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蒙太奇是扼殺情感的始作俑者?-謝電小二推薦
2012/05/07 20:13:41瀏覽2877|回應2|推薦4

我喜歡好看的小說,而好看的暢銷小說幾乎都會改拍成電影(【項塔蘭】除外,等這樣久還沒看到電影....)。

【飢餓遊戲】也是改編自暢銷小說---飢餓遊戲三部曲The Hunger Games trilogy,是美國小說家蘇珊·柯林斯所寫的青少年冒險科幻小說。共分三集,即首部曲《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二部曲《星火燎原》(Catching Fire)與三部曲《自由幻夢》(Mockingjay),《飢餓遊戲》與《星火燎原》連續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這小說花了八千萬美元拍攝成電影,場景的浩大是可以想像的,有時真覺得美金不是錢....拍一部電影可以耗資這樣多錢。

故事發生在一個虛幻的國度《施惠國》,每年都要12區推出少年去參加飢餓遊戲,男女一名,共24個貢品彼此間經歷血腥屠殺後,只有一人能活著回來,藉由這樣的方式來進行高壓恐怖統治,避免叛亂。

初開始一段故鄉風景,選在北卡羅萊納-亨利河磨坊鎮Henry River Mill Village拍攝,現在已經成為知名的觀光勝地。

抽籤時刻到來,窮困的鄉村裡,村民沐浴淨身後穿戴整齊前往遴選場地,扮相誇張的女主持人喊出女主角凱妮絲的妹妹名字時,所有人都寄予無限同情,後來由姐姐凱妮絲(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飾演)替代親上火線,與另一個少年比德一起搭著火車被帶到首都--都城去,準備進入競技場。

火車上,代表12區的一男一女的指導者都身著華麗、生活糜爛,男性--黑密契本身是贏得比賽的某屆冠軍,成功後從此迷失在酒精裡,他們不再需要為成為貢品而恐懼,對照兩個猶如囚籠中的待死的人,是很強烈的對比。

故事走科幻路線,是我們一輩子都看不到的未來,所以穿著、場景都可以毫無顧忌的發展,融合法國宮廷式奢華餐具、空間、穿著穿插冷的科技感。

為了尋求贊助者更多的支持,24個來自各區的貢品彼此像華麗的孔雀般,不斷在如楚門世界的攝影鏡頭下,展現自己驕傲的實力,其他區的比賽者有的來自高貴家庭,受過專業訓練,也成為競賽場上初期的佼佼者。

〔為了生存,而努力討好〕這行為,成為進入廝殺激烈的競技場中,混淆信任的利器,比德的示愛,真真假假,讓人無所適從,所有人頓時都成為極端可能殺死自己的敵人,所有眼裡閃過的人影,都必須在對方出手前就先下手為強。

凱妮絲不願意陷在主動攻擊的近身廝殺中,她躲在樹上避開追擊,目擊結盟的人集體對單人競爭者下手,當初在螢光幕前示愛的比德也是結盟者之一。

為了讓競爭更激烈,主辦單位引火燒森林,把凱妮絲逼到與結盟者相近之處,終於使得她洩漏行蹤,成為被追殺的一員,危急間,她爬上了樹上躲避,比德出言讓大家暫緩攻勢,天亮時,疲累的凱妮絲費盡最後的利器割下蜂巢,把下方的結盟者驅散,自己掉下樹後昏迷。

一頭捲髮的小芸沿途不斷在暗處幫忙凱妮絲,成為她的救命恩人,也成為她堅強的盟友,卻不幸被偷襲者一箭斃命。

這些實況轉播,散佈在國家裡的每一個人眼裡,也引起人民心裡的不滿與反抗,為了平息憤怒,於是勝者僅有一人的規定,變成可以是同區的兩人。

凱妮絲高興的回頭去尋找比德,在河邊找到奄奄一息的他,凱妮絲發揮崇高的道德感,沒有拋下阻礙自己的絆腳石,兩人在岩洞裡發展出情愫。

正當兩人努力在僅剩的貢品間殺出血路,成為最後獲勝的兩人時,主辦單位又公布更改規則,勝者僅能有一人,不願意再陷入屠殺的兩人攜手準備一起赴死,後來規則再度更改,兩人幸運逃過一劫,成為有史以來的唯一兩名同時生存者,這些規則的更改,還真是隨性的一筆。

