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23 12:02:29瀏覽1111|回應4|推薦58 | |
中國文化本來就有古聖人教導為人子女的要孝敬父母,必須能知道為什麼需要「以孝為先」的道理所在何處?才 能做到孝行的是真實正當的。否則年老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未知一時會發生什麼狀況?或遭遇不測生病跌倒,是急需有子女能優先來協助,若呼喚無人自然是子女不 孝。然子女為盼能達到「以孝為先」的事實,我們的古聖人教導子女首先要能「上體親心」,設身處地來假如自己是年老的父母在日常生活行為最希望需要的是什麼?就可能了解孝行的時機和事物是什麼就是恰當適合父母最希望需要的了。 為 了「上體親心」外還再三告誡子女「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如有什麼狀況能隨時找得到你來優先應對父母的需要。但台灣如今的社會人心,因時代潮流發展由農工 業到網路,現代一般子女能「上體親心」的少,而父母反而對子女「下體親心」的多,何況還有很多「啃老族」子無業女不嫁彼此親情很難維持。於是有人感嘆說: 現代「真正孝子」是身為父母對子女「下體親心」的「真孝子」,而不是子女在「上體親心」的孝子呀? 如此今日的社會人心,豈不是顛倒是非嗎?講是這樣講這是無法扭轉的潮流,又奈如何?君不見連立法院霸佔主席台也是有理說不清嗎?我有些年老的朋友子女流學各國,成家立業無法回台探望父母,而反倒是這些年老父母每年去英美等國去探望子女,然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台灣發展的潮流?自 從有中華民國建立軍公教警退休制度後,一般年老的父母生活能有最低需要安定保障,也能順利教養子女長大成家立業後,子女為有自己的家庭妻兒子女和工作環境 事業前途需要努力競爭,僅僅只能在公私餘暇想到應探望父母以表達孝思心情,至於「時機」、「事務」行孝對父母是否恰當適合,最希望需要的往往忽略多考慮, 且一心只想到能探望父母就是在孝敬父母的表達,其孝的真實性自然會有不正當性的? 比 如父母晚上九、十點鐘就要睡了,或是夜貓子早上八、點正好睡時,而你如此時探望,自然會不恰當的。或是父母有什麼習慣喜吃什麼不喜歡什麼、日常生活常缺什 麼,希望你購買什麼,子女為經濟負擔不捨為父母消費,父母的呼喚常以子女工作優先,推三推四不予父母優先應對,這就是子女不孝的行為。 若子女誠心能認真「上體親心」就會「以孝為先」以上顧慮就不會有不正當性的孝行了。 然 從人本立場人是父母所生成人,就有分不開的人和人的關係,且自小就必須有父母愛的關懷,勞心勞力、把屎把尿教養成人,要認識家庭有父母、夫婦、兄弟姐妹, 家族有叔伯、姨表親外戚,社會有朋友同事、長官部屬,三教九流,士農工商等關係存在,這是人必須自我發展相處誰也幫不上忙的。 也不是老相信神、佛就能自我成長的,而為人本分必須遵守自我的人與人相互應有的「親情關係」,方能分斷人的善惡好壞是非。家人聚餐鄰桌也是一家人出來用餐,這位老哥是他們的父親高齡103與民國同年。 手勁很大耳聰目明,78歲的小兒子說爸爸就愛一早到處趴趴走晚上才見到人影~ 哈哈握到103歲人瑞的手... 心情真好!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