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30 01:06:08瀏覽4455|回應1|推薦9 | |
今天看到新聞,貢寮吉林國小也將要被裁併,想起2005年4月曾走訪這所迷你小校,當時就覺得恐怕「撐」不下去,沒想到真的會被併校,再來回味一下這所學校吧。 台北縣貢寮鄉總讓人以為是在東北角的海邊,其實在貢竂山區也有著世外桃源的好風光,沿著北二高石碇交流道轉到平溪道路再接上到雙溪的路,到了雙溪再循著東北角風景區的指標,經過貢寮市區到吉林國小,一路上都是山區的蜿延道路,一不小心就會錯過往吉林國小的指標,到了吉林國小,小巧的學校不太起眼,標準舊式冂字型的校舍,門口寫著「吉林野趣、邀您心賞」歡迎著到訪的賓客。
吉林國小全校只有十一名學生,除了國語、數學外,其他採取複式教學。一、四年級都一名學生、二、三及五、六年級則是各二名學生,國語、數學課時,老師只要面對一或二名學生,所以吉林國小的教室還有些不同,有的教室是隔間為兩間教室,讓單獨年級上課時縮短老師與學生的距離。
吉林國小前有枋腳溪後有桃源谷草原,學校稱吉林的三寶是「草原、水草與溪林野趣」呢。 吉林國小校曾慧玲表示,學校的十一名學生來自六個家庭,學生 數雖然不多,老師一樣認真,學校只有約零點五公頃,校區不大,卻有著獨特的大自然環境,有一個多年前就已裝置的日晷,陪著學生朝夕相處,還有一個學校內少見的雨量測量計,直接連絡到氣象局的測候站,這地區的雨量常是多得驚人。
曾慧玲說,吉林國小很特別的地方是土地至今無法取得,不能過戶給學校,因為早在民國廿六年地方人士要籌設學校時,就是由當地的祈安廟管理委員會捐出學校現在所在的校地,事隔多年,學校一直想完成過戶手續,無奈當年捐土地人的善心人士早已過世,子孫散居各地,無法一一找齊同意蓋章過戶,學校只好繼續使用祈安廟管理委員會的土地,在學校操場的上方就是祈安廟,也是附近居民的 宗教寄託所在。學校與廟宇相處多年,互相尊重,校方也很感謝地方與廟方的支持。
學校後方有一畦畦的稻田,這雖是私有土地,熱心的地主提供了一小處土地,讓學校闢建成菜園,看著已「長大」的蔬菜,曾慧玲校長說,「快要可以摘下來,過兩天就是學校午餐的青菜了。」學校師生數不多,自給自足的蔬菜量足夠供應呢。
校內的花圃更是十分熱鬧,曾慧玲表示,花圃不能只種一種花草,學校嘗試以多樣性呈現,讓不同花種夾雜,更展現出不同的美感與層次的美麗顏色。其中還有少見的台灣百合,學校也規劃種植水生植物,要以本土種的種源,讓學生看到屬於台灣的水生植物、馬蝶花等。
會有這些規劃,曾慧玲說要謝謝荒野保護協會、野鳥協會等義工的熱心協助與指導,她說,偏遠學校的資源有限,學生人數少,老師要研習也不容易,因此她請荒野保護協會幫忙,策劃系列的自然生態課程,由廖鎮洲老師講解,從吉林的石頭屋,草粿、草編到水生植物、附近的昆蟲等,都涵蓋在課程內。
吉林國小已有七十年歷史,有的老教室的建築與其他學校不同,是以石頭砌牆打造,牆壁比磚造的更厚實,學校還故意在石頭柱子上打出一個缺口,讓大家可以看到原始的構造。
學校人數少,老師也擔心學生與外界的互動不夠,常利用機會與附近的貢寮國小等學校交流、互訪。曾慧玲認為,小學校的好處是老師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學生身上,可是也容易讓學生以為世界只有這麼大,為了不能讓學生變成「井底之蛙」 ,學校除了自辦交流活動外,也籌劃遊學課程,鼓勵學生到其他學校跟著上學一星期,曾經試辦過高年級的學生到外校上課,學生起初有點怕怕的,畢竟從來沒有看過班上可以多到卅人,剛開始都不敢說話,要一段時間適應。
曾慧玲說,不這樣訓練不行,因為孩子到了國中就要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最好先調適訓練。學校也利用機會訓練學生擔任小小解說員,一方面讓他們認識自己的家鄉,更是鍜練學生的膽識。
曾慧玲表示,吉林村早年在濱海公路未開通前曾是熱鬧的各地往來旅客必經之地,當時農閒時,農家就會以竹子編織魚簍賣給過往的魚販等,自己家用的器具也用竹編,歷經多年,這些技術都已失傳,只有老一輩的人才記得,如果失傳很可惜,學校除了請專門的草編老師到學校教學外,學校的警衛黃說伯、工友黃香蘭都還記得小時候跟著父母做的技術,現在是重拾以往的技術,編織器具等給小朋友看,也教孩子、老師或社區有興趣的人學習,讓學習與社區結合,更保存竹編、草編的技藝。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