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2/21 10:31:44瀏覽546|回應1|推薦20 | |
從巷口雜貨店到便利商店 當大型百貨商場及量販店的出現擠走了巷口的雜貨店時,有人宣告巷口商業的死亡,認為沒有任何小店能夠與集中百貨的大型商店抗衡.但是巷口商業又回來了,不但回來了,而且是雷霆萬鈞,無孔不入.如今遍佈大街小巷的「便利商店」已經成為了人人不能缺少的生活必須. 巷口雜貨店給的是「方便」,便利商店給的也是方便, 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卻是死生之別,關鍵就是在「轉型」.因為消費者的習慣與訴求改變了.懂得轉型的不但不會蕭條, 生意反而更加興隆了.
手工的電影看板廣告 記得很早以前, 台灣的電影廣告都是手工畫的.在十字路口最醒目的地方,總可以看到高高的鷹架上,有幾個"油漆藝術家"在作畫,我經常站這看他們工作,一看就是半天. 看著他們三兩個人,手裡拿著一把很長的呎,在白漆覆蓋的鐵皮上又鉛筆打出輪廓,再調好彩漆,一區一區地填滿它,就大公告成,等待新片要來時,再把它塗白了,重新開始.手工的原稿也不過是報紙大小的原文海報,真是神乎其技. 當時總覺得他們有好的手藝,一輩子不怕沒飯吃了.誰知大型的印刷技術開發起來之後,幾乎是在幾年之內,手工電影看板就不知去向,也不知那批"藝術家"們去了哪裡.他們賴以維生,苦練出來的技術可以說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 中文打字機的消失 另外一個早年的記憶是台灣街頭巷尾都有所謂的打字行,在台北幾乎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聽到中文打字機的敲打聲. 剛上大學的那個暑假,在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處下的一個單位打工.因為許多公文都是主管寫好之後我要整理謄寫,然後交給打字小姐打成鉛字公文. 看著打字小姐熟練地操作,用打字機撿選中文鉛字,有時還要換鉛字板,找不常用的字.真是佩服她的記憶力與準確性. 曾幾何時,速度快捷的電腦打字取代了傳統的中文打字,街頭巷尾的打字行不見了,機關行號中的中文打字機也移到倉庫裡餵蚊子了.現在更方便的是中文的輸入,圖形與排版做好了,用網路就可以直接上傳給印刷廠準備上機印刷了. 客廳即工廠 在台灣開始十大建設,真正「拼經濟」的時期,記得當時的省主席過世的謝東閔先生喊出「客廳即工廠」的口號,響應的人很多.一方面是要增加收入,一方面也是找機會創業.左鄰右舍開始接代工的工作,做得好些的還可以再發包(outsourcing), 射出成型的塑膠粒原料大包小包地堆在客廳的角落,著實一幅欣欣向榮的樣子. 一段時間之後,工業的升級,品管的提高, 「客廳即工廠」再也無法滿足市場的要求.即早觀察到變化的,毅然決然地另找場地擴充,開了當時中小企業創業的先河;也有更多滿意現狀守成的,最後被淘汰出局. 人生的轉型 不少的人以為一生中只要在讀書的時候學習就夠了,認為拿到好學位,找到好工作就一生無憂無慮了. 今天的世界是動盪不安的,當然有好的技能是絕對有幫助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認識人生「轉型」的重要與及早預備自己. 「人生轉型」是指知道如何從觀察現在所做的, 看到明天可能要面對的,做出相應的準備與調整.因為世界不是永遠不變的,所以人不能倚靠自己手中所有的,或是工作技能.因為科技與生活方式的互動是非快的, 看到電腦的更新所造成的衝擊就明白了. 若是電影看板廣告的油漆師父在看到第一片印刷廣告時就有所警惕;若是中文打字行引進電腦打字的技術與設備; 若是工廠能走出客廳,進入工業區廠房,結果就完全不同. 人生中也有許多的轉型「衝擊點」,看得見的像是:步出校門,結婚,生子,退休等;看不見 (或說不在預期中)的像是:疾病,失業,人際關係,婚姻問題等. 「衝擊點」到「衝擊面」 人一生中許多問題都是這些看不見的「衝擊點」所引發的,再加上不知道如何處理,或是處理的過程中又造成了更多更大的衍生「衝擊點」,甚至衝擊「面」.結果是人生之路越走越不順,越走越灰心; 而不是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喜樂. 其實,這些「衝擊點」的來臨都是有蛛絲馬跡可循的,只是我們忽略了它們,或是不認為對我們會有什麼作用. 轉化「衝擊」為「衝力」 若能掌握人生一些原則與抓住事前的蛛絲馬跡, 就能轉化「衝擊」為「衝力」.太多人認為人生很複雜,令人灰心喪志, 就是因為沒有了解到這個簡單的道理,所作所為給自己帶來的只有破壞性的「衝擊」,而不是正面性的「衝力」. 無論你相信或是不相信,你都沒錯. 因為,不相信的人,從面對「衝擊」一再破壞的惡性循環中,證實了人生的負面觀點; 相信的,從正面「衝力」受益的善性循環中,無法否認人生的正面性.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