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殯葬與生死》期中考重點整理 CH.1~CH.4
2009/11/01 03:01:13瀏覽2522|回應0|推薦0

《殯葬與生死》期中考重點整理        CH.1~CH.4               

請同學們結合此[重點整理]與[第一次平時作業]內容

CH.1

1. 「一體五面向」人學模式:生物心理社會倫理精神

2. 演化觀(進化論)19世紀英國 生物學達爾文。核心概念共祖天擇

3. 老子 :「出生入死,指人從生來,往死去,一切自然而然。

4. 「醫療」與「照護」對生死的態度:醫療—治療痊癒照護—關懷照顧

5. 「身心二元論」:17世紀法國 哲學家 笛卡兒理性主義 代表人物。

6. 臺灣的殯葬專業人員:「禮儀師」和「喪禮服務技術士」

7. 殯葬活動的真正核心部份:「遺體處理」。處理過程中充滿 人文意義(靈魂處理的奠祭儀式)

8. 「尊體」:是「尊重遺體」、「尊敬的遺體」之意,前題為「視死如生」

CH.2

1.        華人生死學的真義:後科學、非宗教、安生死

2.        西方心理關注的議題:靈魂、心靈、意識、行為、認知

3.        [研究邏輯思考規律的學問]稱為:「理則學,包括演繹邏輯歸納邏輯辯證邏輯。

4.        人的理性指向認知,並與  相互為用,由 認知 來主導。

5.        心理學在十九世紀下半葉步上科學化道路後,撇開對意識心靈方面問題的探究,著眼於行為的觀察,從而發展成「行為主義」。但物極必反,刺激出「人本心理學」的誕生

6.        華人生死學心理面向關鍵核心「中國人性論」

7.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不能事人,焉能事鬼,其生死觀屬於「現世主義」

8.        儒家→「內聖外王」,走向 入世  「內聖」: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之「修身」的為學與做人

9.        道家→「反璞(樸)歸真」,嚮往 避世

10.     華人生死學→指點人們如何妥善安頓生命。西方死亡學→協助世人如何適切面對死亡

11.     臺灣殯葬專業的文化:「本土化」→以漢民族為主的中華文化「在地化」→各地互異的禮俗活動

12.     臺灣殯葬禮儀:道教(含民間信仰)儀式→約6成佛教儀式→約3成

13.     倫理面看生死,包含:德性、義務、效益、關懷

CH.3

1.        社會面看生死,就群體分為家庭社會國家世界,分別以:法律、社會、政治、經濟為基本考量

2.        儒家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3.        「社區」:指共同擁有地理空間的群體,也可指具有共同特質、歸屬感及社會互動的群體,與「共同體」同意  「社區發展」:指一個地區的居民為增進集體福利而積極參與的發展活動

4.        「合群」:關心與服務社區的作為    社會學最早的譯名為群學

5.        臺灣生死學的進路為何:「淡化政治、推廣文教、創新經濟」

6.        「回歸自然」的殯葬與環境政策:海葬、樹葬、拋灑葬 等環保自然葬

7.        「全球化」相對→「本土化」  相同→「外來化」、「西化」

CH.4

1.        中國倫理思想著重→「關係與脈絡」   西方倫理思想強調→「個體與原則」

2.        後現代的華人生死學其哲學內涵(核心理念)為「中國人文自然主義」,知識性質 則是「從人生看宇宙」(P.49)

3.        傳統儒家倫理觀通過「中體外用論」指引,可以跟 關懷倫理學 融會貫通。

「中體」—是「儒家人文主義」與「道家自然主義」的融會貫通

「外用」—乃轉化西方「科學人文主義」以銜接「人文自然主義」

4.        關懷倫理學  儒家學說 的六項對比

(1)皆以情意作為道德之基礎   (2)皆重視人際的關係脈絡   (3)皆是在「[進入關係中]去貞定道德人格發展

(4)皆重視內在的主觀情意力量 (5)皆重視學習之自由與悅樂 (6)皆在培養道德成熟的性情中人

5.        「原則主義」:可以使用一些基本道德原則,以不變應萬變。   「脈絡主義」相對

6.        「脈絡主義」:主張就事論事,一切看情況而定。

7.        心智的「常識—知識—智慧」三階段對照於主體的「感性—理性—悟性」三層次

8.        生命倫理學的焦點是「生死尊嚴」

9.        醫病關係內涵的 特徵 包括(1)強調病人為主的醫療   (2)強調權利與義務為基礎的倫理

 (3)強調病患的知情同意與選擇   (4)強調醫療的商業化、消費者主義及契約化

10.         「死亡權利」:秉持「主觀條件操之在我,客觀形勢成之於人」的「盡人事,聽天命」態度,來選擇自己離開人間的方式。「死亡權利」的涵蓋面甚廣,從一般自殺、醫助自殺到安樂死都可以算在內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pl330&aid=345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