「水井仔」中映照出天真的笑容,神奇的是大嬸滿佈風霜的臉彷彿在水波盪漾中回復了年輕時的光采 發表於鹽埔在地人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