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1/27 11:37:49瀏覽1083|回應5|推薦30 | |
古代的中國人真是美食主義者,每個節慶都有特定的食物,讓人天天翹首以待其來到。現代人有福氣多了,想吃就可以買得到,但也失去了那份興奮之情。 今年過年是2月12號,去年已答應老媽要囘台灣過年,卻因疫情難以成行。老媽在電話中一邊問我何時回去,一邊又說流行病這麽嚴重,還是等打了預防針再回去比較安全。轉眼,鼠年快過牛年將至,這個鼠年,人類活得可真像鼠,忙著把吃的東西往洞裏搬,出門見人就躲。 疫情在家學做一些過節應景美食,新年的臘肉,元宵節的湯圓,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自己作,雖然沒有外面買漂亮,但又健康又有成就感。 小時候住中部,過年前,家家都會作臘肉,挂在厨房通風處。搬到臺北后,過年時的南門市場,總是一串串臘肉高高挂,和紅色的春聯相映成趣,臘肉是家家必備的年貨。早年人們製作臘肉,應該是為了避免肉壞掉的一種保存方式,冬至以後作的臘肉保存的時間長且不會變味 傳統的臘肉每一城市都不盡相同,廣式臘肉以五花肉為食材醃製,烘烤。色澤金黃的臘肉條形整齊排列著,脂肪透明呈乳白色,可以切片或蒸或煮或炒。 在美國無法挂在外面雪地風乾,食譜上說用烤箱華氏170度烤20小時,效果一樣。我選了個黃道吉日,到市場買了10磅的五花肉,做成臘肉,小部分送人,其他放冷凍庫慢慢享用。往往臘肉炒青菜就可解決一餐,昨天拿出一條臘肉和青菜一起蒸,上星期拿出一條臘肉炒leek。 大學時,很多同學的最愛是馬路對面的 “ 台一 “ 吃湯圓。 台一在新生南路上營業多年,早期常出現在以臺大為背景的文學作品中,是文青們開會聊天最愛去的地方。 台一最有名的是它的湯圓。 我也很愛吃他的芝麻湯圓和鹹肉湯圓,最近常常自己做,每次作湯圓,就會想起大學時代。 我們家每個人都愛吃粽子,爸爸在世時最常買的是 “臺北橋下的肉粽”,裏面有整整一顆鹹蛋黃,五花肉,花生,香菇,蝦米,栗子。。。用料足味道又佳,真是好吃!那時只知道這家店或攤子是在 “臺北橋下”,因爲都是爸爸買回來給大家吃,我們從未深究其地址。 去年搭捷運去新莊朋友家,經過一站是 “臺北橋”, 我驚喜地想去那兒買肉粽,和朋友谷歌半天,那附近賣粽子的很多,卻不知道爸爸去的是那一家? 最後決定不去了,如果買的不是當初爸爸買的那家,那麽就不值得特別跑那一趟啦,但心裏頗爲悵然!! 每次去木柵市場買菜時,我都會買幾個粽子回家吃,但總不如臺北橋下那家好吃!, 數十年前,芝加哥西北郊有一位張太太在家作各樣台灣美食,她的粽子又多料又好吃,多到甚至還有人請她餡放少一點。聽説她在家做美食外賣比她先生上班還賺的多,她兒子的大學學費都是她提供的,也難怪,我每次去訂購都是上百元,積少成多,又不需要報稅,是有可能賺的比她先生薪水還多。 上週五生平第一次作粽子,醜醜的,但很好吃,雖不如台北橋下的粽子,但有鹹蛋黃,栗子,五花肉,香菇...自己作真好,要放多少料都可以! 做完粽子,跟朋友分享,才發現自己沒有煮粽葉,我看的是黃淑惠食譜,上面沒說要煮粽葉。谷歌上説要先把粽葉煮軟,葉子還得用剪刀修整齊,難怪我的粽子那麼醜。 我是把粽葉放在溫水裏過夜,第二天看起來軟軟的,用清水洗乾淨就包了。老三跟女朋友下下禮拜要回來,這是她第一次來訪,疫情中沒地方可去,我打算來個包粽子比賽,就把這比賽當作節目之一,看誰包的又大又漂亮! 前不久去亞馬遜網購作月餅的模具。第一次作月餅,手邊沒有轉化糖漿,堿水和檸檬,就選用另一個用蜂蜜取代的食譜。自己做月餅,才知道月餅需要放很多糖和油,真是高糖,高膽固醇的殺手,沒做不知道,以前還吃的不亦樂乎。 自己作的好處,就是可以控制油量糖量。但也由於刻意少放油和糖,做出來就不夠光滑,有一兩個表面還有點龜裂,這次作月餅,内餡是我最愛的芋頭和鹹蛋黃,非常好吃。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