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是精神,也是價值──中華文化精神價值
2010/08/02 11:23:51瀏覽2114|回應20|推薦150

 . 

                                                                ( 網圖共賞:張大千畫慈湖圖 )

        是精神,也是價值──中華文化精神價值

精神”、”價值” 二者,是二名詞,實也是一。前者指人的形而上的高貴吧,與另一帶玄味的”靈魂”相仿;後者,指精神上的追求為人一生所值,甚且可以付上生命。從前我們慣用前一詞,而現代社會生存競爭劇烈底下,我們尚要追求形而上的高貴,因為值得,道理何在?自然因為於人於己都值得,故而無價,於是說價值。

為什麽提這個呢?因為我忽然想起:有些回應朋友的簡短回應文裡,涉及這個。

我不能是個長篇的論述者,在部落格上讀文受感或被引而聯想的看法,都只能簡筆為文,以下摘錄自送出過的小回應檔存,有關中華文化的,這裡留作紀念,也算是個人最後一篇部落格貼文了。( 可是檔上沒記貼處,不過文字是字字原樣無修的。)

還先一說:我已是有年紀的人了,受傳統文化薰陶較深,又慢慢奠定年少時接觸的信仰,所以筆底能有的温雅敦厚始終是我傾向的慕羨和試載,即使能力不逮。

固然,我年長後極其欣賞寬襟莊子保持開放的心,又敏察世間動靜而生那份瀟洒幽默,無奈我前大半生的嚴肅安靜讓我只能徒有一份慕羨而已。呀,一直好想探知同理心的上乘幽默是如何誕生的呢?

◆ * 我由年少就有一個問號:為什麼聽一闕中國藝術歌曲會有那種難捨如先人的情感很細緻的在血液中流淌的親切?是東方藝術的細緻感感人嗎?是家庭社會多少遺有那份含蓄不盡露婉轉不直白的元素讓我自然又直接感受那份東方美嗎?當讀一首”赤壁賦”,聽一闕二泉映月春江花月,甚至看一齣青春版牡丹亭崑劇……,那份既似似曾相識又如許陌生的微微惆悵就起了。我想:藝術美感不同於大自然美感那份普世同質性。藝術美感是後來的創造,有每個地域不同氣味的累積切膚民性民情,故各具特質。它要在熱愛敬榮中培養,疏遠了輕忽了就陌生了,祖先的細敏感情就成了異域的隔閡了。

◆ * 為什麼我們常說中華文化?歷史上自中原起始,大抵以敬天睦人和協自然等以漢文化(中原最早開展的強勢文化) 為核心理念和生活向周遭拓展,擴散,一面同化外族,也一面與外族文化揉合融和 (今日語是民族大融爐)。孫中山先生說五族共和,實在不止漢滿蒙回藏五族。數千年一些核心價值如尊天重道信念 (孔子老子等尤標榜) ,仁道思想,義氣長存的景仰,順應和遊適自然,敦親睦鄰的美德,勤儉守禮的重視等等,凝聚為中華文化的精神形貌和向心力量。所以,歴史的線和沿革,是中華文化的敦敦淳厚呀,霸道軍武從來不為士人推崇的目標呀!孔子講:"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老早就從他口中知道中華文化強調所向的呀;老子講:"慈、儉、不為天下先" ,也是淳厚謙和呀。不同的語氣,不同的俯瞰 (從"天"或從"道"),沿接下來,儒者或道者或再後來接納佛學修為禪者,這些思想大宗影響歷代士人政府,上下成風的,都講修和,以及有形而上的思量嚮往喜好呀!廣及大衆,民間也是尚勤尚和尚尊敬聖賢呀,都是敦和的民風。你想日本朝鮮馬哥索羅看見中國,除了繁榮,是民風之厚和彬彬尚禮,讓他們印象深刻吧。歐洲理性時代羨慕中國風,那時代的理性精神及其後的尚自然風氣說不定就是這陣東方風吹來啓發靈感的呢!

◆ * "中國文藝復興",形容得真好!遠接那個既理想又務實的人文── 發掘原早/原初的孔子那活潑的人道精神而不提其後既複雜也有僵執的儒家,是聰明的。"論語"中的普世價值較可與現在世界接軌(如"仁"接博愛,"恕"接同理心,"誠"接信實等等),更可助人們的入世精神把握現有的諸多機會和漸漸穩立的自尊自信。中華文化的靱性夠強原也遠自祖先源遠流長的務實經驗啊!

