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我決定,對己負責
2012/06/11 10:59:01瀏覽236|回應1|推薦24

每逢星期一,學校允許小朋友帶自己的玩具到校分享,是兒子一個禮拜當中最期盼,也是感到最快樂的一件事。從星期五放學回家開始,就會聽到他叨唸要帶什麼玩具去比較好,星期六日當然也不得安寧,中途會更改數次也算正常。

有次放學接送,兒子班上有位女同學跑來跟我說,她帶來的書很受大家歡迎,讓她感到很困擾。乍聽之下覺得很奇怪,書受小朋友歡迎應該很高興才對,怎麼會很困擾呢?後來她說因為書傳來傳去,整天都沒有看到,因此不能跟大家解說裡面的內容。喔!原來如此,想帶書到學校當小老師,卻無法實現心願。小朋友就是這麼可愛,也很直接,這也是學校開放措施的目的之一。

然而,也不是每次都能讓兒子有星期一快樂時光。

今早開車上班途中,兒子突然在兒童座椅上急得哭起來。遇到這種狀況,得先詢問查明是什麼原因,該不會要上洗手間或是身體不舒服之類的?問明是因為忘記帶玩具,要我繞回家去拿。想了一下,直接回答:「不行。」接下來情況可想而知,大哭大鬧免不了,一直送到學校門口進去,我都沒有再開口。是有點殘忍,但不得不如此。

培養孩子自我決定要做的事,並對自己負責,這點相當的重要。其實我也可以選擇打開後行李廂,隨手拿一件玩具塞給兒子,也因此可能不會再哭鬧。但這樣做的話,只會讓他產生會哭會鬧便有糖吃的錯覺。也因此,應當在假日就決定好帶什麼玩具,出門前並再次檢查確實有帶到玩具,是對兒子的最基本要求,希望他能夠自己決定並自我負責。

孩子哭鬧,父母心裡頭其實也很難過不捨,旁人看了也會勸說:何必呢!孩子還小之類的話。但如果沒有從小培養這樣嚴格自我要求的習慣,就算到學校去,到社會職場就業,也會賴給別人怪東怪西,甚至怨天尤人,屆時,恐怕只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之嘆了!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hn6176&aid=6536369

 回應文章

De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第一次留言
2012/06/12 09:17

首先謝謝您到我家推薦。

看到您這篇文章頗有感觸。以我經驗看來,好像無法用訓練或是逞罰來達到『自我決定,對己負責』的效果。必須是個人內心實際的悔改才能成事。

舉個例來說。我家小朋友們都是帶便當上學。老媽子交代小朋友們每天放學進到家門第一件事不是放下書包或是進房間,而是將空便當盒放到廚房流理台上再去做別的事情。別看這麼一個簡單指令,成功率卻低得嚇人。老媽子用盡不論是循循善誘或是嚴厲教訓其效果都極為有限。老大從小學一直被碎碎唸到高中都是一樣的低成功率。現在到了大學好像好了一點,在學校吃完中飯會將便當盒洗乾淨再帶回來,所以沒人再去唸他了。

但有一些事情卻稍為說一下成功率就頗高。比如說上學前一定要把房間收乾淨。除非偶而因為時間來不及落荒逃出去追校車之外都還能滿足老媽子晨間內務檢查標準。

海天一景(john6176) 於 2012-06-12 09:53 回覆:

謝謝您的回應。

之所以會期盼孩子「自我決定,對己負責」,或許跟我從小受日式軍事訓練有關。

先祖父為日本時代職業軍人,做事絕對一板一眼,要求環境徹底清潔,當時雖然只是三五歲孩童,卻過著跟部隊生活沒兩樣,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都按班表排得好好的,就連上床睡覺拖鞋前後左右對齊併攏,做不好也要重來。

我認為每個人的脾氣習性都不一樣,純剛或純柔方式都難以訓練,純賞或純罰也難以收到效果,剛柔並濟恩威並施不就是部隊帶人帶心的要領?!就算後來在學校帶小朋友,也是同樣的手段,只是柔與恩多一些罷了。

確實如您所言,通常孩子是無法用訓練或是逞罰來達到『自我決定,對己負責』的效果,唯有透過真實體驗痛苦,孩子才會自覺反省。不過也會有些後遺症,例如短期內孩子可能只會跟媽媽訴說心情,對爸爸臭臉相對,完全不想理會等。^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