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05 09:55:05瀏覽314|回應0|推薦23 | |
陽春三月,台美間恢復了TIFA談判,台北街頭已略感微熱,但令與談者深刻體認到的,不是氣溫上的變化,而是較ECFA更為棘手、前所未有的險境。 對面坐著的,是橫跨大洋而來的經貿專家,除了帶來歐巴馬的親筆信外,更揹負著國會轉嫁的選民壓力,尤其是替中部玉米帶畜牧業者的強力遊說,同樣也不輕鬆。 遠來是客,復談選擇台北來舉行,算是給足台灣面子,豈能不好好接待上賓?主權在民,期盼抵擋進口於國門外,稍一不慎而有閃失,凱道上局勢任誰也無法預料。前有猛將,後有追兵,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尷尬場面。 *********************** 美牛議題的解決,確實排除了TIFA復談的最後障礙,但效力也僅止於復談而已。何況最近日本放寬了對美牛進口的限制,此項有利於美國的發展,勢必將再度出現在談判桌上。但TIFA的開場白,不再是美牛議題優先,既然台灣已經讓步,就算再多讓一點,對美國來說威逼利誘也不是件難事,反而是美豬叩關叫陣的可能性最大。 美豬進口金額每年為4000萬到6000萬美元不等,十幾億元新台幣的貿易量其實不算多,但這只是純粹肉品部分,若是考量台灣民眾對於豬隻內臟的喜好,以及年輕族群對於冷凍豬肉接受的高程度(例如早餐店三明治、漢堡或是速食店漢堡等),貿易量倍增不成問題。若是能一併聯合加拿大進攻台灣市場,更有加乘效果。不過,步驟沒有這麼快,談判不會一下子就討論到要增加進口多少數量,還是得先要逼迫台灣自己修改政策才行。因此,打破牛豬分離的台灣政策宣示,相信是此次美利堅談判代表的主要課題之一。此項政策一經修改或廢棄,則後續攻城攻堅就輕易多了。 問題反過來要問我們自己,牛豬分離政策是否要堅持下去?如果勢必面臨修改或廢棄,要開放到什麼程度,數量或品項有無限制?但如果要堅持下去,有什麼可以尋求的強力支撐基礎? 第一個問題,牛豬分離政策雖是馬總統所宣示的,但隨著國際經貿環境的改變,區域整合愈形重要,台灣想加入TPP,勢必得靠美國指點明路,這也是政策之一,當政策與政策相衝突時,就存在著妥協或修正的空間,後者政策關乎台灣經濟命脈,重要性自然優先前者。然而,重要性不代表支持度,國內從事養豬及相關事業人口眾多,相對於開放美牛進口要來得複雜許多,貿然修正政策,眼前即刻面臨2014及2016兩道天險,這些因素都需考慮進去。縱使最後仍排除萬難,修正或廢棄牛豬分離政策,那要開放到什麼程度,是無任何限制的進口,或者規定要養多久、肉多少、內臟不准進口或豬隻特定種類等,這些細節部分也得未雨綢繆。 第二個問題,如果情勢變化非得堅持牛豬分離政策不可,當思考可尋求的強力支撐基礎為何。民氣可用乎?很可惜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民眾最在意的是價格高低,政策上的宣示並不能填飽肚子。何況美國商品某程度對於台灣民眾來說,還是比其他國家產品(日德韓除外)來得有競爭力。中國大陸市場乎?台灣豬肉外銷中國,美國豬肉進口台灣,確實曾有如此提議,但在中國學會養豬技術後,台幹便打包回家,順便也帶回了一大包袱,衍生家庭糾紛。 從問題推演來看,似乎只存在政策調整的可能性。不過,在調整之前,還是要用盡談判手段。談判不應以和為貴,而是要抱持著去吵架翻臉的心態與準備,第一次在台北談不歡而散這樣最好,看看北韓在六方面談哪一次不是與美國翻臉互撂狠話,但最後一刻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我們台灣也是一樣,縱使這次台北會談毫無成果,甚至降級到西雅圖、夏威夷甚至阿拉斯加談都無所謂,從一次又一次談判當中,才能揣測出對方的戰略意圖,兩國總不會為了豬隻問題翻臉到老死不相往來,問題沒那麼嚴重,靠的是耐心與毅力,寸土必爭與寸步不讓之手段,存在著奇妙的想像空間。 政府現階段要預設準備的,是想好在WTO爭端解決機制如何對美國提出控訴,以及WTO涵蓋協定下有哪些規定是我們可以作為安全閥使用的。這些談判準備,對於美豬議題的未來走向,具有關鍵地位,不可不慎。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