◆ * 固然古老文明有它的厚重沈滯幽怨抑壓道貌岸然等與今日世界格格不入或圬病處,但是,它的大度博天地至誠明自強不息敦厚仁義爾雅敬先人澤後代愛心良知等氣質理念何嘗不能與現代普世價值的公義博愛接軌?每個文化都有厚度,都有根源的自尊自信自豪。

.

◆ *【後記 2010/8/9】有一次,銀老談論之間,提到 " 忠恕之道 "四字,一言喚醒!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精神價值,是中華文化 " 仁者 '" 理想的精華,是孔門曾子所理解的孔子大道,最是傳神了。

忠,盡己,至誠之內在;恕,推己及人。

孔子有句著名的話:"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當時我畧有的回應,只連及信仰方面的聯想,故將此回應文貼在下面的回應欄上。

.

◆* 【後記 2011/7/24】2011/7/22 挪威偏激份子變成冷血殺手,槍擊少年夏令營,致85死。我腦中便一直迴旋孔子的中庸之道,那不偏激的,不走極端的中道精神。在《中庸》裡,子思記下了孔子的智語。之言"中"道,實為"嘉樂君子"必要之明("庸")。( 抄錄一些"從容中道"的話語,在下面回應欄中部之中庸項。)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ycelinlin&aid=4282125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paula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相信每個人在童年與少年期
2010/12/24 17:51

我相信每個人在童年與少年期都做過錯事與糊塗事,至少我願意承認!

但有沒有人及時指正是關鍵..通常正常家庭(父母重視管教者)的孩子長大後就不再犯..有教沒教,有關心沒關心,事大人絕對不能推卸的責任,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關係著他的一生!!

有的孩子生在沒大人關心的家庭,他沒有選擇餘地,那麼他就該自生自滅?就任他走到錯路上?我覺得我們大人們要發揮[兼善天下]的美德,發動有愛心有責任感的大人們一起努力關心這類的孩子..防微杜漸..而霸凌事件層出不窮,政府不能再遲疑再沒作為!想盡辦法也要提出權宜之計!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0-12-25 07:55 回覆:

說得好極了,"管教"與"關心"是關鍵。(您若寫在留言簿我仍會讀到的)

還有,我體認和祥温暖愉悅的家處氣氛也是關鍵,就像好土壤給植物生長,孩子在這樣的氛圍長大自會向心父母,且自勵成長。

順道分享昨晚平安夜,聽牧師講道一份美意:

"天的平安喜悅,讓我們感恩和願望:世界會因我(每個人)的存在而更好更美!讓我們一如燭火,為世界點燃着温暖與希望!"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庸至誠
2010/12/11 11:04

子思所傳孔子的《中庸》,印象深刻有這段:

'"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1-04-10 09:06 回覆:

( 剛寫的回應,寫心摯,心誠的 )

[ 如果把孝弟視為德目要守,那只是表面描述;事實上,那是很深入的親子之愛,很視密的親子之情。孔子不忘詩經:"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父慈,因為親,親近,親密,出自天然情感;子,自然相應,知,知恩,感恩,報恩。( 曾子說:"大孝尊親。"和 "慎終追遠"。) 而能孝,懷着這親情,當然能弟,兄弟姊妹之間真摯親愛,朋友之間真誠友愛── 連串的親愛、關懷、和體諒。孔子謂的 "汎愛衆而親仁。" 是親情乃仁之端故。

孝,出於心摯,自內而外。詩經比喻:"海風自南,吹彼荊薪。" 唐詩有:"慈母手中線---,報得三春暉。" 因為親情温暖似南風,似春暉,親愛,親近,故無刻或忘。這長懷於心的父母與子女間的"親",出自天然,也須培養。於是,孔子會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衆而親仁。"以及 "孝慈,則忠。" 所以有子是"乖寶寶",但是想得到底不及曾子深入。

現象觀察的是:如果只把孝弟視為德目須遵守,沒出自親愛,沒有體會或感受不到那份親情,那最後會出現"強守"的退轉:不孝,不弟。]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1-03-29 23:44 回覆:

還有這些讓我感動不已的句子:

