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縣特色學校系列─瑞芳九份國小
2006/10/25 00:01:11瀏覽3546|回應0|推薦10

台北縣九份國小

台北縣瑞芳鎮九份早已是遠近馳名的觀光景點,走過熱鬧的九份市區,避開一波波的遊客人潮,順著曲折的小路到九份國小,學校被四週的民宿包圍著。小巧精緻的九份國小,有著絕佳的風景點,站在操場司令台遠眺,基隆嶼近的好像在眼前,湛藍的大海映著淺藍的天空、白透的浮雲,令人心曠神怡,幾乎要忘了這是一所學校,學校人員開玩笑說,如果這裡開一間民宿,加上咖啡座絕對〔賺翻了〕。

一進學校大門,綠油油的大榕樹以旺盛的生命力向遊客打招呼,不要小看這棵榕樹,它可是台北縣政府第一株掛牌列管的百年老樹。九份國小校長林忠仁說,老樹長得很好,雖曾因颱風受損,修護後現在生命力蓬勃。

九份國小面積有二公頃,但學校後山無法利用,真正使用面積是零點八公頃,在採金全盛時期,九份人口曾多達四萬人,學校人數曾多到四十多班、二千多人,現在學生有六十多人,加上幼稚園的廿人。學生數大概一直維持這個數字,林忠仁說,九份人口有二千多人,有的是在地人也有純粹到這裡做生意者,到這裡經商者當然不會把孩子送到九份讀書,在地人才會對學校有情感,願意把子女送到自己曾就讀的母校上學。

九份國小從民國前二年創校後,看著九份由繁榮走向沒落,卻又靠著觀光重生。但九份在擠入太多的觀光客後,九份的文化傳統也正在消失,林忠仁說,他在四年多前擔任校長後,就與一直熱心保存地方文化傳承的數任家長會長密切合作,發揮學校為社區文化中心的功能。

林忠仁形容讓學校發揮傳承文化的功臣就是家長會的〔四劍客〕,分別是曾做過礦工、現做土木工程的陳金和、經營茶坊的黃志聰、在郵局上班的林建功及經營民宿的藍明富,他們出錢出力,讓學校的礦坑文物館得以順利完成。

走入礦坑文物館,要入礦坑採礦的感覺立即浮現,看似磚牆的牆壁卻是用磁磚打造,看似木頭的柱子有的卻不是木製的,林忠仁表示,這可是四劍客花了不少時間細細做出來的。學校學生對礦坑的歷史都能如數家珍,有時還會當小小解說員,讓文物館充分發揮教學與保存歷史的功能。

礦坑文物館是要配合課程推展的「鄉土教學活動」,讓學生全校從認識自己的家鄉開始,了解家鄉的文物、體驗早期的生活和演變,因此礦坑文物館與鄉土文物教育館結合。在礦坑文物館可以看到早年採礦時市街情景的重現,例如〔見張所〕,因為金礦是貴重的金屬,要開採金礦要有特別的許可,而工作證就是防盜採的方式之一。早期採礦權是由政府監督管理,但當時經過本地士紳顏雲年將採礦權買來以後,就改為承包制。每一個承包的人都有許可的證明文件,而「見張所」就是檢驗證件的地方,它是設置在礦坑的外面。

文物館內的八番坑道十分醒目,為何是八番坑卻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林忠仁說明, 九份金礦開採和別的地方不同,是由山的上頭往山下挖掘。承包商生同時僱工分層開採,而為了分別以「番坑」來編號,越往山下數字越大,「八番坑」是當時黃金產量最多的坑道,所以採用「八番坑」作為學校「鄉土文物教育館」坑道的代表。

當時的住家也很特別,多是黑屋頂,是因為以以油毛氈為皮,再釘於屋頂的木板上,是九份地區住屋最佳的防水材料,但是因為熱脹冷縮的因素,每年必須塗抹柏油一次,以延長油毛氈的使用壽命。還有以鐵軌壓條及颱風石,因為每年都有颱風侵襲,當時的人因怕黑屋頂堅固性不夠,會被強烈的颱風吹掀起來,就地取材,利用廢台車的鐵軌作為壓條,並以鐵線及石頭固定在地上,以保護住屋的安全。

除了有豐富的礦坑文物館,學校處處可見礦坑的痕跡,校園花圃的欄杆也彷礦坑的感覺是黑色的欄杆,校園有一節節的台車、地上鋪設的地磚走道也是仿台車軌道等,可以看見學校的用心。

台北縣瑞芳鎮九份國小在瑞芳鎮永慶里崙頂路145號,民眾可以搭乘北迴線火車,經八堵至瑞芳站下車,在站前公車站牌,搭乘基隆往金瓜石線公車至九份7-11站下車沿基山街至豎崎路往上走。學校網址:www.jfes.tpc.edu.tw。

洽詢電話 :02-2497226322 傳真 :02—2496871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ssicasun&aid=5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