小說改編的電影,都有一個美中不足之處,就是關於情感的描寫,都太過粗糙,

包括姊妹之情的強調,降低了母女間情感的堆疊,總覺得凱妮絲對母親有一股恨意,但電影裡沒有交代,僅在比德回想的那段施捨兩塊麵包的畫面中,知道女主角常常處在飢餓中,這部份情節跳脫太大。

後來我看維基百科介紹,才知道那股怨恨來自母親因為父親的去世而喪志,完全無法照顧兩個姐妹,導致小孩常常處在飢餓邊緣,凱妮絲取代了妹妹的媽媽角色,才會有挺身出來代替妹妹成為貢品的情節發生。

男女感情的描寫也點到為止,正牌男友蓋爾與凱妮絲間純純的愛戀僅有一點點戲,那點點的情感,很難能成為等待凱妮絲歸來的力量吧?

蓋爾後來也在螢幕上目睹殺戮中僥倖存活的比德、凱妮絲兩人發展出的情愫,不願意面對的別開眼睛,這股情緒似乎也不太有說服力,不過,最後的光榮回歸,蓋爾還是肩上扛著妹妹在車站裡迎接凱妮絲,而那場曾經發生過的岩洞情,成為鏡花水月般,兩人眼神別過後就煙消雲散。

整部電影裡,最精彩的其實就是競技場裡的畫面,我覺得其餘的情節都可以割捨,挪出空間來增加競技場裡的情節鋪設,會讓電影的張力更加深。

小說改編的電影,總會犯了無法堆疊情緒的毛病,似乎蒙太奇的手法是扼殺情感的始作俑者?

短篇小說改編成電影比較容易成功,如電影【色戒】、還有史蒂芬金的小說也有多篇短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後,效果很好,而越是長篇小說則越顯困難,也或許是編劇、導演功力不佳?這問題很難追本溯源。

如果必須面對這樣的困境,不如集中火力在重點--競技場,在我個人看完後,總覺得競技場那些片段,不太刺激,不夠到為了生存而近身肉搏的那種極端感。

這片的男女主角,幾乎都沒什麼大知名度,飾演凱妮絲的(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飾演)與她的母親兩人應該算是比較印象深刻的兩個演員,其中,母親的知名度還比較高一點,但沒啥演技可以發揮...。

如果不是夾著暢銷小說的稱號,這部電影要引起注意,可能是有點辛苦的!

圖片取自--開眼電影網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ssica2006725&aid=6404286

 回應文章

伊妮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小說改編電影
2013/01/31 08:53

片長最短的哈利波特3阿茲卡班的囚犯一推出,好多人罵翻,我看書迷網站有人激動留言:我要求重拍~~~還有人說失望到邊看邊哭~~~

除非是幾頁的短篇小說,想不刪很難,而導演艾芳索柯朗也低估了廣大書迷的憤怒。


JJessica(jessica2006725) 於 2013-02-06 23:14 回覆:

刪除哪一段,都很難滿足所有人,

有時關上耳朵,比較好...^^


Caty's 跳傘小站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長篇小說
2012/05/10 23:16

太多細節要交代, 但電影就也只能那麼長. 所以很多事只好粗糙帶過.  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抱怨書比電影好看的原因.  但, 對那些不看書的電影觀眾, 他們就沒什麼好抱怨的, 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書裡的來龍去脈, 所以也沒得比.   我之前看了龍紋身的女孩(小說), 後來把龍紋身的女孩, 玩火的女孩, 和直搗蜂窩的女孩(電影)都看完後才拿到玩火的女孩, 和直搗蜂窩的女孩的小說....  花了四天, 把後兩本小說一次看完.  感覺好像才跑完馬拉松...

我覺得電影還不錯, 但要把小說裡的細節一一交代是不可能的. 


世界就是我的跳傘場! The World Is a Drop Zone

JJessica(jessica2006725) 於 2012-05-11 02:05 回覆:

沒錯阿,越是長篇小說,改編成電影就越有難度.....

但有時我也會偷懶,看電影後就不想看小說了~~哈哈,這片就是這樣。