"誠者,天之道也。"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 剛看了一部好動畫:"大學"1~4,看得津津有味,畫得真好,解說亦好。我從前讀到的不明晣處也因此大概疏通了,真好。我還從這裡1集末引到的"中庸"全部七集看完一遍呢!這大智慧歷久彌新。驚奇人的本質、人的修為和達道理想等等,古今一如啊!

http://blog.udn.com/suma100/5031814 )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1-03-29 23:56 回覆:

《中庸》的這一段,也是我熟得非常和嚼之愈甘的: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讀來的感覺,有如尚書有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隨着年紀閱歷愈感受中庸智慧的常新。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1-07-24 23:32 回覆:

《中庸》裡,子思記下智語:

"君子而時中。" "中立而不倚。" "君子遵道而行。" "君子依乎中庸。" "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 "知天。" "從容中道。"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道並行而不相悖。" "大德敦化。" "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悅,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 "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温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至誠無息。"  "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於是,君子知天,知道,知德,行乎中道。這"中",不偏不倚,不走極端,這"庸",解作必要。就是"嘉樂君子",有守中,時中的必要了。


盹龜雞~ 五月23日 科隆主教大教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華文化~
2010/09/12 07:19

這是我們長久沁潤所產生的核價值 , 與現代生活並無悖背啊.

倘若我們沒有中心思想, 沒有中國老祖宗 代代口耳相傳的忠孝節義, 人倫之道, 敬天師地法自然,瞭解各自的定位, 沒有俊俏的中國小品 教導我們溫柔婉約 , 真還不知道  我們和世界上其他的民族有怎樣的區別.

我們害在一個不讀書, 不懂讀書人氣節之道的前總統手裡, 打壓傳統的中國文明之後,人心惶惶, 失去所歸 , 看起來很忙, 卻不知道在忙些甚麼.

政治人物所種下的惡果, 如今只好要由全民來扛了.  別停下妳那清明的心和溫潤的筆啊, 我們需要妳適時的針貶呢.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0-09-13 05:21 回覆:

是的,尋覓老祖宗一些美好精神價值,發掘這東方文化可貢獻於世界的優點,歸入中心思想,立一個理智清明的生命。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化、文明
2010/09/10 07:33

這小段曾經的回應,也好一并附在這裡:

[ 一般,對於"文化""文明"也常混淆不清。"文化",是指人類一切活動總和,換言之,有人羣,就有文化,各各發展不同,不好說優劣。"文明"呢,我想就字面析"文化的明亮度"就傳神了。因為文明,大約相對於未開化或落後或甚至野蠻的意涵。物質文明不用說,眼見的。精神文明大約指能有較複雜的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發展出詩文藝術說理論述典章,能羣居諧處有默契發展出社會制度政治秩序經濟篷勃,社會人能守分際見教養知尊重講理有禮不動輒以拳頭比勝,等等。]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0-09-28 12:04 回覆:
一般,說"文化"的時候,抽象意謂居多。說"文明"的時候,是較具體的指謂,眼見的表現,如常說的"物質文明"、科技文明"、"道德文明"、"文明古國"、"文明里程碑"等;說"文化"的時候,抽象的理念的為多,如"文化精神"、"文化涵養"、"文化藝術境界"、"文化薰陶"、文化交流"、"文化力量"等。混淆使用,界定不必明顯的時候,如"文化貢獻"和"文明貢獻","西方文化"和"西方文明","文化特色"和"文明特色"。。一般而言,"文明"和"野蠻"相對,如"文明人"和"野蠻人"、"文明世界"和"蠻荒世界"、"精神文明"等。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文藝裡的"情"
2010/08/24 10:21

剛送出一則回應,是對中國文藝的一個"情"字着眼的:

" 中國文化對於愛,對於情,歷代以來,層層纖細,只是我們後人漸漸就不覺察了。辛老師娓娓而道,逐層剖析,歸結人心的"靈明",人心的"赤純"(赤子之心,赤子之純懷)。

