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20 11:57:13瀏覽1908|回應0|推薦5 | |
樹林區舊稱為「風櫃店」,由於早期開墾須大量鐵器及農具,在農業時代俗稱的風櫃是打鐵店最重要的工具,因此風櫃店變成農家對打鐵店的稱呼。至於樹林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在清朝乾隆年間有兩位分別名叫張必榮和吳夢花的人前來這裡開墾,但當時大科崁溪每逢颱風季節常氾濫成災,因此兩人沿著河岸處廣植林木,漸漸地成為一大片樹林,後人便以『樹林』為此地名;另一說法是由於大科崁溪水量豐沛,在清朝乾隆年間洪水氾濫造成良土盡失,逐漸成為溪沙鋪地,後來這片土地長滿了林木,成為商旅的休息站,商人旅途經此處見林木蒼鬱,便以「樹林」稱呼此地。 早年樹林的紅露酒相當出名,因此有『紅露酒故鄉』的美名。樹林酒廠生產的紅露酒由紅麴發酵而成,酒色澤深紅且帶有青紫螢光,經貯藏後逐漸變成金黃色,味道十分濃郁香醇。紅露酒的歷史相當悠久,在清朝光緒年間樹林地區有很多私人釀酒廠,日治時期開徵酒稅規定釀酒需要申請,1908年樹林名人黃純青開創樹林造酒公司,專門釀製紅露酒;到了1922年日人施行酒類專賣制度,將樹林紅露酒社收歸公有,專產金雞酒和黃雞酒,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將其改名為台灣省專賣局樹林酒工廠,並將金雞酒、黃雞酒更名為紅露酒。但後來營運每況愈下1989年樹林酒廠結束營運,並於1993年拆遷移至桃園酒廠,於是樹林紅露酒文化逐漸沒落。 樹林另外一個沒落的產業是樹林潭底蓆,在文史中有記載樹林潭底庄(位於大同山麓),自清朝至民國50年初,因當地人在湖沼淺處種植茭白筍和三角藺,家家戶戶利用三角藺製作潭底蓆,成為當地普遍的家庭副業,因品質優良,名聞北台灣,後來因製蓆被機械取代,現已失傳。 樹林鎮安宮建廟於樹林區彭福〈彭厝莊〉地區,主祀「邢府王爺」,是全國供奉邢府王爺最大的廟宇,亦是台灣邢府王爺開基的祖廟,其內供奉之「邢府王爺」神像是目前全國唯一官方認證的神像古物。 大同山景觀登山步道,原本預定種植櫻花樹在步道兩側,但因步道地質不同,又碰上幾處需要整地種植,最後樹林市公所決定將一處原為芒草的山坡重新整地,把櫻花集中種植成為櫻花林,讓遊客飽有眼福外,還兼具水土保持的功能。 青龍嶺山頂有台灣省政府三角點基石,旁有酒甕堆成之字牌,除了可眺望樹林區的景色外,還設有登山步道,讓民眾享受登山的樂趣! 山佳火車站建於日本明治年間,為臺北、新竹間唯一僅存的日治時期車站建築,歷經八十年的歲月洗禮,目前舊車站在維護保存中無法觀得全貌,旁為新車站。 樹林抗日義勇團先烈十三公墓,是1895年發生的反抗日本統治事件,時至今日,樹林區公所每年皆在農曆六月初一日舉行祭禮,以感念十三公的壯烈犧牲。 聖蹟亭位於樹林潭底地區,清同治11年(1872年)由地方人士簡煉等人發起興建。清光緒元年(1875年)地方人士王作霖等18人創立「文炳社」,每年在此舉行祭拜聖賢祭典。 位於大同山風景區,通往青龍嶺的產業道路旁,可見建築宏偉「金光閃閃王母娘娘」。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