這些戲曲的主題都講纏綿的海枯石爛般的愛情吧!我個人覺得:中國文藝觀(文學的藝術觀),人間的愛之外,尚有一個極傳神字眼"情"。"愛","仁者愛人","推己及人",努力做到真心相待的"尊重",如辛老師細說:"不要讓人不舒服,不喜歡,不耐煩。" 這也是"親民愛物"心那個親愛吧,有關係的或喜歡的親愛,在於親屬在於友誼在於愛戀的人。而"情",情是什麽呢?是情感,是情義,是情份,是情操,是情懐,是情感的濃度和厚度,一如男女那份"生死相許"的濃情厚意,戀戀不捨有永恆存在的期盼,如是若辛老師語"超越生死""超越時空",足以讓人魂牽夢縈,這不論在親情友情愛情皆如是,不會說感情淡化了,消失了,乾脆分了吧,是一些現代社會人的撇脫。

是以這份情,若是男女之間的愛情詩詞戲曲以纖細藝術手法呈現之際,就格外婉委迷人了!"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古代的敬天仰地
2010/08/20 20:52

再附一段回應文,實也涉中國文化的精神價值的:

談到中國人的敬仰天地,我馬上連想到孔子敬”天”,老子明”道”,於是有一段小回應。重點在這抽象言說的兩者,淵源卻是具象的。事實上,直至現代,人心中蘊天,本是抽象也是具象。抽象,是感應存有,卻無法描述。具象,是其為可禱對象,祈盼冥冥助心智清明,知所當行,甚且盼冥冥有正途上的指引,不至跌落。以下是這一段小回應。

不過,中國人敬仰天地也有一番演變的。

最早的神話時代如《山海經》裡的盤古夸父伏羲女媧后羿黃帝山君山鬼等等明明是人神混淆的奇怪傳說,寄托福澤子民後代等務實希望。古典的《詩經》《尚書》有很濃厚的位格神信念,例如:"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視四方,求民之莫。"(詩經裡對上帝監察的敬畏和對公平公義的盼望),"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尚書裡對上帝的畏懼和自省)。到春秋時代,孔子敬畏《易經》中標榜的"天",老子景仰觀天地法自然再法的"道",才見較抽象的非神格的形而上信仰用語。但是君王祭天,明明仍是肇因信"天"有監察祝福懲罰的模糊位格性。民間拜"玉皇大帝"也是拜"天"之下的管掌人間總神明/人格性神明。

換言之,由鬼神→ (位格)上帝+鬼神→ 天地抽象信念+鬼神,當中的具象描述和抽象描述,並不是夠清楚分得好的。像孔子雖敬天了,但也會參加牲祭。後世的仙仙佛佛景慕,也是抽象道理佛理摻雜具像人格神位。大概人對全然抽象的天地理念摸不到見不着難以把握故吧!無論如何,當中因有"信"(信念或信拜),而生"敬畏"精神,助於個人自律和社會道德秩序,這是無疑的。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0-08-21 09:40 回覆:
尚書詩經自孔子就錄訂傳下,大概是黃河北方思想;山海經是先秦神話,作者大概都是南方楚人的想象,口耳相傳始成於戰國。好像人類學對於人類宗教信仰從一神至多神鬼,或多神鬼至於一神,並無定論,各地域人感悟有差吧!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0-08-23 14:25 回覆:

孔子說的"敬鬼神而遠之",反映了:

1. 北方也有拜鬼神的風俗,孔子卻極力不主張這樣過份幻想,孔子是注重入世精神的人。

2.孔子把冥冥中諸多不可解歸為正向積極寄託盼望的"天(賦之使)命"觀,人慕天德同行,所謂"天行健而君子自強不息"。

大概就因這樣,他所删訂的向尚書詩經,選取"上帝"殷鑑的描述而不及鬼神。今人對他這方面的看法,(1)有神信仰者會贊同他,可能以為他矇矓有領悟上天訊息,(2)無神論者有些也可能欣賞他較理性的入世態度吧。


刁卿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細敏感情
2010/08/19 03:35

“藝術美感是後來的創造,有每個地域不同氣味的累積切膚民性民情,故各具特質。它要在熱愛敬榮中培養,疏遠了輕忽了就陌生了,祖先的細敏感情就成了異域的隔閡了。“

說得好!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0-08-20 11:21 回覆:
謝謝您!心思細膩的藝術家回應,讓我欣喜非常呢。您的留言簿不開放,我在您的《獨舞》(2月寫木雕作品) 裡回應兼留言了。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請不在回應中附廣告推銷啊!
2010/08/15 12:23

朋友們在回應的同時,請不好附廣告推銷,那讓我尷尬,會删掉的。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0-08-30 20:27 回覆:
終是删了一篇夾帶賣商業廣告的回應了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父的精神和生命價值觀
2010/08/11 16:24

說到精神價值,剛在銀老處的回應文,也移貼這裡,作紀念吧:

" 國父孫中山先生有一股熱血,勇往直前,但不能誤解是個天真和無知的革命者啊。若說天真無知,是應指空有熱度而無實在於現實的知識理想和行動吧!就看下面幾點事象:

1. 孫先生萌生革命想法不在幼年聽太平天国故事之時,不在隨兄在夏威夷長大,在香港求學少年,在西醫書院完成學業行醫的青年時,還不在中日甲午戰敗激憤心情底下上李鴻章萬言書談興革之時,是清政府這位有影響力也開明的權貴大臣拒絕之後,感受本已腐化在慈禧太后手中的王朝無望,反覆思索他成長中目覩的西方社會秩序,才興起起義念頭,推翻朽腐專制的帝制,仿効西方建立民主社會新中國的。

2. 在檀香山和香港成立的興中會為籌備起義工作,第一次在廣州起義,走漏風聲,不成,從此被清朝通緝,不得再踏進國門一步。想想,一個不能踏入國門的革命者,仍能影響到國內革命思潮風起雲湧,革命志士行動前仆後繼的,這個人夠傳奇,夠魅力,一定是非得有了不起的思想敏捷口才厲害行止人格氣慨動人,才夠力隻身在海外向華僑募款(光就槍械武器的偷偷製造購買運輸就驚人了),才感召到在國內實際行動的領軍黄興和組織死心塌地地專志赴湯蹈火啊!

3. "倫敦蒙難記",國際聲名大噪,一是傳奇哄動,中國有革命領袖藏匿海外,二是他的記述誠平真實愛國心火熱和勇氣智慧出色打動了他人。這次危機之中能讓外國老師畢直挺力相救就夠顯出這個人的素行得人信任了。這國際事件完全坦露出一個革命領袖處危不亂反而鎮靜用智的本色。

4. 以當日中國對世界的無知無聞,他能謙虛考察西方世界受其啓發,提得出 "民族民權民生" 的理念,就是一個開創新中國有前瞻性思維的領袖。仿効西方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平行和平衡,再加歷史傳統心得採考試及監察二權,希冀有更慎密更完備的權與能政治運作,也看出是一個大氣政治領袖的思維。

5. 就孫先生說的這一點:" 人類進化之原則與物種進化之原則不同。物種以競爭為原則,人類則以互助為原則。" 就看見一個深思孰慮人類整體發展和福祉廣大胸懷領袖。

5. 即使 "軍政訓政憲政" 三階段說也是考慮和針對當時國局的大混亂和潺弱,乃想出漸進的有過渡的能發揮力量有效的方案。

6. 深知 "知難",所以虛心觀察考察思索和學習,豈是 "無知"?"不做大官,要做大事" ,也身體力行退總統位做實業,豈是天真莽撞者所能躬身?

人,只要是人都有弱點缺點;但是,不論理想行動生命哲思國際眼光的先知先覺和起而行者──孫先生都令人敬服,堪稱脫離專制向民族民權民生開踏邁步新中國的國父。"

joycelinlin愷悅(joycelinlin) 於 2010-08-11 16:42 回覆:
1.2.3.4.5.6.7. 是七點,更正。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另貼連及個人信仰的
2010/08/02 11:44

這一段因連及信仰,另貼這兒了:

"夫道者,忠恕而已。一句話,簡明扼要的概括了「十誡」的意旨。" (銀老文字)

不知道能不能這樣看:忠恕,指盡己與推己及人啊,而十誡,這舊約的十誡,凡從反面言"不可"的已約括為新約的盡心盡意盡性盡力敬愛上帝與愛人如己;看得出相通在一個敬畏心和一個謙愛心。怎樣說呢?盡己,之謂忠,而己負天命(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這孔門之"知天命"),一個敬畏天地大道有存的心,恕,推己及人之謂恕,這是將心比心的愛;而新約"要"的正面二誡:敬畏神,愛人恕納如己。兩者道理就通在知敬知畏乃能自律自重,以及,將心比心的體諒和愛護他者乃能博愛。這是一個靈魂之所在!天理道理所在,不得棄。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